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S 2025:從展會擴容讀懂汽車產業的變與合

即將於11 月 26 日啟幕的 Automechanika Shanghai 2025(AMS),用 383000 平米展覽空間、15 個全啟展館的規模,寫下了汽車產業轉型期的生動註腳。這場彙集全球 7000 家企業的盛會,早已超越商貿展覽的範疇,成為觀察行業技術迭代、供應鏈重構與全球協作的核心窗口。​

AMS 2025:從展會擴容讀懂汽車產業的變與合 -

新能源板塊爆發:供應鏈優勢的集中釋放​

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板塊 50% 的增幅,是本屆展會最鮮明的產業信號。近 630 家企業佔據 4 萬平米展區,背後是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硬實力支撐 —— 本土已構建起覆蓋 90% 核心零部件的製造網絡,三電系統成本較海外車企低 25%。湖北展團帶來的光谷智能感知技術、龍泉集群的熱管理方案,印證了長三角、京津冀等產業集群的差異化競爭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技術落地節奏:煒盛科技的 R290 冷媒泄漏傳感器,精準對接了電動汽車安全升級需求;麒麟軟件、天瞳威視的首秀,則折射出智能座艙與自動駕駛從概念到量產的加速。這種 “技術供給 – 市場需求” 的即時響應,正是中國供應鏈的核心優勢。​

AMS 2025:從展會擴容讀懂汽車產業的變與合 -

後市場破局:萬億藍海下的痛點與解法​

診斷及修理板塊近 800 家企業的集結,呼應着新能源後市場的爆髮式增長 ——2025 年該市場規模已達 2.3 萬億元,動力電池維保需求激增 67%。漢高的電池膠粘劑方案、康士柏的三電檢測系統,精準切入了 83% 維修網點缺乏三電資質的行業痛點。​

但展會也暴露了深層矛盾:綠色維修展區的 “實訓工坊” 與人才系列活動,直指新能源服務工程師缺口 25 萬的現實。當泰克的雲編程胎壓傳感器實現手機端操作,傳統維修人才的技術迭代已迫在眉睫,這正是展會從 “展示產品” 向 “解決生態問題” 延伸的體現。​

全球協同:雙向流動的供應鏈新圖景​

境外展團 20% 的面積增幅,勾勒出全球汽車產業的新協作格局。韓國、土耳其展團的擴容,與阿聯酋、波蘭等新勢力的加入,背後是中東歐新能源汽車銷量 60% 的同比增長與本土供應鏈缺口的現實。德國科德寶、瑞士蓋瑞特等巨頭的首秀,則顯示出國際零部件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度加深 —— 畢竟這裡承載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2300 萬輛)。​

這種雙向流動在供需對接活動中尤為明顯:中國車企借展會輸出三電技術,海外展團則帶來區域市場准入經驗。正如天津展團展示的智能網聯 “大腦”,既服務本土車企,也為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品牌提供適配方案。​

AMS 2025:從展會擴容讀懂汽車產業的變與合 -

寫在最後:

從首次亮相的卡通吉祥物到 90 余場技術論壇,AMS 2025 的每一處細節都在訴說變化:新能源從 “替代選擇” 成 “主流方向”,後市場從 “附屬環節” 變 “核心戰場”,全球合作從 “產品貿易” 向 “技術協同” 深化。當 260 個專業觀眾團帶着對功率半導體、智能感知設備的需求而來,這場盛會早已不是簡單的 “展覽”,而是汽車產業重構期的 “連接器” 與 “晴雨表”。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