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美國國會監督委員會民主黨主導下,發布了杰弗裡·愛潑斯坦遺產中的2萬多頁電子郵件文件。這批文件的公開,如同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暴,迅速席捲整個美國社會。
最令人震驚的是,一封郵件中提及特朗普給前總統比爾·克林頓“blow job”(口交)的暗示,這不僅僅是聳人聽聞的八卦,更是直接刺穿了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陣營的忠誠壁壘,讓MAGA團體四分五裂,讓特朗普本人面臨上任以來最大的危機。
郵件猛料
11月12日上午,民主黨率先發布三封關鍵郵件,包括愛潑斯坦2011年致同謀蓋爾斯·麥克斯韋(Ghislaine Maxwell)的郵件,暗示特朗普與受害者“獨處數小時”;以及2015-2019年與作者邁克爾·沃爾夫(Michael Wolff)的往來,提及特朗普“知道女孩們的事”。
民主黨發布後,共和黨多數派迅速反擊,指責這是“cherry-pick”(挑選性洩露)以製造政治攻擊。下午,監督委員會上傳了剩餘約20,000頁完整文件,包括愛潑斯坦對特朗普總統任期的批評郵件、金融報告和法庭記錄。文件備份置於委員會網站(oversight.house.gov),並提供下載鏈接。
媒體迅速在這些郵件中發現了猛料。
《邁阿密先鋒報》 於當天下午率先報導,標題《Jeffrey Epstein emails claim Trump ‘knew about the girls’》,詳細引用該郵件,指出“Bubba”為克林頓暱稱,引發“口交門”猜測。 NBC News緊隨其後,於晚上更新文章《Here’s what the Epstein emails say about Trump, Bill Clinton…》,分析郵件上下文,稱其暗示普京拿到了這些“kompromat”(黑料)。
這封郵件的發送者是馬克·愛潑斯坦(Mark Epstein),杰弗裡·愛潑斯坦的弟弟。
馬克是一位房地產開發商,與哥哥關係密切,但並非直接捲入性販運案。 2018年3月,當時杰弗裡·愛潑斯坦正處於法律壓力之下(他於2019年被捕),兄弟倆通過電子郵件頻繁交流,討論政治和個人事務。
郵件的觸發點源於杰弗裡的一條消息:他提到自己當時“和班農在一起”(I’m with Bannon now),這裡的“班農”指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特朗普的前白宮首席戰略師,當時已離開白宮,但仍與特朗普圈子保持聯繫。
![]()
馬克的回复郵件正是爭議焦點。原文寫道:“Ask him if Putin has the photos of Trump blowing Bubba?”(問問他,普京是否有特朗普給’Bubba’吹喇叭的照片?)“Blowing”在這裡是俚語,明確暗示口交行為。
杰弗裡迅速回复:“and I thought—I had tsuris”(我以為我才有麻煩),其中“tsuris”是意第緒語,意為“煩惱”或“麻煩”。馬克隨後調侃道:“You and your boy Donnie can make a remake of the movie Get Hard”(你和你的小子唐尼可以重拍電影《Get Hard》),《Get Hard》是一部2015年的監獄喜劇,涉及男性間的尷尬互動。
這封郵件並非孤立,而是兄弟倆私人對話的一部分。背景是2018年中期選舉前夕,特朗普政府面臨“通俄門”調查,普京的“kompromat”(黑料)概念在政治圈廣為流傳。馬克的郵件似乎是半開玩笑地回應哥哥對特朗普的擔憂,暗示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可能握有特朗普的“把柄”。郵件通過蘋果iMessage發送,收件人為杰弗裡。
郵件的核心含義是雙重的:一方面,它暗示存在一張或多張照片,捕捉了特朗普對“Bubba”進行口交的場景;另一方面,它涉及普京的潛在“kompromat”,暗示特朗普可能受俄羅斯操控。
關鍵在於“Bubba”——這是一個常見的南方暱稱,尤其指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克林頓在阿肯色州長時期就被親友稱為“Bubba”,並在愛潑斯坦文件中多次出現作為克林頓的代稱。郵件上下文模糊,但結合愛潑斯坦與克林頓的舊交(克林頓曾乘愛潑斯坦私人飛機),許多人推測“Bubba”即克林頓,暗示特朗普與政治對手的“親密”關係。
然而,馬克·愛潑斯坦在11月14日接受Newsweek採訪時堅決否認:“Bubba不是比爾·克林頓,而是一個私人個體,不是公眾人物。”他強調,這只是“兄弟間幽默的私人交流,從未打算公開,也不是嚴肅言論”。馬克的發言人阿里·克拉克補充道:“試圖將暱稱政治化,會分散對未解問題的注意力。”
特朗普與克林頓
特朗普雖然創辦了MAGA,但卻一直對克林頓保持特殊感情。
1992年,克林頓總統競選期間,特朗普公開支持他,甚至在《洛杉磯時報》採訪中稱讚克林頓的“魅力”和“領導力”。克林頓入主白宮後,兩人互動更頻繁。 1993年,特朗普邀請克林頓出席其大西洋城賭場開幕式,克林頓夫婦欣然赴約。
1995年,克林頓基金會成立時,特朗普捐贈了數万美元,並多次出席基金會活動。 CNN報導顯示,特朗普曾自稱“克林頓的忠實粉絲”,稱其為“偉大的交易者”。
特朗普的地產項目受益於克林頓政府的經濟政策,而克林頓也通過特朗普的社交網絡擴展民主黨影響力。
