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戰三捷!安世CEO張學政是個狠人,每次轉型決策都踏對了

他出身農村,年輕時靠10萬元起家,幹的是沒人看好的“山寨活”。

如今,他執掌的公司聞泰科技,不但成了中國手機代工巨頭,還收購了全球知名的芯片廠商,坐穩中國半導體龍頭寶座。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如今備受全球矚目的安世半導體CEO——張學政。

農村孩子走出來的科技狠人

張學政出生於1975年,廣東梅州人,典型的客家家庭。

從小家裡條件並不寬裕,挑水種田樣樣幹,吃苦是家常便飯。

他考上廣東工業大學後,接觸到了電子專業,也從此跟“芯片”和“主板”結下了不解之緣。

畢業後,他先後去了意法半導體、中興通訊等公司打工,積累了大量行業經驗。

那會兒正是手機功能機紅火的年代,市場上隨便一塊主板能賣好幾百元,一片“山寨”風潮正刮得熱火朝天。

2005年,他30歲,掏出全部積蓄10萬元,在深圳華強北拉起了一支小團隊。

註冊了一家叫“聞泰”的公司,專門做手機主板設計,說白了就是給山寨機配“大腦”。

別人是衝著賺錢來的,他卻看得更遠。

他把設計、結構圖、性價比研究得門兒清,推出的第一款W100主板一炮而紅。

靠著極高的穩定性和實用性,打進了市場,最終出貨量突破千萬台,毛利率也嚇人。

這一步,張學政算是踩中了。

從主板方案到智能手機,狠人從不走尋常路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2007年,蘋果iPhone橫空出世,智能機時代悄然來臨。

功能機一下子變得落伍,原本火爆的主板設計市場利潤暴跌,不少廠商倒閉跑路。

很多人開始抱怨,張學政卻冷靜地看清了趨勢。

他發現市場真正的痛點不在主板,而在於整個供應鏈的“失控”——設計歸設計,生產歸生產,一旦出問題,推責任推得滿天飛。

於是,他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聞泰不再只做主板設計,而是轉型做ODM——從設計到組裝一條龍。

為了這個決定,他在嘉興南湖砸下重金,建了一個標準化智能工廠,投入上億,目標就是要讓中國製造“又便宜又靠譜”。

有意思的是,他轉型後的第一單生意來自雷軍的小米。

紅米手機的整個設計、成本控制、組裝流程,全都交給了聞泰。

799元的定價震驚整個市場,迅速引爆銷量,成為智能手機市場的攪局者。

紅米成功之後,聞泰一下成了香餑餑。華為、聯想、OPPO、魅族,全都找上門來。

千元機市場你方唱罷我登場,其實背後都是聞泰的“同胞兄弟”。

這時候的張學政已經從“賣主板”升級為“產業操盤手”,但他並沒有停下腳步。

蛇吞象,拿下安世芯片廠,一步殺進全球半導體戰場

就在手機代工做到頂點時,張學政盯上了更大的戰場——半導體。

中國的半導體行業,一直卡著脖子。他清楚:要真正擁有核心話語權,就必須掌握芯片製造。

而真正有“真貨”的,是原來荷蘭恩智浦旗下的一家子公司,叫安世半導體。

這個公司可不簡單,是全球三大分立器件供應商之一,利潤高、技術牛、行業壁壘高。

問題是,聞泰的家底相比安世那簡直是“小舢闆對上航空母艦”。

當年聞泰的利潤只有安世的零頭,收購安世,聽起來簡直像是天方夜譚。

但張學政就是敢。他不光敢,還懂資本運作。

他先組建聯合體,在競標中打敗一眾競爭對手,拿下安世部分股權。

隨後通過增發、借錢、引資、併購等連環操作,逐步吞下整個安世。

最誇張的是,聞泰只用了17億真金白銀,卻撬動了300多億的收購,簡直是現代版“空手套白狼”。

有投行說,張學政的這波操作,堪比併購教科書。

安世一入賬,聞泰的市值一下從幾十億飆升至1500億,還成了國內唯一能和國際巨頭PK的IDM(整合元件製造)公司。

車規級芯片、功率器件、邏輯電路,聞泰全線覆蓋,成了國家重點關注企業。

這時候的張學政,再不是那個挨家推銷主板的年輕人。

他成了中國科技領域的“狠角色”,敢賭、能賭,還賭贏了三次:第一次押中主板設計,第二次押中智能機代工,第三次押中芯片賽道。

這三戰三捷,沒一仗是輕鬆打下來的。

尾聲:風口浪尖的CEO,還得繼續“扛大旗”

到了今天,安世的影響力早已不局限於手機圈。

在全球半導體鏈條緊繃、技術封鎖加劇的背景下,安世被列為關鍵企業,一舉一動都被海外盯得死死的。

尤其是最近,荷蘭方面開始出手干預安世部分資產的歸屬問題,把張學政和聞泰推上了風口浪尖。

很多人都在觀望,這一次張學政還能不能化險為夷。

而他仍舊像從前一樣,低調沉穩,眼裡只有“下一步路”該怎麼走。

他曾說過,企業和人生一樣,是場場馬拉松,能堅持下來的人,才有資格談勝利。

如今的他,不再是當年扛著電腦到處推銷的小老闆。

他站在全球產業鏈的風口,一頭連著中國的智能製造,一頭連著半導體的國家戰略。

身上扛著的是千億市值和無數期待。未來如何?沒人知道。

但只要張學政還坐在那個位置,或許,“狠人”還會再贏一次。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