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長江婁藝瀟入局短劇,是降維撈金還是升維破局?行業要變天了?

最近影視圈有個挺有意思的現象,潘長江婁藝瀟這些傳統影視圈的熟面孔,扎堆扎進了短劇領域。

這事兒一出來,不少人討論開了,有人說這是明星“降維撈金”,也有人覺得這能讓短劇行業“升維升級”。

要弄明白這事兒,還得從明星們入局時的那些糾結說起。

潘長江婁藝瀟入局短劇,是降維撈金還是升維破局?行業要變天了? -

明星跨界的兩道坎

潘長江拍《進擊的潘叔》前,心裡犯了好久的嘀咕。

“老藝術家”這四個字像個框,把他框在那兒了,總覺得去拍短劇有點掉價。

這種感受,怕是不少傳統演員最有體會。

在很多人固有認知里,短劇就是“小打小鬧”,跟電影電視劇比起來矮一截。

潘長江婁藝瀟入局短劇,是降維撈金還是升維破局?行業要變天了? -

不光是身份上的顧慮,短劇的質量問題也讓明星們犯難。

潘陽就直接說了,“短劇質量太粗糙”。

這話可不是空穴來風,之前有部平台短劇,劇情漏洞一大堆,服化道看着也廉價,播出來後觀眾差評一片。

本來想靠明星流量拉一波關注,但內容不過關,觀眾也不買賬。

潘長江婁藝瀟入局短劇,是降維撈金還是升維破局?行業要變天了? -

編劇宋方金在播客里把短劇比作“射門集錦”,這話挺形象。

但也從側面反映出大家對短劇的刻板印象,覺得它就是湊一堆刺激片段,沒什麼深度。

可有意思的是,短劇用戶這兩年漲得飛快,口碑卻沒跟上,這種脫節讓明星入局更顯糾結。

從演員到出品人的轉身

潘長江婁藝瀟入局短劇,是降維撈金還是升維破局?行業要變天了? -

糾結歸糾結,還是有明星邁出了步子,婁藝瀟就是其中一個。

她不光參演,還直接成立了短劇廠牌當起了出品人。

在微博里她寫“戲不分長短”,這話確實在理。

演員的本事,本來就該體現在對角色的塑造上,跟片子長短沒關係。

她的廠牌第一部作品《時光里的我們》,據說在劇本打磨上花了不少功夫,製作團隊也是按長劇標準選的。

潘長江婁藝瀟入局短劇,是降維撈金還是升維破局?行業要變天了? -

播出來後豆瓣評分7.5分,算是打破了大家對短劇“套路化”的印象。

這種從“參演”到“把控”的轉變,比單純客串有意義多了。

現在不光婁藝瀟,霍建華劉曉慶這些實力派也都進來了。

劉曉慶拍的歷史短劇《風華錄》,光史實考據就做了不少,王麗坤演的懸疑短劇《迷霧追蹤》,劇情邏輯也下了功夫。

潘長江婁藝瀟入局短劇,是降維撈金還是升維破局?行業要變天了? -

明星一來,影視公司也願意投錢了,短劇的製作成本比以前提高了不少。

潘長江在《進擊的潘叔》里還參與了劇本修改,不再只是當個“流量工具人”,這種深度參與才是真能幫上忙的。

短劇正在換模樣

其實短劇早期確實有點走偏了,編劇汪海林說的“錯把創作手段當目的”,指的就是那會兒的“爽文化”泛濫。

潘長江婁藝瀟入局短劇,是降維撈金還是升維破局?行業要變天了? -

重生、逆襲、打臉這些套路翻來覆去用,看得人都審美疲勞了。

有部爆款短劇,全靠“打臉”劇情撐着,點擊率是高,但專業影評人沒少批評它。

但現在不一樣了,明星帶來的不光是流量,還有對品質的要求。

潘長江在《進擊的潘叔》里演的小人物,那種奮鬥的韌勁刻畫得挺細膩,這就是演技帶來的不一樣。

潘長江婁藝瀟入局短劇,是降維撈金還是升維破局?行業要變天了? -

婁藝瀟的作品聚焦女性成長,也能讓觀眾產生共鳴。

如此看來,短劇的“爽感”正在從單純的情緒刺激,變成更有深度的東西。

現在精品短劇越來越多,用戶看了也願意留下來。

這讓我想到了網絡電影的發展,一開始也是爛片不少,後來慢慢走向精品化。

潘長江婁藝瀟入局短劇,是降維撈金還是升維破局?行業要變天了? -

短劇說不定也會走這條路,成為影視行業的新增長點。

它那種緊湊的敘事方式,甚至能給長視頻創作點啟發,還有“短劇+文旅”“短劇+教育”這些新玩法,前景看着還不錯。

說到底,潘長江、婁藝瀟這些明星入局短劇,真不是什麼“降維打擊”。

潘長江婁藝瀟入局短劇,是降維撈金還是升維破局?行業要變天了? -

他們打破了大家對短劇的身份偏見,用專業能力把短劇的品質提了上去。

毫無疑問,這是在幫短劇“升維”。

接下來就看更多實力派能不能沉下心來做內容,只要平衡好娛樂性和思想性,短劇早晚能擺脫“鄙視鏈底端”的標籤,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