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一年保值率99.4%,登頂國產新能源榜首。
乍一看,雷軍又要開香檳了。可細品這數字,卻透著一股“皇帝新衣”的荒誕味兒。
99.4%的保值率,聽起來比黃金還穩,但真相是:根本沒幾輛車流入二手車市場。不是車主捨不得賣,而是沒人敢接盤。連最膽大的黃牛都搖頭:“這車現在出手?怕是要賠到褲衩都不剩。”
![]()
所謂“高保值”,不過是銷量基數小、交付週期長、二手交易近乎停滯下的“紙面神話”。就像你家樓下新開的奶茶店,開業三天促銷火爆,老闆卻宣稱“日銷千杯、供不應求”,數據沒錯,但離現實十萬八千里。
更諷刺的是,這份“第一”的光環,恰恰暴露了小米汽車當前最大的困境:叫好不叫座,熱度難轉化。
SU7剛發佈時,全網沸騰,“5分鐘大定88898台”的戰績讓友商眼紅。可三個月過去,交付爬坡緩慢,用戶吐槽不斷:剎車點頭、異響共振、車機卡頓……
更致命的是,接連幾起交通事故雖未定責,卻在輿論場掀起滔天巨浪。公眾開始質疑:這輛被捧上神壇的“科技轎跑”,到底靠不靠譜?
信任一旦動搖,再高的配置也留不住人。
於是出現了詭異一幕:一邊是官方高調宣布“保值率第一”,一邊是大量準車主悄悄退單,社區活躍度暴跌六成,“米粉”紛紛改簽“脫粉保平安”。有人寧願虧掉4000定金,也要“棄米投敵”,這不是理性消費,這是用腳投票。
![]()
而那些已經提車的車主,反而成了最尷尬的一群人。他們曬續航、誇快充、力證“小米沒那麼差”,卻被網友嘲諷為“信仰充值”“自適應能力強”。想替自己花30萬買的車說句公道話,結果被罵成“水軍”。這種委屈,比車門打不開還難受。
問題出在哪?
出在小米把手機那套“流量打法”硬套在汽車上,卻忘了:手機可以試錯,汽車不能重來。
![]()
發布會講情懷,參數堆滿屏,營銷玩得飛起,可一旦落到真實路況、長期使用、安全底線這些“笨功夫”上,短板立刻暴露。消費者可以為夢想買單一次,但不會為漏洞買單第二次。
更危險的是,競爭對手正虎視眈眈。
問界M8、理想MEGA、小鵬G7……個個都在補強智能駕駛、優化底盤調校、提升服務體系。而小米還在忙著解釋“1300公里續航怎麼算”“超強鋼是不是PPT材料”。當別人在卷技術,你在卷話術,差距只會越拉越大。
![]()
所謂的99.4%保值率,本質是一場“沒有交易的勝利”。
沒有足夠多的二手車流通,就沒有真實的市場定價;沒有真實定價,所謂“保值”就是自說自話。這就像一場只有演員、沒有觀眾的演出,掌聲再響,也是空的。
雷軍或許該清醒了:造車不是開新品發布會,不是刷熱搜榜,更不是靠“米粉情懷”就能通關的副本。它需要十年如一日的品控,需要對生命的敬畏,需要把每一個螺絲都擰到極致的耐心。
![]()
如果小米繼續沉迷於“數據遊戲”,而不去真正解決用戶焦慮、重建安全信任,那麼今天的“保值率第一”,很可能變成明天的“跳水冠軍”。
畢竟,市場從不看你說得多漂亮,只看你做得多紮實。
而一輛車的價值,最終是由路上千萬次平穩的剎車、深夜裡可靠的燈光、和車主安心的笑容決定的,不是一張沒人敢接的訂單,也不是一份自嗨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