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年代劇有什麼“固定配置”,那一定是背景里“上白下綠”的牆。
無論是工廠宿舍、醫院走廊還是普通人家的客廳,牆面無一例外都是上半截白、下半截綠。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沉默的榮耀》中,牆面也是如此設計。辦公室、教室、醫院走廊和病房的牆面都是上半部分白色,下半部分綠色。
圖源:《沉默的榮耀》截圖
為什麼年代劇中的牆面都要這樣設計,直接一整面白牆不行嗎?
年代劇的標配:上白下綠
所謂年代劇,就是以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這七十多年的時代變遷為背景,故事橫跨幾十年的劇。而上白下綠的牆面,從60年代一直到20世紀末都是公共空間和私人生活場景里的標配。
電視劇《人世間》以1969年為起點,橫跨幾十年時代變遷,上白下綠的牆面堪稱貫穿全劇的年代符號。從周家人居住的老屋到照相館、公共浴室、飯店、禮堂等場所的牆面無一例外都是標準的上白下綠搭配。
圖源:《人世間》截圖
電視劇《六姊妹》時間跨度從20世紀60年代直至21世紀初,無論是醫院、小旅館、宿舍還是尋常人家的客廳與房間,牆面都是上白下綠的經典樣式。
圖源:《六姊妹》截圖
聚焦20世紀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電視劇《小巷人家》中,棉紡織廠和學校的辦公樓、宿舍,男主家客廳牆面齊刷刷都是上白下綠的設計。
圖源:《小巷人家》截圖
電視劇《大江大河》三部曲以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時代變遷為背景,劇中醫院、辦公室等空間的牆面也是上白下綠的風格。
圖源:微博@大江大河官微
不過,牆面半白半綠並不絕對,有時候牆體上半部分也可以是其他顏色。電影《芳華》講述的是20世紀70年代文工團的故事,文工團排練教室牆面上半部分就是黃色。
圖源:《芳華》截圖
不過從實際應用的普及度來看,白綠配色仍是年代劇牆面的主流選擇,細微差異僅體現在綠色的深淺變化,以及白色與綠色的面積佔比有所不同上。
“上白下綠”牆怎麼來的
這種上白下綠的牆面有一個專門的名字:衛生牆。
衛生牆特指在室內牆面下半部分塗刷深色油漆,與上半部分白色牆面形成鮮明分界的室內裝飾。
正如它的名字一樣,衛生牆的設計就是為了衛生。
彼時我國城鄉建築的室內牆面大多以石灰牆為主,也就是用熟石灰(氫氧化鈣)混合水之後塗抹在牆體上,待乾燥後就會形成白色牆面。但這種石灰牆的缺點也十分明顯,表面粗糙不平整,極易脫落掉粉,不耐臟,怕潮易發霉。為了彌補這些短板,提升牆面的耐用性與實用性,人們就想到做牆面的升級款,在表面塗刷油漆。
對牆面來說,接近地面1—1.5m的高度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受污染的區域,比如桌椅板凳的碰撞與刮擦、腳踢、掃帚拖把的剮蹭以及塗畫等。如果把這部分塗上油漆,漆面就會形成緻密的保護層,能有效掩蓋日常灰塵、手印、水漬等的痕迹。
醫院的衛生牆|電影《地久天長》截圖
即便是弄髒了,只需要用濕抹布擦拭就能恢復乾淨,無需整體粉刷牆面,便於日常打掃和保持衛生,大大降低了清潔難度和維護成本。而且就算人們靠近牆面行走,也不會一蹭就沾白灰,實用性拉滿。
結合當時愛國衛生運動的背景,衛生牆也契合了“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突出衛生問題”的社會共識,成為全民追求的社會風尚。一個擁有衛生牆的房間遠比一個光禿禿的石灰牆房間更符合“衛生”的標準。
除了衛生層面的要求,衛生牆的經濟性也讓它在全國範圍內普及開來。
在物資相對匱乏的年代,用油漆塗刷牆面下半部分堪稱極具性價比的裝修方案。工藝簡單易操作,且標準統一規整,完美適配那個強調集體性與統一性的時代,能快速在各類建築中推廣。更重要的是,僅塗刷下半部分的設計大幅降低了油漆耗材成本,既省錢又實用,完全契合當時的社會條件與需求。
另外,衛生牆的流行也和當時人們的審美取向密不可分。
有論文指出,20 世紀七八十年代,隨着物質精神文化水平的提升,國內人民越來越關注居室室內空間的舒適審美營造,住宅不是單純的材料堆砌和土地選擇。
不過由於當時室內設計還沒有形成市場氣候,人們便將在公共場合常見的半牆直接引入到居家空間中,表現形式基本是以 1.5m左右的高度為界,牆壁通體粉刷上兩種不同顏色的牆面漆,通常為上白下綠兩色。
圖源:電影《地久天長》截圖
還有一個值得探討的細節:為什麼衛生牆大多選擇綠色作為下半部分的主色調?
