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跳水!暴跌40%,又土又貴還開遍機場,中產的標配,賣不動了

曾經的“全球行李箱老大哥”,中產界的標配,如今也賣不動了?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箱包巨頭新秀麗的銷售淨額為16.6億美元,跟上一年相比下降6.0%;營業利潤為2.38億美元,相較於去年的3.13億美元,更是直接減少24.2%。

可以說和上一年度相比“損失”了接近1億美元。

作為一個擁有“百年老字號”的北美老品牌,曾經的新秀麗不僅是高端商場、機場的“常客”,還是當時中產人手必備的、最顯眼的標配。

可如今,亮眼的logo正在逐漸褪去光芒。

曾經一手打造出萬向輪的“行李箱之王”,為何將輪子卡在了2025年的縫隙中無法自拔?

提起行李箱,一定少不了這個來自美國的全球知名箱包品牌“新秀麗”。

這位“老大哥”的傳奇故事就像它的萬向輪一樣,永遠朝著讓人意想不到的方向滾動。

1910年,一個叫傑西·施威德的年輕人,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創立了一家名為新秀麗的公司。

但他一定沒有想到,自己一手創建的小公司,會在一百多年後成為全球知名的箱包品牌。

在那個交通工具還以車、馬為主的年代,木製衣箱曾一度成為當時最理想的旅行箱。

然而,二戰後,隨著人們的旅行方式發生巨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乘坐飛機到處旅行。

但在托運的過程中,行李箱經常存在著各種擠壓、變形的風險。這時候,一款結實、耐用的行李箱就成了人們當下的剛需。

新秀麗創始人捕捉到了裡面的商機,馬上開始投入研發,很快便推出了以金屬鎂為主材料的新型箱包外殼。

這種外殼不僅十分輕便,還能在托運時有效減少撞擊、擠壓等暴力情況,就算遇到極端天氣,仍然能夠保持其原有的作用。

除此之外,新秀麗在行李箱內部的設計也很人性化。

箱子內部空間劃分明確,拉鍊隔層和小物拉鍊口袋的設計,可以更好地給物品進行分類儲存,在整理行李時也能更加高效、快捷。

但是這還不算什麼,就在其他品牌還沉迷於在外殼上下功夫時,新秀麗又乾了​​一件瘋狂的事——“給旅行箱裝上輪子”。

箱子上所安裝的萬向輪採用了Aero-Trac專業減震輪,其靈感來自高性能的越野減震,可以有效降低拉桿箱和地面之間產生的摩擦與噪聲,從而讓行李箱能得到更穩定的支撐和保護。

正是新秀麗在箱子外殼和萬向輪上的改革創新,使其在1995年就成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箱包品牌。

但是當時咱們國人的消費水平實在有限,這也導致其在中國市場發展受限。

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WTO,順勢打開了國際貿易的大門,新秀麗才能進一步在中國市場大展身手。

它不再將重心放在傳統百貨商店的單一銷售模式上,而是轉身在機場、高鐵等商務精英多的地方設置專賣店,讓顧客可以更直觀地對商品“交流”。

2011年6月,新秀麗成功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

次年,新秀麗憑藉高達1.78億元的銷售額,在中國市場穩居亞洲第一的寶座。

那幾年,新秀麗“Cosmolite”系列的旅行箱,一經發售就受到了許多商旅人士的大力追捧,直接成為人手必備的出街單品。

就連投資人雷軍都主動為其“發聲”,早在十餘年前,小米還處於創建初期之時,他就曾提及,自己家裡有很多個新秀麗的新款旅行箱。

不僅如此,曾經那部現象級爆火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中,也出現了不少新秀麗的同款箱包。

然而,輝煌過後便是業績的大幅度下滑。

近幾年來,新秀麗為了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可以說在材質和顏值上都創新了不少。

從堅固的鋁鎂合金材質到如今輕便的pc材質;從沉重配色的商務風格到充滿活力的多巴胺配色。

時代的變遷在一隻只行李箱上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品控差、質量下降的聲音。

網友分享自己前不久新買的行李箱,第一次使用時,就出現了變形的情況,外殼肉眼可見地癟了進去。

實在讓人忍不住質疑:就這品控,就這質量,真的是出自百年品牌新秀麗嗎?

