荷蘭政府軟了一半還在掙扎,中國需對安世半導體事件持續施壓

荷蘭政府前幾天冷不丁宣布,要暫停針對安世半導體的那個行政令,這一下,好多人都覺得這事兒算是解決了。可你要是認真把條款瞅仔細嘍,就能發現這幫歐洲的官員們,玩的可是“技術性暫停”這一套,行政令不過是按下了暫停鍵,壓根兒就沒給撤銷掉!

更離譜的是,荷蘭法院之前做出那個剝奪聞泰科技控制權的裁決,到現在都還沒撤銷呢。人家聞泰科技自己都發公告說了,目前還是受限的狀態。

荷蘭政府軟了一半還在掙扎,中國需對安世半導體事件持續施壓 -

這事兒特別典型地反映了某些西方國家的政策彈性。你看荷蘭經濟大臣卡雷曼斯那個聲明,說什麼”鑒於近期事態發展採取建設性步驟”,聽着挺像回事兒。但你要是回溯時間線就發現,這套說辭根本站不住腳。

九月底的時候,他們冷不丁地拿出《貨物可用性法案》,把安世全球30個主體的運營給凍結了。到了十月初,法院又麻溜地做出裁決,把中方管理層的職權給暫停了。

這一連串動作,就跟事先排練好了似的,打得那叫一個順暢。現在突然喊要暫停,估計是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用力過猛,自己有點吃不消了,只能先停下來緩一緩。

其實明眼人都清楚,荷蘭這個180度轉彎不是良心發現,而是被現實敲了悶棍。當初他們跟着美國”穿透規則”起舞,結果中美談判後美國自己先把規則暫停了,留下荷蘭在風裡凌亂。

更關鍵的是,安世半導體的命脈在哪兒?在中國境內的生產基地!荷蘭那邊一折騰,安世中國直接斷供晶圓,全球汽車芯片供應鏈馬上告急。德國日本的車企眼看着生產線要停,電話估計都打到布魯塞爾和海牙罵街了。這種壓力下,荷蘭人能不軟嗎?

荷蘭政府軟了一半還在掙扎,中國需對安世半導體事件持續施壓 -

但咱們得說,這種”軟”特別有技巧性。他們不提自己理虧,反而誇中方”為確保芯片供應採取的措施持積極態度”,這台詞功底是真的很棒。

有個西方網友吐槽:這不就等於說”我們很高興中國同意讓我們投降”嗎?這種外交話術背後藏着兩個關鍵信息:一是荷蘭試圖保住面子,把被迫暫停包裝成主動決策;二是他們給後續操作留後路,既然只是暫停而非撤銷,隨時可以重啟措施。

現在最棘手的是企業法庭那個裁決成了”殭屍條款”。根據聞泰科技的公告,雖然部長令暫停了,但法院裁決的所有緊急措施仍在進行,包括移交股份給第三方託管這些實質性的控制權剝奪。

國際法角度看,這種行政令與司法裁決相互嵌套的設計,本質上是在構建法律防火牆,讓荷蘭政府能進退有據。

荷蘭政府軟了一半還在掙扎,中國需對安世半導體事件持續施壓 -

再來看看中國商務部的回應,一方面歡迎暫停,認定這是”正確方向的第一步”;另一方面明確點出距離”撤銷行政令”還有差距,更直指法院裁決是”錯誤裁決”。這種既給台階又劃紅線的態度,才是成熟的外交策略。

要知道,如果我們現在就歡呼勝利,荷蘭很可能就此固化現狀:行政令懸而不決,裁決維持原狀。那等風頭過去,他們隨時可以換個由頭再出手。

荷蘭這波操作暴露了西方的話術陷阱。他們整天把”契約精神”掛嘴上,可安世半導體是聞泰科技100%控股的企業,收購時完全合規。

現在說翻臉就翻臉,這契約精神難道還帶選擇性生效的?更諷刺的是,他們搶完母公司發現控制不了中國境內的工廠,又轉頭說要”建設性對話”。

荷蘭政府軟了一半還在掙扎,中國需對安世半導體事件持續施壓 -

所以啊,可千萬別被“暫停”這兩個字給騙了。現在荷蘭政府就跟個賭紅了眼的賭徒似的,只是暫時把手從牌桌上拿開了,可手裡的籌碼還緊緊攥着呢。

咱們中國呢,就得保持戰略上的耐心,既不能衝動地把談判桌給掀了,也不能沒達到目的就輕易收手。

畢竟在全球化供應鏈里,誰掌握實際產能誰就有話語權。荷蘭要是真聰明,就該趁早把行政令撤了、把裁決翻了,否則拖得越久,他們那些汽車產業盟友的損失越大,到時候恐怕就不是暫停行政令能搖過去的了。

總之啊,國際博弈有時候就像熬湯。咱們不妨繼續添柴加火,看看最後熬出來的是和解羹,還是後悔葯。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