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來源於@湖南日報
高市不斷挑釁,解放軍為何6天之後才密集現身?解放軍出馬後,為什麼日本慫了?
![]()
日本首相高一早苗
高市早苗前陣子拋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言論,甚至暗示“不排除動用武力介入”,並且拒不撤回。這話一出,中國人民都憤怒了。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第一時間通過外交渠道表明嚴正立場後,在軍事層面有一個6天的“準備期”。那麼解放軍這段時間裡在做什麼呢?必須明確的是,這段時間絕非外界猜測的“靜默期”,而是關鍵時刻的戰略研判期。為什麼這麼說呢?
![]()
解放軍導彈
要知道,這是戰後日本第一次對中國發出這麼明確的武力威脅,直接踩到了中國的核心利益紅線。解放軍的“沉默”,是中方在判斷:這話到底只是高市早苗個人的政治狂言,還是代表了日本國家戰略的實質性轉向?這六天,其實還是一個“窗口期”——是給日本一個收回錯誤言論的機會,也是解放軍內部協調、評估局勢、做好預案的關鍵時間。
在日本,極端右翼勢力和軍國主義分子還活在80年前,當年,日軍向裝備簡陋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舉手投降,雖然戰勝了日本,但上百萬日軍活著回到了本土,對手沒有付出慘重代價,一大批右翼餘孽和軍國主義分子,沒有得到徹底清算。
結果就是日本右翼不承認在中國戰場上的失敗,認為自己敗給了蘇聯紅軍和美國軍隊,反复叫囂台海戰爭論的戰爭美夢。
![]()
解放軍在海上巡邏
日本的強盜邏輯是中國一旦完成統一,必然回過頭來收拾日本,一旦東海有事,中國會掐斷日本的海上交通線,而且,中國的綜合實力會更加強大,由此日本認為中國統一是日本最嚴重的地緣和政治災難,活在強盜邏輯裡無法自拔。
安倍晉三一手扶持的高市早苗成功上位,日本歷史上第一位敢叫囂“生死存亡危機與介入台海”的新首相誓要干涉中國內政,對內迎合國內右翼勢力的政治需要,轉移國內矛盾,對外充當美國遏制中國的棋子。
![]()
高市早苗和特朗普
六天之後,中國西部、中部、東部、南部——四大戰區接連發布戰備視頻、軍旅歌曲,風格各異但指向一致:我們已經準備好了。這其實就是在釋放戰略信號,至少傳遞出兩層意思:第一,四大戰區從西到東、從中到南,幾乎覆蓋中國所有戰略方向。這次聯動明明白白告訴日本:別以為我們只盯著台海,你在任何一個方向挑事,我們都能同時應對。你不是想搞“武力介入”嗎?那我們就告訴你,我們有“全域接招”的本領,你日本有嗎?第二,語言直白,實戰意味濃。你看中部戰區說“槍已上膛,劍已出鞘”,南部戰區直接來了段Rap《別太狂》——這已經不是傳統的外交辭令,而是帶著硝煙味的警告。話說到這個份上,就是明白告訴日本:別試探底線,我們已進入高度戒備,你敢動,我們就敢還。
![]()
高市早苗發布錯誤涉台言論
而就在解放軍發聲之後,日本方面迅速“軟化”,連帶著美國也悄悄後退。為什麼他們慫得這麼快?首先,日本之所以敢如此挑釁中國,是自以為有“美日同盟”撐腰,可解放軍一發出“若日方武力介入,日本全國將淪為戰場”的警告,原本部署在日本、極具象徵意義的美軍“堤豐”導彈系統,竟在一天之內迅速撤走。這信號太明顯了——美國根本不願意在這個時候、這個地點,為了日本的激進政策和中國正面衝突。日本所謂的“集體自衛權”,一下子失去了最重要的外部支撐。
![]()
高市早苗,日本首相
其次,除了軍事警告,中方還有經濟牌,比如“發出赴日警告”“暫停進口日本水產”這兩招,就直接打到日本七寸。中國是日本水產品的最大出口市場,中國遊客也是日本旅遊業中最有消費力的群體,這兩處地方受損,對日本地方經濟和產業將是沉重打擊。
日本政客喜歡玩政治投機,但面對日本經濟真金白銀的損失,他們反倒玩不起了。於是,日本執政黨高官小林鷹之趕緊出來喊話,要“中方保持冷靜”。日方態度從“拒不撤回”到“要中國冷靜”,這轉變說白了就是:玩脫了,趕緊“剎車”。
![]()
日本執政黨高官小林鷹之
整個事件看下來,這就是一場典型的“後發製人”——日本想通過激進言論搞政治試探,甚至軍事冒險;而中國藏器於身,有底氣,並不急於第一時間回應,而是冷靜觀察、準備周全之後,打出一套讓日本招架不住的組合拳。結果呢?不但把日本的武力威脅打失效了,而且還打疼了日本,讓它清楚的明白兩件事,第一,美日同盟根本靠不住,第二,日本根本承受不起中國的反制。
解放軍的這一課,不只上給日本,也是給所有潛在挑釁者看的——中國的紅線,不是擺設,你敢碰,就要付出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