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交鋒:美國衛星偷拍中國空間站,中國吉林一號反拍亮劍

近日,美國麥克薩公司的世景軍團衛星悄無聲息地抵近中國空間站後進行拍照,事後以高調的姿態對外宣稱其照片的前所未有、精度達到了頭髮絲級。其字裡行間透露著對自身技術優勢的炫耀,也想通過這一舉動向世界證明美國在太空領域的話語權。

然而,美國的得意並未持續太久,中國長光衛星的吉林一號迅速做出了回應,不僅精準地鎖定了世景軍團衛星,還拍出了清晰度毫不遜色的影像。

這場中美在太空領域的正面交鋒,美國本想憑藉技術威懾來鞏固自身地位,卻不曾想當眾露怯,而中國則通過這次反制讓全球看到了成熟且強大的天基防禦能力。

美國的世景軍團衛星要實現對中國空間站的清晰成像,其星載的光學載荷分辨率必須達到0.1米級別。

更關鍵的是,在太空每秒數公里的高速運行環境中,它還需要精準地控制軌道,將與空間站的距離誤差壓縮至幾十米以內。這樣的技術水準遠超過常規的商業遙感衛星,因為若只是用於地球測繪、風景拍攝,根本無需如此高的精度和機動能力。

因而,這種近距離機動能力一旦向軍事領域延伸,就能轉化成偵察、干擾甚至攻擊他國航天器的實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麥克薩公司並非純粹的商業企業,它常年為美國國家偵察辦公室提供服務。再加上美國去年出台的太空軍商業太空戰略,明確將商業衛星納入了軍事體系。種種線索表明,世景軍團衛星暗藏鮮明的軍事屬性,這次拍攝也目的明顯。

美國可以通過中國空間站的高清照片,清晰地觀察到空間站的艙體結構、平台佈局甚至艙外設備的特徵,沿著這些線索,美方可以進行推導,從而掌握中國在航天器材料、工藝、能源以及設計理念等領域的技術方向,未來若想針對中國航天器製定應對策略,就有了精準的依據。

同時,軌道監測也是美國的另一重要目標,通過不同節點的多組拍攝數據,美國能夠精確地計算出中國空間站的運行軌跡、姿態變化規律,甚至預判軌道衰減速率。

2021年,美國星鏈衛星兩次逼近中國空間站,證明了美國對中國航天器軌道參數有一定的掌握,這直接影響了中國在太空的資產安全。而此次的高清拍攝,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其軌道的預測精度,為後續的異常接近和軌道規避提供支持。

更隱蔽的是,美國還可以將中國空間站的尺寸、紅外信號等信息,與雷達監測、信號捕捉等手段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目標識別體系。

未來中國任何新型航天器入軌,美國都能快速地完成識別和屬性判斷,大幅提升對中國太空資產的監測效率。而這正是美國推進太空軍事化戰略的關鍵一步,其最終目的是將太空變成美國的私有領域,讓中國航天的一舉一動都處於其掌控中。

不過,美國的高調炫耀裡,還藏著難以掩飾的戰略焦慮。如今,中國空間站是太空中唯一在軌運行的完整空間站,而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已經設備故障頻發,計劃於2031年正式退役,目前尚無明確的替代方案。

在這樣的對比下,世景軍團的拍攝行為,是美國在傳遞一種威懾信號,可惜這種做法從一開始就打錯了算盤。

面對美國的挑釁,中國的回應非常乾脆且有力。吉林一號背後有著118顆衛星組成的星座系統,具備全球每日三四十次的覆蓋能力。如果遇到緊急情況,11分鐘之內就能完成響應。這種大規模的部署能夠讓中國在太空監測領域擁有較大的優勢。

此次,中國地面雷達先捕捉到了世景軍團的軌道信號,並精準測算參數。天鏈中繼衛星負責實時傳輸數據。華山航天大模型快速規劃最優的拍攝路徑。最後由吉林一號調整軌道完成拍攝。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這種協同作戰的能力是美國單顆衛星無法比擬的。

中國拍美國衛星,純粹是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美國想靠技術優勢威懾中國,中國則用鏡頭反制美國,也向美國證明,其所謂的技術優勢,中國早就迎頭趕上。

中國通過此次反拍,證明了太空防護盾絕非紙上談兵。中國空間站與周圍的衛星、地面的雷達形成了發現、跟踪、應對的完整體系。美國若想搞突然襲擊,中國自然不會被動防守,而是能夠主動監測、快速回應,以保障太空安全。

在吉林一號反拍影像公佈後,麥克薩公司就悄悄下架了此前發布的中國空間站照片。美國本想炫耀實力,結果反倒暴露了自身的短板,還讓中國的航天技術扳回一成。

太空並不是美國的後花園,也不是法外之地。隨著中國航天的飛速發展,美國若想靠技術優勢壟斷太空,恐怕是癡心妄想。此次世景軍團和吉林一號的較量,就是最好的證明。

中國既有和平利用太空的誠意,也有捍衛自身權益的實力。以後,美國若想在太空搞小動作,恐怕得仔細掂量了。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