進入2000年代,兩人關係達到巔峰。 2000年美網公開賽,兩人同框貴賓包廂,臂挽臂大笑,照片中特朗普身邊是梅拉尼婭,克林頓則與模特凱莉·巴克斯閒聊,氛圍輕鬆曖昧。這張照片在Epstein文件曝光後重現網絡,Hindustan Times標題直指“’Bubba’嗡嗡聲中舊照重現:太噁心了”。
![]()
克林頓出席特朗普的婚禮
更親密的是2005年特朗普與梅拉尼婭的婚禮:克林頓夫婦坐在前排貴賓席,婚禮晚宴上兩人親切交談。克林頓圖書館釋出的照片證實,特朗普視克林頓為“老朋友”,甚至在婚禮後邀請其參觀馬阿拉戈莊園。
2002年,特朗普在紐約雜誌採訪中稱愛潑斯坦“了不起的傢伙”,並暗示克林頓也“喜歡年輕女孩”,這讓兩人共同出現在Epstein的“權貴圈”中。
克林頓的萊溫斯基醜聞(1998年)進一步加深了這種“特殊”色彩。特朗普公開為克林頓辯護,對《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莫琳·道爾表示:“如果沒有那件事,克林頓本可成為偉大總統。”他稱醜聞“恥辱”但不影響克林頓的成就,甚至在2008年高爾夫球賽中與克林頓、魯迪·朱利安尼同框合影。
可以說,克林頓是特朗普唯一沒有正面攻擊過的民主黨總統,所以外界猜測郵件中的Bubba是他還是有一定依據的。
MAGA完了
這封郵件顛覆了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陣營的“陽剛”敘事,還觸及福音派的核心禁忌——同性行為。
MAGA群體長期將特朗普塑造成“阿爾法男性”和“反LGBTQ+鬥士”,但這個傳聞如病毒般傳播,X平台#TrumpBubba標籤閱讀量破億,TikTok視頻播放超10億,引發群體性道德恐慌和分裂。
民調顯示,特朗普在年輕保守派中的支持率暴跌15%,小額捐款銳減20%。 Reddit子版r/conservative帖子中,用戶哀嘆:“如果這是真的,MAGA完了。”
MAGA大V的反應尤為劇烈,他們本是特朗普的“脊梁”,如今卻成為裂痕的放大器。眾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MTG),MAGA標誌性人物,曾是特朗普鐵粉,卻在11月13日X發帖公開倒戈:“特朗普攻擊我,只因我支持公開Epstein文件。”
她曝光特朗普團隊恐嚇短信截圖,並指責其“gaslighting美國人民”,推動“一致同意”程序繞過阻撓。
MTG的轉變象徵性極強,她不是邊緣人物,而是MAGA的“女王”,其反水讓福音派選民質疑特朗普的“家庭價值觀”。
史蒂夫·班農,特朗普前白宮顧問和“War Room”播客主持人,本是郵件直接提及的對象,卻在11月13日播客中淡化危機:“我早就說過,特朗普不是完美的(Did I mention that Trump’s not perfect?)。”他補充:“他是個不完美的工具,但被神聖天意注入。”這番話試圖安撫粉絲,但被網民指“洗地失敗”——班農過去猛批Epstein“民主黨陰謀”,如今卻迴避“Bubba”細節。
尼克·富恩特斯(Nick Fuentes),極右白人至上主義者,在X上炮轟特朗普:“MAGA今晚崩塌,共和黨叛變釋放文件,我已轉向。”
![]()
MAGA群體中充斥著這種諷刺照片
特朗普的第一反應是典型的“騙局”敘事。 11月12日下午,他在Truth Social連發多帖,稱整個事件為“Jeffrey Epstein Hoax”(愛潑斯坦騙局),指責民主黨“為了轉移政府關門失敗的注意力,又把這老把戲拿出來”。他強調:“民主黨人會不擇手段,包括用Epstein來分散對他們關門慘敗的注意。”
次日,特朗普加碼反擊,指示司法部長帕姆·邦迪(Pam Bondi)和FBI調查克林頓、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和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等民主黨人。他在空軍一號上對記者喊:“我什麼都不知道!他們早就公佈了這些垃圾。”
他歇斯底里但又無力的反應,讓MAGA群體加速叛逃。
目前,美國政壇聚焦於下週(預計11月18日星期二)的眾議院關鍵。
這場針對一項兩黨聯合決議,旨在強制司法部(DOJ)在30天內公開所有愛潑斯坦相關的聯邦文件,包括飛行日誌、調查記錄和電子郵件。
的推進過程充滿戲劇性。
早在7月,該決議就啟動,但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Mike Johnson)通過延長國會休會和拖延新當選民主黨議員阿德麗塔·格里哈爾瓦(Adelita Grijalva)的宣誓儀式(選舉後延遲50天,創歷史紀錄),將請願卡在217個簽名。
11月12日,政府關門結束後,格里哈爾瓦宣誓成為第218簽名,推動請願凍結並強制辯論。約翰遜最初試圖拖到12月初,但11月13日戰略轉向,宣布下週,以“快速了結”避免更大分裂。 Politico報導,共和黨領導層預計將有“大量叛變”,包括更多保守派議員支持公開,以回應選民對透明度的呼聲。
對特朗普而言,這場是名副其實的“生死考驗”。
如果眾議院通過(預計民主黨全票+20-30名共和黨叛變,輕鬆過半),法案將送參議院。若參院通過,特朗普幾乎確定會否決,但這將放大其“掩蓋”形象:文件已顯示特朗普名字超1000次,遠超他人。
否決將引發國會彈劾呼聲;但如果他簽署公佈,則可能曝光更多“kompromat”,如普京黑料或未成年獨處細節,直接摧毀MAGA“受害者”敘事。
歷史不會憐憫偽君子,特朗普的“MAGA”夢,或在愛潑斯坦陰影中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