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十四五”高質量發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題第十四場新聞發布會。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姜建明介紹,“十四五”時期,我省主要健康指標達到預期目標。截至2024年底,全省人均預期壽命達79.03歲,較2020年提高1.28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居民健康素養等健康指標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一直以來,我省持續推進醫療資源下沉和均衡布局,縱深推進區域醫療衛生協同發展。“十四五”時期,8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落戶河北,與京津共建3批次115個京津冀醫聯體,覆蓋全省各地市。京津冀三地1326家醫療機構實現了104項檢驗結果互認,686家醫療機構實現50項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共享。
圖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保定醫院。新華社記者秦婧 攝
持續提升各級醫療機構服務能力。4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開工建設,國家級47個臨床重點專科、31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省級289個臨床重點專科、150個醫學重點學科,在省內階梯配置。
鄉村醫療衛生服務網底更加鞏固。百強縣醫院提質行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工作紮實開展,常態化巡回醫療制度建立實施,97%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國家能力標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服務質量逐年提升。全面推行鄉村一體化“十統一”管理,依託9所高等醫學院校成立鄉村醫生培訓聯盟,常態化培訓鄉村醫生24.7萬人次。
改革賦能,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近年來,我省不斷強化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193個,促進人員技術下沉、優質資源共享,縣域就診率逐步提升。建設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33個,為居民提供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健康管理等一體化、連續性服務。
數智賦能的實踐場景越來越豐富。我省規劃建設全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實現國家、省、市、縣、鄉醫療健康數據的互通共享;建設互聯網醫院91家,覆蓋各設區市;升級改造5G救護車521輛,打造“上車即入院”智慧急救;開發建設“河北智慧健康”平台,推動實現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預約挂號“一網通辦”。
中醫藥強省建設步伐加快。“十四五”時期,我省新建國家和省級中醫優勢專科477個、縣級中醫院“兩專科一中心”130個,二級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設置中醫臨床科室的比例達到93.05%,鄉鎮和社區“國醫堂”實現全覆蓋,中醫藥服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中醫藥定量化研究加力推進。中醫智能輔助診斷設備獲批醫療器械註冊證和生產許可證,慢性萎縮性胃炎中醫病證輔助診療平台符合率提升至80.2%。
系統提升公共衛生能力。我省疾控體系改革持續深化,省、市、縣三級疾控局全部掛牌組建,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全部設置公共衛生科,村(居)民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設立實現全覆蓋。
衛生應急能力持續提升。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重大傳染病防控救治基地建設項目落戶河北,3家省級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成投用。
重點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持續推進消除“艾梅乙”母嬰傳播行動,預防“艾梅乙”三病檢測率99.99%。連續29年實現“鼠間鼠疫不下壩,人間鼠疫不發生”防控目標。持續開展婦女“兩癌”、重點人群肺癌免費篩查,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職業病危害源頭治理不斷深入。中小微企業職業健康幫扶工作紮實開展,全省崗位合格率達99.5%。愛國衛生運動持續提質,全民健康生產生活方式持續普及,人民群眾重視健康、維護健康、享受健康的氛圍更加濃厚。
推動實施一攬子生育支持政策。加快落實國家育兒補貼制度,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十四五”末全省每千人口托位數將達到4.5個以上。免費開展孕婦無創產前基因篩查245萬例、耳聾基因篩查213萬例,做到建檔立卡孕婦應篩盡篩,大幅降低了唐氏綜合征和嚴重聽力障礙患兒的出生數。
強化“一老一小”健康保障。目前,我省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全部設置老年醫學科,養老機構實現“養中有醫”全覆蓋。累計完成3600餘萬人次中小學生脊柱側彎篩查,及時發現並矯治了異常孩子。實施“小胖墩”“小眼鏡”“小蛀牙”等干預工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總體近視率實現持續下降,齲齒患病率得到有效控制。開通省、市兩級12356心理援助熱線,省內免費諮詢。推動落實“血費減免一次都不跑”政策,省內直免、跨省線上減免2.28萬人次。農村人口大病監測範圍拓展到全省所有農戶。
來源丨河北日報(記者趙澤眾)
來源:網信河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