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金庸故事漸漸失去市場?本質是“偽君子”意淫,市場下沉後已無需道德面紗

作者:Baeven

金庸的爽文是一種“隱秘的淫穢”,和網文小說中爽文主角是慾望的主動追逐者不同,金庸主角是奇遇的被動承受者。

金庸的主角往往是被動的。張無忌不想當明教教主,段譽不想學武功,虛竹只想當和尚,令狐衝渴望逍遙自在。但他們最終都獲得了世俗渴望的一切:武功、權勢、美人。小說通過主角的“被動”和“不情願”,維持了其表面的清高與道德純潔性。主角無需為追逐權力的骯髒過程負責,因為他“本意非此”。這實質上是一種敘事上的倫理偷懶。

金庸的世界裡,存在一個隱形的“道德-回報”系統。主角因為善良、誠實、仁厚(如郭靖、張無忌),或是因為率性、真誠、不羈(如令狐衝、段譽),而受到“奇遇”的青睞。這本質上是一種被世界規則所擔保的慾望滿足。它告訴讀者,你不需要像爽文主角那樣“吃相難看”地去爭搶,你只需要做好人,保持你的“本心”,世界自然會把你應得的一切(力量、愛情、權勢)奉上。這是一種更高級、也更隱蔽的成人童話。與爽文直白的“我要,我能,我得到”相比,金庸的敘事提供了一種更精緻、更符合傳統士人審美的意淫。

而隨著市場下沉,現代網文中這張道德面紗也不需要存在了。在許多強調工具理性的網文中,世界被設定為一個純粹的競技場或黑暗森林。這裡沒有絕對的善惡,只有生存、競爭和力量階梯。道德不僅無用,甚至可能是致命的弱點。主角的自私被視為在這個殘酷世界裡生存所必需的“清醒”和“智慧”。

網文中的這種主角,將這種“工具理性”發揮到了極致:

目標極端明確力量、永生、生存、征服。這些是純粹、可量化的目標(等級、境界、地盤)。

手段極端高效:任何阻礙效率的因素——情感、道德、憐憫——都被視為需要被剔除的“非理性”障礙。殺伐果決、掠奪資源、利用一切可利用之人,成為最優策略。讀者的快感正來自於這種極致效率帶來的“碾壓式”成功。

主角像一個完美的算法,在名為“世界”的系統中,以最優路徑直奔頂點。金庸筆下的人物還在為“如何既得到一切又顯得像個君子”而煩惱,而現代網文的許多主角已經進化到不再需要“君子”這個身份負累,他們滿足於成為這個黑暗森林裡最強大的那頭“野獸”——並且認為,這才是唯一真實的“理性”

【延申閱讀】

短劇《還珠》發預告,粉碎了多少人心中的瓊瑤夢?

《還珠》將播,胡連馨主演,還珠格格穿書設定,一代人追劇狂歡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