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直言厭惡中國,回國撈金上節目全程飆英文,卻被吳京狠狠打臉

真是活久見!奧運冠軍李小鵬的美國媳婦李安琪,可真是讓人開了眼,上中國節目全程飆英文,比較中美空氣誰更甜,這一波波操作簡直讓人目瞪口呆。

更絕的是,當著吳京的面說英文,直接被懟”這是中國節目”,場面那叫一個尷尬,今天咱們就聊聊,這位洋媳婦到底是真的文化差異,還是壓根沒把中國觀眾放在眼裡?

記得2012年那會兒,李安琪上《魯豫有約》,整場節目都說英文,雖然丈夫李小鵬在旁邊當翻譯,但觀眾們還是覺得彆扭,畢竟這是中國節目,面對的也是中國觀眾,全程不說中文,確實讓人感覺有點見外。

更讓觀眾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的《出發吧愛情》節目,當時李安琪還是習慣性說英文,同場的演員吳京就直接說了句:”這是中國節目,咱們能不能說中文?”這句話當時就在網上火了,很多人都支持吳京的說法。

其實李安琪不是不會說中文,之前在其他場合她也用中文交流過,可一到正式節目裡,她就更願意說英文,這個細節,引發了不少人對文化認同的思考。

除了節目裡的表現,李安琪在社交媒體上的一些言論也引起過討論,她曾經比較過中美兩國的空氣質量和食品安全問題,說美國在某些方面更好。

這種比較本來是個人的感受,但作為公眾人物的家屬,這些話很容易被放大,說實話,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客觀比較本來沒什麼。

但作為在中國生活的公眾人物家屬,總是說國外哪裡更好,難免會讓一些觀眾覺得不舒服,這就好比去別人家做客,老是說自己家更好,主人聽了肯定不太得勁。

其實設身處地想想,跨國家庭確實要面對很多挑戰,兩個人來自不同國家,成長環境、生活習慣、思維方式都不一樣,李安琪在美國出生長大,突然來到中國生活,要適應的地方確實很多。

比如說語言關,雖然她會說中文,但可能用英文表達更自在,再比如生活習慣,中美兩國有很大差異,要慢慢適應,這些本來都是私事,但因為她是公眾人物的家屬,就被放到了聚光燈下。

李小鵬作為丈夫也挺不容易的,一方面要維護妻子,一方面又要考慮公眾的感受,有時候妻子說錯話,他還得出來打圓場,這種處境,換成誰都頭疼。

通過這件事,我們也看到公眾人物和家屬確實要注意言行分寸,現在網絡這麼發達,一句話說不好就可能引發軒然大波,特別是涉及文化差異的話題,更要小心把握。

作為在中國發展的外籍人士,尊重當地文化是最基本的,比如上中國節目,盡量說中文;在社交媒體上發言,多考慮觀眾的感受,這些細節,往往能體現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和尊重之心。

這幾年,咱們國家的文化自信越來越強,觀眾們更希望看到外籍人士真正尊重和熱愛中國文化,就像吳京在節目裡說的那句話,其實代表了很多中國人的心聲:在中國,咱們就說中國話。

這種文化自信不是排外,而是希望得到平等的尊重,外籍人士在中國發展,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不僅是為了溝通方便,更是對東道國文化的尊重,這種尊重是相互的,也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礎。

李安琪的例子,讓我們看到了跨文化交往中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無論是公眾人物還是普通人都要明白,尊重是相互的,在中國發展,就要尊重中國的文化傳統;作為觀眾,我們也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看待文化差異。

說到底,良好的跨文化交流,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外籍人士主動融入,本地人群寬容理解,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文化交融,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成功的跨文化交往範例,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和諧共處。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