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門診,常常有孕媽帶着疑惑問:“醫生,我B超上說是葡萄胎,這是什麼?聽起來好像水果?”別被名字騙了——葡萄胎並不是‘胎兒長成葡萄’,而是一種特殊的妊娠異常。今天,俞醫生就帶你認識一下這個“聽起來甜,其實危險”的疾病。
什麼是葡萄胎?
葡萄胎,學名叫妊娠滋養細胞疾病中的一種,又稱水泡狀胎塊。它的本質是——受精卵染色體異常,胎盤絨毛出現水泡樣腫脹,形成一串串像葡萄一樣的囊泡。B超下,醫生看到的並不是寶寶,而是成團的小水泡結構,所以才得名“葡萄胎”。
葡萄胎為什麼會發生?
最根本的原因是——染色體異常受精。根據類型不同,可分為兩種:
1.完全性葡萄胎
- 沒有胚胎組織;
- 通常是卵子沒有染色體,被父方精子單獨複製形成;
- 所以全部基因都來自父方。
2.部分性葡萄胎
- 有胚胎組織,但發育異常;
- 多為兩個精子同時受精一個卵子,導致染色體為三倍體(69條)。
這些異常的胚胎無法正常發育成寶寶,卻會讓滋養細胞過度生長,形成大量水泡狀結構。
哪些人更容易得葡萄胎?
雖然任何女性都可能發生,但以下情況風險更高:
- 年齡過小(<20歲)或過大(>40歲)
- 既往有葡萄胎病史
- 飲食中維生素A、葉酸缺乏
- 既往多次流產或妊娠異常
葡萄胎有哪些癥狀?
早期常常表現得像懷孕,比如停經、噁心、乳脹。但有幾個“異常信號”值得警惕:
1.停經後陰道流血 出血多為暗紅色或水樣分泌物,持續時間較長。
2.妊娠反應特別嚴重 嘔吐明顯、腹脹、子宮比孕周大得多。
3.B超提示無胎心、無胎體結構,但宮腔內充滿絮狀物 醫生一看B超畫面,就會懷疑葡萄胎。
4.血HCG特別高 有時高得離譜,遠超正常妊娠水平。
葡萄胎嚴重嗎?
是的,需要引起足夠重視。葡萄胎不僅不能發育成正常妊娠,還可能出現:
- 大出血(因子宮血管豐富)
- 感染
- 持續性滋養細胞疾病(部分可惡變為絨毛膜癌)
所以,一旦確診,必須立即終止妊娠並清宮,同時進行病理檢查與隨訪。
治療與隨訪
治療方式 :通常採用負壓吸宮術清除宮腔內容物。
術後監測最關鍵的是——定期監測血HCG。每周一次,直到降至正常;連續正常後再每月複查一次,持續半年~一年。這期間必須避孕!因為新妊娠會干擾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判斷,影響病情監測。
葡萄胎後能再懷孕嗎?
當然可以!大多數女性經過規範治療後,子宮功能會完全恢復,6~12個月後再懷孕是安全的。
再次妊娠時,醫生通常會建議:早孕期做B超確認是否為正常宮內孕;加強孕期隨訪。
俞醫師的總結
|
關鍵點 |
內容 |
|
本質 |
一種受精異常導致的病理性妊娠 |
|
表現 |
陰道流血、子宮大、B超見絮狀物 |
|
危險 |
可致出血、感染或癌變 |
|
治療 |
吸宮清除 + 定期查HCG |
|
再孕 |
規範隨訪後6~12個月可再懷孕 |
產科醫師溫馨提醒:別被“葡萄”這個可愛的名字騙了。葡萄胎不是“特殊懷孕”,而是一種需要嚴密管理的疾病。及時就醫、規律複查,就是最好的“治癒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