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駐澳大使:願意繼續與中方對話,以避免誤解

【文/觀察者網陳思佳】日本新任首相高一早苗近日口出狂言,妄稱台海衝突可被視為日本“存亡危機事態”,暗示可能“武力介入”,中方隨即駁斥了這一荒謬言論。

據香港《南華早報》11月13日報導,日本駐澳大利亞大使鈴木量博12日發表演講稱,日本“非常願意”繼續與中方對話,雙方需要在台海等問題上建立適當的溝通渠道,以避免誤解。但他也鼓吹增強日本的所謂“威懾能力”,聲稱日澳兩國應在“中國和地區局勢”等問題上加強合作。

鈴木當天在澳大利亞堪培拉的國家新聞俱樂部發表了講話,談及中日關係和台海問題,他表示,台海的和平與穩定“對國際社會和日本來說都極其重要”,“在高層和各級之間建立適當的溝通渠道非常重要,這樣相關國家之間就不會產生誤解。”

鈴木稱:“我認為,從高層來看,至少我們的政府非常願意與中國政府對話。”

關於中日兩國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的接觸,鈴木表示,基於日本的國家利益,日本尋求在“力所能及的領域”與中國合作。

日本駐澳大利亞大使鈴木量博視頻截圖

然而,鈴木也在講話中妄稱中國“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鼓吹日本和澳大利亞在“中國和地區局勢”等問題上加強合作,以增强两國的“威懾能力”。他宣稱:“我們生活在一個動蕩的時代,地緣政治局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張。”

鈴木表示,日本和澳大利亞在二戰期間曾是敵人,現在成為了“事實上的盟友”,“在當今動盪不安的國際環境中,我們的伙伴關係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他認為,日本和澳大利亞在經濟安全、網絡空間等領域的合作“愈發重要”,兩國應該“分享戰略評估,考慮潛在的突發事件並製定聯合應對措施”。

此外,鈴木強調了“多層次”機制的重要性,例如美國、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鈴木宣稱,日澳兩國在美國主導的稀土供應鏈建設中發揮了支撐作用,該供應鏈旨在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南華早報》指出,日本和澳大利亞都是美國的盟友,近年來正在深化雙邊防務關係。今年8月,澳大利亞簽署了一項購買日本“最上”級護衛艦的協議,鈴木吹噓這筆交易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決定”。

當地時間11月7日,高市早苗在其就任日本首相後首次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聲稱,若台海爆發武力衝突,“有可能被視為’存亡危機事態’”。

當時,日本立憲民主黨議員岡田克也質詢時問道:“在何種情況下,’台灣有事’會對日本構成生存威脅?”高市回應稱:“我們將綜合考慮所有信息,並根據每起事件的具體情況做出判斷。我認為,如果中國動用武力,這將屬於日本的’存亡危機事態’。”

按照日本在2015年新修訂的安保法內容,所謂“存亡危機事態”是指與日本關係密切的“他國”在遭受武力攻擊,且該攻擊若任其發展將對日本生存構成明顯威脅時,日本可行使集體自衛權。

這意味著,一旦被日本政府認定為“存亡危機事態”,日本自衛隊可在無需事先徵得美方同意的情況下,單方面採取武力行動。高市此番言論還將台灣地區劃到了“他國”的範圍內,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11月10日,在日本國會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二次會議上,高市又用“假設性回答”作為擋箭牌,來為此前的涉台言論開脫。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木原稔同日幫腔稱,高市的發言是闡明“存亡危機事態”的原則性宗旨,日本政府立場並未改變。

針對高市早苗涉台言論,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11月1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日本領導人日前在國會公然發表涉台錯誤言論,暗示武力介入台海可能性,粗暴干涉中國內政,嚴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精神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同日本政府迄今所作的政治承諾嚴重不符,性質和影響極其惡劣。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和強烈抗議。

林劍說,台灣是中國的台灣,以何種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日方領導人有關言論,到底想向“台獨”勢力發出何種信號?是否企圖挑戰中方核心利益、阻撓中國統一大業?究竟想把中日關係引向何方?

他指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也是台灣光復80週年。日本曾對台灣實行殖民統治,犯下罄竹難書的罪行。日本當政者妄圖介入台海事務,既是對國際正義的踐踏、對戰後國際秩序的挑釁,也是對中日關係的嚴重破壞。

林劍強調,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中國人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堅決粉碎一切插手和阻撓中國統一大業的圖謀。中方敦促日方立即停止干涉中國內政,停止挑釁越線,不要朝著錯誤方向越走越遠。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