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石偉
近日,一度被視作手機租賃頭部平台的“青雲租”被質疑爆雷,大量投資人無法提現,員工一夜之間發現公司關了門。
11月8日,自行展開調查的員工告訴記者,後台數據顯示公司有11萬餘台手機被租賃出去,但實際卻集中流向河南的兩個村莊。他們懷疑,公司營造出的火爆業績可能是假的。
“每個員工每月要投資30台手機,完不成會被刁難、勸退。他們宣傳說是國資背景、上市公司,有保險公司兜底,資金受監管,很多員工是貸款、抵押房產投資。”員工張雲(化名)說,目前投資人和員工們已經在武漢、長沙、無錫各地報警,警方尚未立案,員工自發組成的調查小隊,已經前往手機集中流向的村莊核實情況。
此前,記者前往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青雲租”總部探訪,被大樓物業告知,該公司已禁止訪客刷卡進入電梯,其配套的二手手機回收業務平台“美橙回收”公司,一個多月前已退租撤場。
![]()
“青雲租”武漢總部(官方宣傳資料截圖)
頭部手機租賃平台“青雲租”疑爆雷
員工抵押房產上班兩月套牢130多萬元
“青雲租”的招商宣傳中,顯示其母公司為中錦裕榮集團,上游入股公司包括多家國字頭公司以及香港上市公司“愛高立科”。運營模式主要是向社會人員吸納投資,資金折算成不同型號的蘋果手機,投資者依托平台將手機租賃出去後收取租金差價,投資越久收益越高,年化率可以達到16.8%;全國門店曾多達300家,在武漢、深圳、長沙等多個城市有分公司、雲倉庫,有保險公司兜底,最差情況下可以理賠機器價格的90%。
![]()
“青雲租”公司內部宣傳(受訪者供圖)
9月中下旬開始,陸續有網友發帖,稱在“青雲租”系統提現失敗,疑似是員工的網友也發帖稱被欠薪。 “青雲租”被質疑爆雷,然而有大量賬號“闢謠”,稱公司業務穩定、資金充足,因股改、融資等原因導致提現延遲。
記者註意到,不久之後,這些“闢謠”賬號也開始維權。
企查查顯示,“青雲租”所屬的公司“武漢青青時代”位於武漢,宣傳中的最大資方“中錦裕榮”在7月、8月已經陸續從武漢、長沙等公司減資、撤股,宣傳中的多家國字頭企業,並未在股東序列中出現。
記者採訪了多位正在維權的“青雲租”員工,上述這些宣傳信息,被公司反复宣講、灌輸給他們,他們再轉頭宣傳給正在求職、希望創業、有閒錢理財的各類人員。
“我老公是7月份趕上末班車,到9月份崩盤累計130多萬元被套牢。”無錫的趙女士介紹,他的愛人7月份應聘成為“青雲租”員工,每月底薪8000元,另外招商一個投資人,可獲得業績提成。公司要求,3個月試用期內,每月需要完成30台以上蘋果16手機的業務量,完不成則會被勸退。
![]()
“青雲租”宣傳資料(受訪者供圖)
“不得不自己往公司投錢。主要是宣傳得好,未來是千億級產業,在支付寶頁面有推薦位,每天有數十萬用戶下單租賃手機,我們相信了。”趙女士說,向身邊人宣傳時,實際入夥投資的人並不多,她主動拿出6萬元試水,發現確實每月可以返利,就又把房產抵押,並拉來親戚朋友參與,10月份發現公司關門時,已經有130多萬元無法提現。
另一位求助者李女士,遭遇的過程比較類似。她原本是一位家庭寶媽,今年2月份看到“青雲租”招聘不限年齡,應聘成為招商專員。在每月KPI壓力下,開始自己投錢保持業績,獲得返利後又轉投成為新業績。 “10月中旬,公司突然關門,物業說租金上個月都到期了,領導沒再續租,讓押金抵充租金,做好了跑路準備。我們找他質問,他宣傳的那些實力背景、遠大市場在哪,他不承認宣傳過這些內容。”
李女士說,她先後反复投入了80餘萬元,其中30多萬元是獲得的返利,被她重新投進去。 “前幾個月拿到返利的時候,真的會上頭,無條件相信這是個賺錢的產業。我現在背著幾十萬的民間借貸,家里天天罵我,我只能受著。”
![]()
“青雲租”無錫公司(受訪者供圖)
11萬餘台租賃手機集中流向倆村莊
員工自嘲“貸款上班養出公司8成業績”
張雲是維權者中比較清醒的。 2月份入職前,他小額投入購買了幾台手機,系統顯示手機已經被租賃出去後,他前往深圳倉庫、無錫數據中心考察,根據對應編碼追踪這幾台手機物流信息。
“我一直懷疑,到底是不是有這麼大的租賃需求,身邊為何沒看到有人租賃手機。但考察的時候確實看到,這幾部手機都被租賃發貨出去了,我才放心入職。”張雲說,入職之後發現各地分公司的員工全部是做招商,招攬社會人員投資,卻沒有人去開拓租賃市場。他詢問公司領導時被告知,公司有大量企業團體客戶,另外在支付寶端口每天有數十萬租賃下單,讓他不用擔心。
“它的宣傳是閉環的,讓你相信整個鏈條是能夠跑起來,你的疑問都會被消解。我每個月也有30台業績,招攬過零星幾個客戶,大部分是自己花錢投進去。”張雲說,爆雷之後他被客戶追債,他第一時間收攏了幾個同事開始內部調查。
張雲介紹,他們調取了後台數據發現,公司有11萬餘台手機在系統內租賃、流轉,成本金額超過12億元。他們對這11萬餘台手機的訂單信息分析,發現手機大部分流向了河南焦作和沁陽的兩個鄉村。
“我們逐一核對了每台手機信息,發現這些手機有8成是各地員工投資的。”張雲說,這些原本租賃出去的手機,被同一個人多次提貨、每次提貨數百上千台,其中一人在社交平台曬邁巴赫、戴瑞士名表,經他手分發下去的手機,承租人很多是剛剛註冊的個體工商戶。
張雲介紹,行業內有一種詐騙手段,由詐騙分子將手機大量領走,找信用級別差的人配合充當客戶虛假租機,項目一旦爆雷,這些租賃的手機不會返還,詐騙分子早已捲款抽身。他擔心他們遇到了這樣的詐騙套路,並且公司高層是知道的。
“手機的流向公司高層是監控並知情的。如果公司業績一開始就是假的,是我們自己貸款上班養出來的,實際租賃者也是假的。那我們就是被玩了,他們用我們的錢給我們發工資、獎金,我們轉頭再投進去,最後被套牢。”張雲說,他就此諮詢了律師,律師判斷事件可能會往非法吸收公眾資金和詐騙方向發展,他這樣的業務員也可能會承擔刑事責任。
“不管調查出什麼結果,要承擔什麼後果,我都認。我不想稀里糊塗最後等警察找上門。”11月9日,張雲告訴記者,他和其他幾位同事已經前往河南焦作和沁陽,準備到兩個集中的村莊追尋手機,核實這些承租人的身份。
記者獲得了一份手機租賃登記表,顯示有35人集中領取了數万台手機。記者撥打這些人員的電話,發現大量號碼歸屬地是河南焦作,號碼均被提示無法接通、已停機或空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