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暴雷! 48小時捲走129億,200萬會員血本無歸,“傳銷巨頭”涼了

“誰能管管我們啊,我大半輩子的積蓄全部搭裡面了,錢沒了,我也活不下去了!”

今年6月底,貴陽派出所門口,一位60多歲的大媽哭得撕心裂肺。

她原本指望“鑫慷嘉”的收益養老,卻沒想到一夜之間,對方徹底失聯。

不只是他——200萬投資者,129億資金,48小時內全部蒸發。

更讓人憤怒的是,騙子跑路前還留下嘲諷:“我只是拿走了不符合你們智商的財富!”

這些騙子為何如此囂張?又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上當?

精心佈局:

故事要從2023年5月開始說起,一個叫黃鑫的人在貴陽註冊了一家公司。

這人其實就是個初中畢業生,還因為搞傳銷蹲過監獄。

可就是這麼個人,硬是把自己包裝成了金融大佬。

他對外宣稱自己在石油行業乾了十幾年,還有國企背景。

為了讓這個謊言看起來更真,他在貴陽最貴的寫字樓租了一整層辦公室,光月租就要40萬。

走進去一看,大廳金光閃閃的,掛著巨大的水晶吊燈,牆上還貼滿了各種牌匾和證書。

接待的人更是個個西裝筆挺,手裡拿著一堆照片,說是公司高層和迪拜那邊的大佬合影。

開口閉口都是“我們跟迪拜黃金交易所有深度合作”、“這是中石油的戰略項目”。

但其實仔細看就能發現,那些照片都是PS的,人物邊緣摳圖摳得特別粗糙。

可問題是,大部分人根本不會仔細看。

他們一進這辦公室,看到這陣仗,心裡就信了七八分。

再加上工作人員拿出一份“合作協議”,上面蓋著模糊的公章,說是涉密文件所以不能太清楚,很多人就徹底相信了。

包裝做足了,接下來就是拋出誘餌。鑫慷嘉承諾的收益有多高?每天1%!

也就是說,你投10萬塊錢進去,每天能賺1000塊,一個月就是3萬,一年下來能翻好幾倍。

這種收益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正常。

銀行存款一年才幾個點?就算是高風險的股票基金,能有20%的年收益就算很不錯了。

可鑫慷嘉給的是300%以上的年化收益,這不是天上掉餡餅是什麼?

但騙子聰明就聰明在,他們一開始真的給錢。

武漢有個李阿姨,試探性地投了5萬塊,第一個月就拿到了1萬5的分紅。

她高興壞了,逢人就說這個項目好。

看到李阿姨賺錢了,她的鄰居、親戚、朋友都心動了,紛紛跟著投錢。

傳銷式擴張:

看到這,大家就能反應過來了,這不就是龐氏騙局的套路嗎?

用後面人的錢付給前面人利息,營造出一種“真的在賺錢”的假象。

等到池子裡的錢足夠多了,騙子就會捲款跑路。

可被騙的人卻想不到這一點,因為鑫慷嘉為了讓更多人上鉤,設計了一整套傳銷體系。

他們把全國分成四個“戰區”,每個戰區下面又分“司令”、“軍長”、“旅長”等九個級別。

你拉一個人進來投資,最​​低能拿10個USDT的獎勵,最高能拿150個USDT。

如果你能拉500個人,公司就直接送你一輛保時捷。

這些豪車當然是假的,都是從租車公司租來拍照用的,一天租金2800塊。

但投資者不知道啊,他們看到別人開著豪車,眼睛都紅了,拼命拉親戚朋友入夥。

有個武漢的家庭主婦,為了升到“旅長”級別,偷偷刷了28張信用卡,湊了86萬投進去。

她想的是,當上旅長每個月光提成就有10萬,很快就能還清信用卡。

可她哪裡知道,這一切都是騙局。

除了這種傳銷體係以外,鑫慷嘉的團隊長們也是各顯神通。

他們在小區門口租個小店面,擺上宣傳資料,專門忽悠老年人。

來一個發個雞蛋,來兩個送條毛巾,慢慢地就把老人們的防備心理磨沒了。

對於在家帶孩子的寶媽,她們就說“不用出門,在家動動手指就能賺錢”。

對於想發財的個體戶,就帶他們看“成功案例”,說某某投了多少現在賺了多少。

為了增加可信度,公司還經常組織“慈善活動”。

他們去貴州山區的一所小學“捐款”,從批發市場買了2萬塊錢的書包文具,擺好了拍照。

拍完照片,東西就拉回貴陽了,只給學校留了5000塊現金。

可照片卻被做成了視頻,在投資群裡瘋傳。

很多人看了都說:“能做慈善的公司,肯定不會騙人。”

就這樣,通過各種手段,鑫慷嘉在兩年時間裡發展了200萬會員,遍布全國各地。

48小時崩盤:

但騙局終究是騙局,總會有崩盤的那一天。

2025年6月25日,很多人突然發現提現按鈕變成了灰色,怎麼點都沒反應。

客服電話也打不通,微信群裡瞬間亂成了一鍋粥。

有人坐不住了,連夜開車去了貴陽總部,結果發現大門緊鎖,裡面空無一人。

就在大家絕望的時候,第二天,平台發了一個通知,說公司被查出偷稅漏稅,資金被凍結了。

想提現的話,要先交10%的“稅金”,而且必須用USDT交。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病急亂投醫,想著“能拿回一點是一點”,又往裡面充了錢。

結果6月27日凌晨,APP徹底打不開了。

始作俑者黃鑫卻發來消息:“我已在國外,你們的財富與智商不相匹配。我只是拿走了不屬於你們的錢,該感謝我給你們上了課。”

這句話像一記重錘,徹底擊碎了所有人的幻想,有老人當場氣得血壓飆升,被送進了醫院。

後來查明,黃鑫早就做好了跑路準備。崩盤前,他就把18億枚USDT分成12了批。

通過“混幣器”洗白後,全部轉到了開曼群島的空殼賬戶。

這些虛擬貨幣在國外可以隨便用,買房買車都行,想追回來基本沒可能。

最終,警方抓了37個團隊頭目,凍結了1.2億資金,但這些跟129億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

而現在回過頭看,其實早在崩盤前,就有很多預警信號。

2025年4月,就有人發帖,稱鑫慷嘉是“殺豬盤”。

桃江縣公安局更是發布警告,就把鑫慷嘉列為高風險平台。

連遠在迪拜的黃金交易所母公司DMCC都發聲明說,從來沒跟鑫慷嘉有過任何合作。

可是這些警告都被無視了。平台的客服在群裡宣稱:“這是同行眼紅,故意抹黑我們。”

又有團隊長組織“護盤行動”,號召大家“越跌越買,抄底賺大錢”。

投資者就這樣被洗腦,不但沒有撤資,反而繼續追加,最終釀成了這起悲劇。

結語:

鑫慷嘉的騙局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只要還有人相信天上會掉餡餅,相信不勞而獲就能發財,騙子就永遠有機可乘。可真正的財富,從來都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千萬別被一夜“暴富”迷了眼。

信息來源:

新浪財經-2025-10-11——《10月11日|防騙警示窗:鑫慷嘉“崩盤”,警惕虛擬貨幣》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