但是,你以為這就完了嗎?不,和外殼一起出問題的還有它的輪子。沒錯,就是那個曾經“開創時代”的萬向輪。

有博主吐槽:“行李箱買了不到兩年,輪子壞了3個……一個輪子100元,太坑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新秀麗的市場定位。

新秀麗的品牌定位為中高端,價格普遍是在入門級別的1000多元到高端的6000多元。

過去幾年裡,新秀麗試圖通過收購Tumi、Gregory、Lipault等品牌,覆蓋更多客戶群體、提升產品組合競爭力。

但在定位上卻沒能有效實現差異化,各個品牌之間價格存在重疊、目標客戶群體也有交叉現象,導致內部競爭明顯。

價格方面,主打起步就是4位數的新秀麗,遠不如那些本土“年輕”品牌性價比高。

設計方面也沒有日默瓦、地平線8號等品牌時尚新穎。

對此,網友評論道:“產品最怕中端,高不成低不就的。”

說起高端市場,還有Rimowa、Gucci、Lv這些更被大眾熟知的奢侈品牌。

反觀新秀麗的知名度,在年輕人市場就會顯得略遜一籌。

近兩年,隨著消費群體越來越年輕化,消費主力軍也逐漸變成現在的95、00後。

但是,很多年輕人對這個品牌並不熟悉,甚至有些人根本沒聽過這個品牌。

這也導致了曾經的“中產行李箱之王”新秀麗,雖然在產品上做了不少升級,但卻敗在了年輕人市場知名度不夠的問題上。

而如今的消費主力軍逐漸年輕化,如果既不能把控好質量關,也不能做到在產品定位上的“精準狙擊”,那麼“過氣”注定會成為一種必然。

面對“衰老”魔咒,這位“老大哥”並非坐以待斃,選擇了多種方式給自家品牌“續命”。

首先是找明星代言。

從楊洋、虞書欣再到古力娜扎等年輕偶像,但似乎都沒什麼水花。

除了邀請明星代言,新秀麗也想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抓住直播的風口。

在其社交平台的官方旗艦店賬號,幾乎24小時都有主播進行商品講解,但觀看人數卻始終保持個位數。

即使是在電商流量爆火的618期間,新秀麗也沒能抓住機會精準引流,其賬號作品下觀眾互動數也幾乎為0。

眼看著“流量”的路走不通,新秀麗又走起了“環保”的路線。

今年4月,新秀麗在上海發布會上推出了Magnum Eco系列,並宣稱所用材料均可回收,為了便於買家溯源,甚至還附上了數字產品護照。

用環保材料作為創新,的確是個不錯的嘗試,但是只可惜“雷聲大,雨點小”,消費者依舊沒能為此買單。

“中產收割機“””新秀麗在中國市場上還有機會嗎?

近年來,隨著消費人群的變化,人們對行李箱的需求也逐漸從“耐用”變成了“創新”。

包括之前新秀麗和華為合作的智能鎖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如果可以重點在這方面“強強聯合”,也許能再次開創行李箱的“新時代”。

而新秀麗此次面臨的“危機”,其實也不只是反映出了商業上的問題,反倒更像一面能夠照出時代變化的鏡子。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企業和品牌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決定了它們在整個市場的生存與發展。

正如新秀麗大中華區總裁馬瑞國所說:“必須有抓住飛著的蒼蠅的本事,才能拿下這個市場。”

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握緊中國市場,保持住自己“老大哥”的位置,那就一定要抓住年輕人市場。

把品牌優勢和當下年輕人的需求相結合,創新出能在年輕人市場中打響知名度的“爆火單品”。

或許可以在吸引新顧客的同時,喚醒曾經的老顧客,從而走出一條新時代的“改革”之路。

參考資料:

界面新聞《新秀麗上半年業績雙降:銷售淨額跌6%,利潤降超兩成》

財法觀天下《新秀麗(01910.HK)南向資金減持背後的深層分析與市場影響》

青眼財經《大跳水!暴跌40%,又土又貴還開遍機場,中產的標配,真賣不動了》

作者:晚晚

編輯:柳葉叨叨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