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書店”日前在福建新華髮行集團鰲峰坊書城舉行簽約揭牌儀式,現場向6名台青代表、台盟盟員代表贈送熱播劇《沉默的榮耀》同名書籍。
當天,該劇聯合出品人陳奕雍也到場分享創作感受,台青梁博翔和台盟盟員謝思凱、鄭藝分享了觀影感受,探尋這部作品背後的兩岸情感聯結與歷史意義。
還原真實歷史 傳遞統一心聲
“這是一段被塵封許久的歷史,我們以真名真姓、真實史實的方式將其呈現,希望喚起兩岸民眾的情感共鳴。”陳奕雍分享道,他在台灣媒體報道上看到這樣一句話,“為什麼台灣拍了這麼多情情愛愛、黑幫打打殺殺的作品,卻拍不出這樣有真實歷史的作品”,這讓他倍感振奮。他表示,民進黨當局長期蒙蔽台灣民眾尤其是青年群體,而《沉默的榮耀》恰好成為傳遞真實歷史的重要渠道,讓期盼祖國統一的民眾抒發心聲。
這部熱播劇,在台青中引發了強烈的反響。來大陸18年的台青梁博翔直言,劇中“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台詞,讓他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輩為祖國統一義無反顧的信念。“這段歷史在教科書里是缺失的,通過劇集我才知道革命先輩為統一事業作出的貢獻。”他提到,台灣島內不少青年看了這部劇後,自發前往台北馬場町紀念公園——吳石將軍犧牲地獻花、致敬,成為兩岸情感共鳴的生動寫照。
台盟盟員謝思凱說,他的外曾祖父,曾是國民黨軍醫,後來留在了大陸,家族後代在大陸生活、發展。他表示,《沉默的榮耀》的播出不僅讓革命先輩的事迹與精神得到認可,更讓台灣民眾有機會深入了解福建地域歷史文化。“我想把這部劇推薦給台灣親人,讓沒來過福州的他們看看這裡的特色,也糾正他們對歷史的誤解。”謝思凱說。
台盟盟員鄭藝認為,該劇聚焦地下工作者在台灣執行任務,展現隱蔽戰線工作者們為實現人民解放、國家統一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還原真實歷史,也填補這類題材在影視史上的空白。她提到,台盟福建省委會每年舉辦的台灣青年夏令營中,能明顯感受到兩岸青年歷史認知的差異,而影視作品這種通俗易傳播的形式,正成為彌補認知鴻溝、傳遞血脈親情的重要載體。
浸潤閩南文化 築牢兩岸聯結
陳奕雍介紹,創作團隊近千人精心打磨,劇中融入福州小吃肉燕,以及布袋戲、青獅表演等閩南文化元素,吳石將軍用閩南語演唱的《身騎白馬》更是直抵人心。這些細節設計初衷,便是希望讓台灣觀眾感受到兩岸文化一脈相承、血脈相連的深厚淵源。
從文化共鳴到歷史認知,從個體感動到群體共識,《沉默的榮耀》用文藝的力量搭建起兩岸溝通的橋樑。正如陳奕雍所言,這部劇的熱播,不僅是因為作品本身的品質,更因為它承載了兩岸同胞對統一的共同期盼,為兩岸青年讀懂歷史、凝聚共識提供了生動範本。
海峽導報記者 孫靜/文 鄒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