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全黑了!核打擊前最後警告,俄軍發射13枚“全球禁止”導彈

作品聲明:內容取材於網絡

一夜之間,整個烏克蘭彷彿被按下了“關機鍵”,從繁華的首都基輔到前線兵站,黑暗成了唯一的底色。地鐵驟停,醫院的燈光靠著備用電源苟延殘喘,甚至連接國家的大動脈鐵路,也一節節地陷入了死寂。

俄羅斯在11月8日凌晨發起的這輪電網絞殺戰”,無論是力度、範圍還是造成的後果,都刷新了戰爭爆發以來的紀錄。與此同時,俄軍也首次大規模亮出的一張底牌:13枚曾被“全球禁用”的特殊導彈。

那麼,烏克蘭接下來該如何應對?美歐的援助能否幫助澤連斯基渡過難關?

全家桶式空襲

凌晨的寂靜被撕裂,俄軍這次幾乎是把能動用的武器庫都搬了出來。烏克蘭軍方報告稱,大約458架自殺式無人機如同蜂群般襲來,其中還夾雜著“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口徑”巡航導彈,以及首次被大規模使用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

這種武器“全家桶”式的傾瀉,目的什麼明確,打擊效果更是堪稱毀滅性,烏克蘭中央能源公司旗下的所有火力發電廠,在空襲過後發電量瞬間歸零,這種情況,在過去從未發生過。

這意味著,打擊已經不是“點到為止”的警告,而是要讓整個國家陷入斷電、斷暖、斷水和斷網的全面癱瘓。更讓外界倒吸一口涼氣的是,連為赫梅利尼茨基和羅夫諾兩座核電站供電的變電站也未能倖免,這無疑是在歐洲核安全的紅線上瘋狂試探。

斷電後的連鎖反應

電閘被拉下的那一刻,整個社會機器的齒輪開始一個個卡死。烏克蘭國家電力公司被迫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推行長達16小時的輪流停電,有些地方乾脆就是毫無徵兆地一片漆黑。

基輔市長甚至開始提醒市民,要做好最壞的打算,準備迎接沒有水、沒有電、沒有暖氣,甚至連手機信號都沒有的日子。寒冬將至,這番話語對普通民眾而言,無異於宣告一場生存災難的降臨。

癱瘓從能源中樞迅速蔓延至每一根毛細血管,基輔等城市的有軌電車全部趴窩,鐵路系統也因電力中斷而大規模削減班次,一些關鍵線路更是直接停擺。

比如,從基輔通往波爾タ瓦的交通就徹底斷絕。而在波爾塔瓦州,就有25萬居民因為停電而斷水,只能靠著發電機勉強維持著最基本的用水。這種基礎設施的崩潰,對社會造成的衝擊是全面的。

更令人揪心的是,打擊並沒能完全避開平民區,在第聶伯羅,一棟高層住宅樓被導彈擊中,導致包括兒童在內的平民傷亡。戰爭的殘酷真相再次裸露出來:它從來都不是只攻擊士兵的精準遊戲,普通人的生活與生命,才是最脆弱的犧牲品。

被禁用的導彈背後是核警告

俄軍這次行動的真正主角,是13枚伊斯坎德爾-K巡航導彈,這種導彈搭載著9M729彈頭,因其射程違反了當年的《中導條約》而被國際禁用,如今卻成群結隊地出現在烏克蘭上空。

它們精準地撕開了一個個目標:5枚“匕首”導彈貫穿了波爾塔瓦州的天然氣儲氣罐,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化工廠在飽和打擊下化為焦土。就連一些地方備用的柴油發電機,也沒能躲過伊朗“小摩托”無人機隨後的補刀。

這種武器本質上是核常兼備的雙重威懾工具,它攜帶的500公斤常規彈頭足以摧毀任何加固工事,但更危險的信號在於,它完全有能力搭載戰術核彈頭。

克里姆林宮此舉,無異於在向北約發出最直白的警告:如果西方繼續提供遠程導彈,甚至派兵直接介入,那麼下一階段可能就不是常規戰爭那麼簡單了。

細看這場豪賭的背後,其實是俄軍在戰場僵局下的焦慮,儘管烏軍即將獲得F-16和“陸軍戰術導彈”等利器,但俄軍也並非坐以待斃,戰局的天平,正在一種詭異的技術競賽中悄然傾斜。

“淘寶戰爭”的荒誕現實

就在全國陷入能源災難的至暗時刻,烏克蘭極右翼政黨“兄弟會”的指揮官科爾欽斯基,卻發表了一番驚人言論,宣稱要把軍隊變成“上帝之軍”,要“越過烏拉爾山征服中國”。

能說出這種極端言論,那就能用處極端的手段,而這些手段,直接體現在毫無章法的強行徵兵方面,比如就連好萊塢明星安吉麗娜·朱莉的保鏢也遭到了征兵辦的強行扣留。戰場上,甚至需要動用名聲不佳的納粹武裝“亞速營”來充當中堅力量。

然而,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無論是發表狂言的科爾欽斯基,還是在前線苦苦支撐的烏軍,他們都在深深依賴著中國的技術“續命”。

俄烏雙方,如今都在全球市場上瘋狂搶購中國的民用相控陣雷達、導航模塊和渦噴發動機。烏克蘭總統的製裁事務專員弗拉西烏克就曾展示證據,稱俄軍工企業65%的電子元件都來自中國。

如果中國徹底切斷這類產品的出口,第一個崩潰的或許不是有國產替代能力的俄羅斯,反而是烏克蘭——他們連基礎的無人機,都需要依靠民用的零件東拼西湊才能組裝起來。

結語

在頓涅茨克前線,俄軍正熟練地使用著無人機群,配合著價格低廉的光纖制導模塊,精準地清除烏軍地堡。這些設備成本低廉,但是卻讓成本高昂的西方防空系統顏面盡失。

五角大樓為此專門發布報告警告:“商業級技術正在模糊戰時民用與軍用的界限”,這場戰爭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證明,未來衝突的勝負,或許不取決於誰的F-35更多,而取決於誰能更快地將全球產業鏈的民用成果,轉化為致命的攻擊力。

當烏克蘭人在黑暗中點燃蠟燭時,俄軍的導彈正在重新裝填。戰爭永遠沒有勝利者,中方已經不只一次呼籲俄烏應該用談判代替衝突,但有些國家不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而最終受到傷害的,永遠是那些在廢墟中期待和平早日到來的平民,不是嗎?

環球時報2025-11-08《突發!烏克蘭“正遭受大規模聯合攻擊”》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