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職,平凡崗位續寫榮光

退役軍人的奮鬥舞台,不止於創業浪潮與治理前沿。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一個個平凡崗位上,有一群默默耕耘的退役軍人。他們脫下軍裝,卻把忠誠擔當的軍人本色、精益求精的過硬作風帶入新征程,在專業領域深耕不輟,以堅守詮釋責任,用奉獻書寫擔當。今日,人民日報數字聯播網特別聚焦三位來自成都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幹部群體中的“就業先鋒”,看他們如何在職業教育、國防教育、宣傳戰線的賽道上,綻放“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時代”的璀璨光芒。

華麗轉身:從“導彈方陣”到“育人講台”

崇州市的自主擇業軍轉幹部童志遠,實現了從“導彈方陣”到“市場前沿”再到“育人講台”的多次華麗轉身。原為第二炮兵指揮學院講師的他,2013年自主擇業回到四川崇州。11年多來,他憑藉在軍隊中淬鍊的過硬政治素養、紮實理論功底、卓越組織協調和思想教育能力,精準定位自身優勢,將軍隊政治工作的“傳家寶”轉化為在地方就業奮進的“金鑰匙”。

童志遠的足跡遍布企業、學院和學校,始終圍繞着“人”的工作。在全友家私,他着力構建企業文化與宣傳體系,有效凝聚員工力量;在崇州市人才學院,他精心擘畫人才發展藍圖,積極服務地方需求;在中信國安建工集團,他以黨建為引領,努力築牢國企發展的“根”與“魂”。最終,他將事業的落腳點放在了職業教育這片沃土上。

立足本職,平凡崗位續寫榮光 -

“育人講台”上的童志遠。受訪者供圖

在成都藍領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童志遠聚焦技能人才培養,用心搭建就業橋樑;在四川綿陽高級技工學校崇州校區,他更是將軍隊思想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深度融入職業教育的全過程。他將部隊里常用的思想動員、典型引路、文化建設等方法,創造性地應用於學生管理和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培養新時代高素質技能人才、服務國家“技能強國”戰略傾注了滿腔心血。童志遠的經歷,是退役軍人將特殊專業技能成功轉化為地方工作優勢的典範,展現了軍隊政治幹部在地方精神文明建設與人才培養中的獨特價值與魅力。

風雨兼程:國防教育的“播種人”

天府新區的正團職自主擇業軍轉幹部田華,將自己的後半生事業,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全民國防教育。這位參加過3·14藏區維穩,5·12汶川、4·20蘆山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榮立個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6次的功臣,2017年退役後,奉獻的腳步從未停歇。他利用服役期間在中央電視台、解放軍報等央級媒體發稿200餘篇、拍攝製作電視專題片10餘部的經驗和特長,為武警警官學院、海軍潛艇學院等十餘家軍地單位進行文化環境策劃打造,參與“解放成都紀念館”項目展陳大綱編寫,參與“四川省退役軍人‘兩個服務’創新發展實驗區”創建。

立足本職,平凡崗位續寫榮光 -

熱衷於國際教育的田華。受訪者供圖

而田華最傾注心血、最為人稱道的事業,是策劃並推動實施退役軍人服務學校國防教育。他被聘為天府四中等9所中小學國防教育副校長。2022年12月,他向退役軍人事務部及全國退役軍人廳(局)長進行彙報展示,獲得高度認可。他牽頭編寫《四川天府新區中小學校國防教育“八一”應用課程》、課例及國防教育基地、課程服務標準,讓國防教育系統化、課程化、標準化。他發起創立“熊貓上校退役軍人關愛青少年志願服務隊”,服務近百所中小學、幼兒園,學生50000餘人次,該服務隊被退役軍人事務部評為全國1000支優秀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伍。他還發起成立成都市“紅領巾國防學院”,創新成立社區少年軍校,2023年六一、2024年七一兩次向省市主要領導彙報展示,獲得廣泛好評。田華的相關事迹受到《解放軍報》《中國國防報》及退役軍人事務部、學習強國等媒體平台報道。他成功地將他深厚的軍旅積澱和對國防事業的無限熱情,轉化為滋養青少年成長的陽光雨露,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國防教育“播種人”,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

以筆為刃: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大邑縣的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呂永祥,是一位在文字戰場上持續戰鬥的“老兵”。2009年退役後,他先後在林業、園林、水務等地方政府從事服務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充分發揮在軍隊政治機關長期從事文字材料工作的特長,揮舞文筆繼續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組織建設工作作好宣傳。他的使命,是發表一篇篇觀點鮮明、文筆犀利的文章,積極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自2020年起,呂永祥辛勤筆耕,先後在人民網、光明網、共產黨員網、人民論壇網、黨建網、中國新聞網、中國青年報、中國組織人事報、組織人事報等中央級媒體發表文章400餘篇;在四川組工網、天府時評、四川黨建網、宣講家網、西南商報等省級媒體發表文章200餘篇。一篇篇作品的背後,是無數個挑燈夜戰的奮筆疾書和常年累月的積累精進。他的文章立場鮮明、言之有物,既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時效性,又具備很高的文學性、藝術性。

立足本職,平凡崗位續寫榮光 -

筆耕不輟的呂永祥。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呂永祥因工作成績突出,被評為大邑縣“抗擊疫情先進個人”、“大邑縣2022年度最美奮鬥者”。呂永祥用他的筆杆子,生動踐行了“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離軍不離黨”的錚錚誓言。

童志遠的講台、田華的國防教育課堂以及呂永祥的筆、,構成了退役軍人就業畫卷中另一道亮麗而深刻的風景線。他們證明,退役軍人的價值並不僅僅體現在衝鋒陷陣或管理一方,同樣深刻地體現在思想的引領、文化的塑造和精神的傳承上。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以“十年磨一劍”的專註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獻精神,默默耕耘,影響深遠。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退役軍人是國家人才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經過部隊大熔爐的錘鍊,擁有着堅定的信念、過硬作風和強烈的使命感。只要平台合適,定位準確,他們就能在任何崗位上發光發熱,在新的戰場上續寫軍人榮耀,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作者:周飛

責編:陳春安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