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格局因川普關稅戰而劇烈變動,這場關稅戰已持續約三個月,似乎也進入尾聲,不過到底會不會再有任何變化?TVBS Podcast節目《新聞幕後》邀請到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一同來探討,對此,他則分析,未來關稅將以10%基本盤加上各國談判附加關稅(台灣約22%)為主,不會再大幅擴張。
孫明德指出,台灣出口至美國的主要產品以AI伺服器為第一,這兩年,AI伺服器主要在台灣組裝,不僅帶動出口成長,也帶動投資熱潮。早期在台北官渡、士林及桃園龜山,就有許多組裝廠,例如華碩、英業達及廣達,專門從事電腦組裝,但隨著20年前電腦產業移往大陸,這些組裝廠逐漸凋零。不過,近期這些廠商又開始買新機器,轉型組AI伺服器。

孫明德續指,去年台灣機器設備進口金額比前年增加了73億美元,總額突破600億美元,其中67億美元都是買伺服器裝置,顯示AI產業對台灣是如此重要。然而,若美國對台灣產品課關稅,AI伺服器單價本就高,即便價格漲三成,美國買家可能也不痛,繼續購買。因此,關稅影響分歧,AI伺服器利潤高且需求穩定,關稅影響有限。孫明德說,前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提出的「10+N」(孫明德自創詞)關稅,「10+N」指的是,美國針對各出口國設定一個固定10%的基本關稅(即最低門檻費用),再根據雙邊貿易狀況,加徵額外的「N」,例如目前美國對台灣的關稅實際上是10%加上額外的22%,總計32%。

孫明德分析,由於美國每年財政赤字規模超過1兆美元,因此極需尋找新的財源,而徵收外國商品關稅成為一個直接有效的辦法。美國去年進口總額高達3兆美元,若對各國徵收10%,每年可為美國政府帶來約3000億美元收入,美國一年大概1兆多美元的財政赤字,這筆收入就可補足約三分之一。孫明德進一步指出,川普原本算盤是10%作為「低消」(最低入場費),額外的「N」則根據雙邊談判結果而定。台灣目前是用22%的關稅去談,而中國大陸則24%。以其他國家來看,例如英國、澳洲等是10%,他推測,台灣未來有望透過談判降至10%。Podcast《新聞幕後》讓你聽更多看不到的故事
標題:川普關稅大刀!台AI伺服器不受影響 《新聞幕後》曝關稅公式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