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一波接一波,“三殺”出現,高市早苗或成第二個“生菜娘子”

剛上任一個月,高一早苗就碰上了“政治冷啟動”的最壞版本。

市場對她的新政毫不留情,股市、債市、匯率三條線一起熄火,更巧的是,就在她陷入危局時,曾經靠“生菜保鮮期”出名的英國前首相特拉斯跳出來力挺她,聽上去像是在撐腰,實際上反倒像在“毒奶”。

高市早苗這台“右翼引擎”剛剛啟動,就遭遇了系統性熄火,外有外交碰瓷引發反噬,內有經濟政策惹出市場恐慌,局面一時難以收拾。

市場沒給機會,三重打擊讓“高市行情”塌了

股市、債市、匯率一起出問題,這種情況不常見,但一旦出現,基本就說明市場已經失去了耐心。

高市上台後,原本想靠強硬姿態和財政刺激打出一套組合拳,但現實並不買賬,投資者最怕的不是政策激進,而是政策沒有方向、沒有底線。

她涉台的表態很快就引發了中方的強烈反應,緊隨其後的,是旅遊業、零售業和航空板塊的持續走低。

問題不只是出在言辭,更在於她沒有評估行動背後的連鎖反應,當中日關係轉冷,第一批受到衝擊的就是對中國市場依賴度高的行業。

市場的信心在動搖,錢自然就開始往外走,資本不是講情懷的,它只看風險和回報,高市早苗的路線讓人看不清方向,資金也就不願意再賭下去。

債市的反應比股市更直接,當政府宣布放棄財政平衡目標,準備擴大支出時,市場的第一反應不是點贊,而是拋售。

債券利率快速上升,本質上就是大家對日本財政的可持續性開始打問號,高市並不是第一個在上任初期加碼財政刺激的人,但她選擇的時機和方式,讓市場覺得這不是“刺激”,而是“冒進”。

而最敏感的匯率市場,也沒給她留面子,日元持續貶值,逼近政府乾預紅線,說明國際市場對日本政府的經濟策略已經失去了基本信任。

匯率的走弱,不僅代表購買力下降,更意味著整個國家的國際信用正在被重新審視,三條市場主線同時亮紅燈,是對高市路線的全面否定,而不是某一項政策的技術性問題。

外交冒進拖累經濟,特拉斯站台反成“負資產”

高市早苗的最大問題,其實不在市場,而在於她如何處理外交和經濟的關係,她在對華問題上的姿態,明顯比以往的日本首相更強硬,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的表態,

直接踩在中日關係的敏感線上,這種做法在國內部分右翼選民中或許受歡迎,但對企業和市場來說,卻是個不小的風險源。

外交不是獨角戲,尤其是對日本這樣一個依賴出口和外部投資的經濟體來說,她對中國的態度一旦變得不可預期,最直接的連鎖反應就是旅遊、教育、製造業等多個領域受到衝擊。

中國發出的旅遊和留學安全提醒,給很多行業敲響了警鐘,一旦人員往來受限,隨之而來的就是訂單減少、合作中斷,這種影響,不是靠內部刺激就能補回來的。

而她提出的財政刺激方案,原本被市場寄予希望,但在外交風險還沒解決的​​前提下,反而成了不穩定因素。

市場不擔心花錢,擔心的是錢花出去有沒有效果,如果外部市場在萎縮,而內部又沒有結構性轉變,那財政擴張很可能變成“無效撒錢”,而且債務負擔的加重,還會讓未來的政策空間進一步被鎖死。

就在這種節骨眼上,英國前首相特拉斯突然出面力挺高市,稱她是“值得效仿的榜樣”。

這番話聽起來像是讚美,但對正在被質疑的高市而言,更像是一種“反向背書”,特拉斯當年執政僅45天就被市場“逼宮”,她的失敗正是激進財政加上外交冒險的經典案例。

如今她來支持高市,市場自然聯想起“生菜首相”的命運,甚至直接把這個綽號套在高市身上。

沒有市場信任,政壇也難保人心

日本政壇有個不成文的規律:經濟出了問題,首相就得負責。

不管你有多大的政治背景,只要市場投下不信任票,政黨內部就會開始考慮“止損”,高市早苗的問題不僅在於市場不給面子,更在於她的政策節奏和政壇的期待出現了錯位。

她上任時,自民黨內部本希望她能穩住經濟基本盤,為年底的政治安排爭取空間,但現在看來,她不僅沒穩住,還把原本脆弱的局勢推向了更深的動盪。

政策的連貫性被質疑,刺激方案是否能真正落地也成了懸而未決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她在黨內的支持度開始鬆動,能否撐到下一次選舉,都成了未知數。

市場動盪帶來的不僅是經濟層面的震盪,更是對執政能力的全面拷問,過去,日本也經歷過多次短命首相的更替,而每一次“換人止損”,背後幾乎都有市場因素在推動。

這次也不例外,如果高市的政策無法在短期內看到緩和跡象,或者市場繼續惡化,自民黨出於維穩考慮,很可能提前介入,推動權力更替。

而這種權力更替,不是簡單的人事調整,而可能意味著政策方向的整體回調,特別是在對華政策層面,市場和企業已經釋放出強烈的信號:過度冒進不可持續,高市如果不能及時調整方向,她的執政時間,很可能也會像那顆“生菜”一樣,新鮮不過幾十天。

危機不是偶發,而是路線錯誤的集中爆發

高市早苗的困境,其實是多重矛盾疊加的結果,一方面,她試圖用強硬的外交姿態樹立個人形象,另一方面又想用財政刺激來掩蓋經濟結構的問題。

但這兩者本身就是矛盾的,你不能一邊打破外部合作的信任基礎,一邊又指望內部撒錢能救場。市場看得明白,企業也算得清賬。

她的政策缺乏協調性,也缺乏對現實的判斷,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經濟復甦乏力的當下,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更需要穩健和務實。

高市卻選擇了一條風險極高的路線,最終不僅沒贏得選民的熱情,還失去了市場的信任,她原本想扮演的是“新時代鐵娘子”,但現實給她的反饋是:沒人願意為不確定性買單。

而她個人的政治命運,也許只是一個開始,更大的問題是,如果這種冒進思路不被糾正,日本可能會陷入政策反复、市場動盪和外交孤立的多重困局,而無論她是否離場,這場危機帶來的教訓,都不會輕易被遺忘。

參考來源:日本股債匯遭“三殺”,日本輿論擔憂:高市早苗挑釁言論將衝擊經濟2025-11-18 23:52·環球網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