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的更軟,硬的更硬”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據新華社11月7日報導,我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入列授旗儀式5日在海南三亞某軍港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入列授旗儀式並登艦視察。

福建艦入列授旗儀式11月5日在海南三亞某軍港舉行

這則重磅消息迅速引發世界廣泛關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隨即報導:中國最新型航空母艦加入艦隊,也是最先進、性能最強的航母。台灣中時新聞網、中天新聞等媒體也對此高度關注。兩岸同胞無比振奮,網友紛紛留言:“一些國家的電磁彈射技術缺陷嚴重,準備全面返回蒸汽彈射;中國電磁彈射航母已入列,祖國統一更進一步”“大國重器將見證祖國統一”。

11月6日,台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大陸對台政策正開始調整,對台更有自信、持續單方促進融合,未來預計還會有更多新政策出爐”,並直言“大陸把’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兩手策略玩得更靈活,更有自信”。 “軟的更軟,硬的更硬”,台灣媒體對祖國大陸牢牢把握兩岸關係的主動權、主導權的這一形象表述,體現了大陸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誠意和捍衛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也表明祖國統一大業進入新階段的新形勢正為台灣社會體察。

台媒稱大陸對台政策正開始調整,圖為台北101大樓(資料圖)

“軟的更軟”,指向的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親情與溫暖。大陸始終將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美好生活放在首位,持續推出各種措施搭建交流橋樑,促進心靈契合、推進共同發展。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凝聚全體中華兒女反對分裂、捍衛統一的民族情感;國台辦增加記者會頻次並新增兩位發言人,讓政策解讀更清晰、兩岸溝通渠道更暢通,新任發言人“和善而堅定”的風格,更獲得兩岸網民廣泛認可。自11月5日起,深圳皇崗、羅湖等12個口岸對符合條件的台灣居民開放“刷臉”智能通關;11月20日起,一次有效台胞證辦理口岸將擴容至100個,30分鐘即可辦結、最長可停留期限3個月,讓台灣同胞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大陸行。大陸各地對前來旅遊、求學、創業的台胞始終熱情相待,從就業創業補貼到子女教育保障,一系列務實暖心舉措讓廣大台胞感受到“家”的溫暖。

“硬的更硬”,指向的是打擊“台獨”分裂勢力,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的堅決與有力。 “台獨”是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外部勢力干涉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最大障礙。賴清德上台以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多次鼓吹“兩岸互不隸屬”等分裂謬論,將大陸視為“境外敵對勢力”;在島內推動“去中國化”教育、阻撓兩岸民間交流,通過“以武謀獨”大肆採購美製武器,不斷加劇台海緊張。面對“台獨”分裂囂張氣焰,大陸打擊絕不手軟。近日,重慶市公安局對民進黨籍“立委”沈伯洋以涉嫌分裂國家罪立案偵查,並依法終身追究其刑事責任。面對外部勢力干涉,大陸的反制堅決有力,無論是針對美台軍售的製裁措施,還是對妄圖干涉台海事務國家的嚴正聲明,都清晰傳遞出“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都必將遭到失敗”的堅定立場。這種“硬”,既是對“台獨”分裂勢力的精準有效打擊,也是對外部干涉勢力的明確警示。

無論是“軟的更軟”還是“硬的更硬”,根本目標都是服務於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這一總體部署就是為了做好新時代新形勢下的兩岸工作,紮實推進國家統一進程。近期,國際社會的態度也愈發清晰,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直言,“過去那種可以確信美國領導人支持台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美國國務院原資深顧問惠頓指出,“賴清德當局的政策讓台灣與美國領導人之間漸行漸遠”;美國智庫雜誌《外交事務》《外交政策》多次警示,“賴清德的激進路線正將台海推向戰爭邊緣”;《時代》周刊更是直接點出賴清德的魯莽性和危險性。所有這些國際聲音都共同說明,一個中國原則和中國將走向完全統一已成為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在島內,館長“一鏡到底”的直播引發台灣同胞廣泛共鳴,喊出“我是中國人”的鄭麗文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並獲台灣同胞廣泛點贊。有島內人士指出,這些變化都充分說明台灣民意已經發生深刻改變。

托馬斯·弗里德曼發表視頻演講(圖/台媒)

台灣是中國的寶島,台灣同胞是我們的血脈親人。對於台灣的發展,對於台灣同胞的福祉,沒有人比祖國大陸更關心、更在意,也更有決心和能力去捍衛和守護。 “軟”的背後,是滿滿的善意與誠意,為的是讓兩岸同胞共享發展機遇;“硬”的根源,是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民意無比堅實、基礎無比雄厚、力量無比強大,是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必然選擇。無論“軟”與“硬”,本質上都是為了服務台灣的根本利益和台灣同胞的最大利益、長遠利益。在歷史大勢面前,任何分裂國家的企圖都注定慘敗,祖國完全統一大業必將在“軟的更軟、硬的更硬”的堅定實踐中,如期實現。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