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國際書展陸作家零參展 喫虧的是台灣

分享本文


今年開年最熱的影視話題,莫過於香港導演王家衛的上海方言電視劇「繁花」,此書也引進台灣。「繁花」原著小說作者金宇澄身為二○一八年大獎得主,論話題性,本該是今年書展最應力邀來台的貴賓,但礙於詭譎的兩岸關係,只能「書到人不到」。「繁花」在台北國際書展的缺席,正點出台灣與台灣出版在「國際化」上避而不談的問題與困境。

原以為實體書展在數位時代即將成為「時代的眼淚」,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反逆勢上揚,展位設計與活動、人潮均較以往精緻與熱鬧。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甚至打出「一年不應只有一個書展」的口號,決定在七月五日於世貿一館舉辦為期四天的首屆「台北城市書展」,和台灣出版公會全聯會的「台北國際童書展」同檔期同場地展出,等於聯手打造迷你版的台北國際書展。這也代表台灣不僅需要實體書展,還需要更多實體書展。

和台灣其他書展相較,台北國際書展的獨特在於「國際」兩字,在文化部的支持下,每年都有幾十個國家派代表參展。不過,隨著兩岸關係緊張,這幾年參加台北書展的大陸作家愈來愈少,今年甚至沒有任何大陸作家參展。曾有一段時間,台北國際書展以「國際進入華文世界的橋梁」自居,動輒幾十個大陸作家參加,和今年的「零」參展形成強烈對比。

總經理王承惠說,台灣去年十月開放大陸業者來台觀展,今年台北國際書展終於恢復了簡體館,但在來台的大陸代表都被要求「低調」,人數也大不如前。在這樣的氣氛下,不論是書展基金會和出版社,都不可能邀金宇澄來台。就算邀了,金宇澄恐也不會來。

大陸出版人不來台,喫虧的其實是台灣。同為華文世界,大陸理應是台灣輸出版權的重要輸出國,台北國際書展過去曾做為大陸業者洽談台灣書籍版權的重要窗口,近年卻近乎封關。更重要的是,台灣一直以出版的多元與自由為傲,但如果作為國際窗口的台北國際書展都無法突破政治的藩籬,又如何展現台灣出版的「繁花」盛開呢?


標題:觀察站/國際書展陸作家零參展 喫虧的是台灣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爲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權行爲,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