為什麼非得是綠色?
上白下綠牆面的流行,可能是受蘇聯的影響。
俄裔美國詩人約瑟夫·布羅茨基在散文集《小於一》中,曾細緻描摹過這類“牆體下半部分塗刷綠色”的設計。蘇聯時期這樣的牆面無處不在,從大堂、醫院、工廠到監獄、集體公寓的走廊,幾乎遍布各類公共與居住空間。
隨着中蘇在建築領域的深度交流與經驗引進,這一設計被引入我國,逐漸演變為覆蓋學校、醫院、工廠、居民住宅的衛生牆。
而且,綠色本身也是一種“時代限定色”。
《色彩美的創造》一書中寫道:“色彩的聯想就多數人來說具有其共通性。一般來說,它與傳統密切相關,按照色所含的特定內容,色彩的象徵主義便流行起來。”
最初綠色與軍工用品緊密綁定,包括軍裝、挎包、水壺、交通工具等,帶着堅韌、可靠的特質,成為全民都熟悉的視覺印記。這種帶有時代溫度的色彩,後來慢慢走出特定領域,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街頭巷尾的郵政自行車、老廠房的門窗到家家戶戶的傢具、器皿都是妥妥的綠色,象徵著樸素、務實。
所以,綠色能成為衛生牆的絕對主角也並不奇怪,主要因為它是整個時代的主題色。
從色彩心理學來看,相比其他顏色,人的視覺對綠色光反應更平靜,這也讓它成為衛生牆的絕對主角。
英國埃塞克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者曾開展過一項實驗,研究者選取14名受試者,讓他們先觀看森林紀錄片(綠色背景)並在室內騎行,隨後將視頻背景切換為灰、紅色,受試者需在每種顏色背景下各騎行5分鐘。
結果顯示,觀看綠色視頻時,志願者疲勞感更低、心情更愉悅;而觀看紅色背景視頻時,更易出現情緒不穩。研究者由此得出結論:綠色、藍色等短波長顏色能讓人產生平靜感,紅色等長波長顏色則更易讓人興奮激動。
圖源:參考資料[5]
不過也需要說明,上白下綠的衛生牆也不是唯一,也存在白色搭配其他顏色的情況,比如,淡黃色、藍色等,只不過普及率遠沒有綠色那麼高。
圖源:《人世間》截圖;微博@大江大河官微
可以說,上白下綠的衛生牆早已成了年代劇的“暗號”,而這面看似普通的牆,它連接的是獨屬於過去的回憶。
參考文獻
[1]梁軒.“半牆”在家居設計中的發展、表現形式及功能探析[j].四川省幹部函授學院學報,2022,(01):85-92.
[2]張岑.從符號學的角度淺談“傳統色彩”[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02):14-15.
[3]李庚.現實題材年代劇的歷史面向[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2,44(10):112-119.
[4]約瑟夫·布羅茨基.小於一[m].上海譯文出版社,2020.
[5]adam akers, jo barton,et,al.visual color perception in green exercise: positive effects on mood and perceived exertion[j].enviro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2, 46, 8661−8666.
作者:敏敏 張藝
編輯:田納西
值班編輯: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