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月 1 日,鄭麗文正式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可她剛一上台,迎接她的就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來自前主席朱立倫的一記“集體請辭”大招——整整211個黨務幹部集體辭職,場面之大,堪稱藍營史上頭一遭。看上去像是“體面交接”,其實更像是“臨走前扔了顆雷”。
而鄭麗文也夠硬氣,三天內就把這個局拆得七七八八,反手還掌住了節奏。藍營內部的權力鬥法就此拉開序幕,而接下來的那位“最大刺頭”,則是看似沉默的侯友宜。
這場政治戲碼,不止是人事鬥爭那麼簡單,更直接牽動到未來台島藍綠對抗的走向,以及兩岸關係的風向。鄭麗文能不能穩住陣腳、擺平內鬥、帶藍營走出低谷?這是個大問號。但她這第一步,確實走得夠狠、夠準、夠有章法。
![]()
上任第一把火,燒到朱立倫腳下
這事得從朱立倫的“總辭”說起。不少人乍一看,覺得朱立倫這波操作挺大度:新主席上任,老班底集體請辭,騰出位置讓新團隊發揮,看著有點“君子風範”。但稍微懂點政治的就明白,這裡面水可深著呢。
朱立倫帶走的這批人,不是一般的“閑職人員”,而是國民黨在台島各地的地面班底——211名“地方黨部主委”加核心幹部,一下子把黨的一線人馬帶走,等於是把整個“發動機”給拆了。而更精妙的是,朱立倫還留了句“可回聘”的模糊話術,等於說:“我不是走,是暫時退後一步,看你怎麼玩。”
說白了,這就是個“假辭職、真掣肘”。朱立倫雖然下了台,但想保住話語權,靠的就是這批人。如果鄭麗文接手後用人不當、指揮不靈,那朱係就能再度殺回來,重新掌控大局。
![]()
但鄭麗文不是吃素的。她沒有選擇撕破臉,也沒在媒體上對朱立倫放狠話,而是用一套乾淨利落的人事操作,迅速接住了燙手山芋。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上任72小時內,火速公佈了新的人事名單,把重要崗位一個不落地填了個遍。
她任命了李乾龙、季麟连两个深蓝派系的老将分任副主席,这既是对军系和铁杆蓝营的安抚,也是对朱系“你走吧,我自有安排”的回应。而紧接着,她又提拔了江怡臻出任发言人——这人是侯友宜系的明显代表,等于直接在侯系中插了一根钉子。
這三步走,步步到位,不但沒有讓“集體辭職”變成空窗危機,反而讓鄭麗文的權威在短時間內立穩了。她一邊說“感謝朱主席的善意”,一邊用實際行動把朱的“人事地雷”一一拆除。你說她不硬?這招叫“笑裡藏刀”。
![]()
藍營火山口:侯友宜不吭聲,但動作很大
鄭麗文的“反擊戰”剛剛打響,黨內的另一股力量也沒閒著——那就是侯友宜。作為台島藍營中口碑不錯、基層基礎深厚的政治人物,侯友宜一直是“潛在接班人”的熱門人選。他不說話,但他的人在動。他不出面,但他也沒給鄭麗文面子。
就職典禮那天,侯友宜和盧秀燕都沒到場。別人是送花送祝福,他們倆是直接“缺席”。相比朱立倫的“陽謀”,這兩位的“冷處理”更像是“表態”:我們不反對你,但也不支持你。
更關鍵的是,趙少康在這個時候蹦出來了。他公開喊話,說要“清理親中派”,這話說出來,直接把國民黨內的路線之爭徹底攤在了檯面上。
![]()
鄭麗文當然知道,這不是趙少康一個人的意見,而是背後有人在藉刀試水。於是她立刻回應:“不要把’親中’妖魔化。”看起來是緩和矛盾,實則是踩住底線:我可以接受不同聲音,但國民黨的兩岸立場不能動搖。
她沒有公開點侯友宜的名字,但用人卻點到了他身邊。提拔江怡臻,既是拉攏,也是製衡。而侯友宜這時候的態度,就像在看一場球,他不急著上場,但也不想輕易表態。
他要看的是:鄭麗文能不能撐住三個月?能不能處理好深藍和本土派之間的矛盾?能不能在兩岸議題上不犯大錯?鄭麗文現在能做的,就是先把“內鬥”熄火,把局勢穩住。侯友宜要不要翻牌,得看她接下來的棋怎麼走。
![]()
北京遞出橄欖枝,鄭麗文接得穩不穩?
鄭麗文一上任,北京就發來賀電,直接點明希望國民黨繼續堅持“九二共識”,推進兩岸和平發展。她的回應也很明確:“不會讓台灣地區成為麻煩製造者。”這句話分量不輕,也算是給大陸吃了顆“定心丸”。
但現實不是靠一句話就能擺平的。現在台島的政治氛圍,早就不是十幾年前那種“藍綠分明”的格局了。綠營早就把“親中”變成了污名化標籤,一旦你說兩岸要交流、要和平,就會被扣個“賣台”的帽子。
再加上美國在背後不斷拱火,搞“軍購升級”“軍事交流”,藍營稍有動作,就會被民進黨炒成“危害安全”。鄭麗文要想維持兩岸關係的基本盤,就必須在“大陸善意”和“島內民意”之間找到平衡點。她不可能像深藍那樣強硬喊“統一”,也不能像民進黨那樣死守“抗中”。
![]()
她現在的策略,更像是一種“務實求穩”:不挑釁、不對抗;不輕易表態,但堅守“九二共識”;不迎合民進黨,但也不讓藍營陷入被動。問題是,這條路非常窄。走偏一點,就可能被自家人批“軟弱”;走重一點,就可能被綠營抹黑成“通共”。而外部還有美國虎視眈眈,時不時來攪個局。
所以,她要想走下去,不只是要有智慧和膽量,更要有團結內部、統一話語的能力。
鄭麗文這步棋,走得不容易
政治這東西,說到底就是“人心的遊戲”。鄭麗文現在的處境,就像是在台島藍營這口大鍋裡炒菜——鍋是別人留下的,火候不好掌控,調料還被人偷偷換了,她還得做出一盤能吃的菜。
她沒有背景優勢,也沒有資源積累,但她用三天的行動告訴所有人:我不是“過渡主席”,我有自己的盤算,也有自己的節奏。
![]()
朱立倫的局,她拆了;侯友宜的冷眼,她接了;北京的橄欖枝,她握住了;島內的輿情,她也在試著引導。她能不能帶國民黨走出困局,誰都不敢下定論。但至少現在,她表現出了一個“領頭人”該有的膽識與清醒。
在這個藍綠僵持、兩岸緊張、美國攪局的複雜局勢中,國民黨要想不被邊緣化,就得有一個敢拆雷、能破局、願走新路的人。鄭麗文,正在用她的方式回答這個問題。
而這場棋局,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