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微博年度影人頒獎禮現場,聚光燈聚焦在領獎台上的王寶強身上。這位 40 多歲的男演員手握獎盃,正說著對觀眾的感謝,台下突然傳來清亮的呼喊:“爸爸,你是最棒的!”
聲音來自他 14 歲的兒子。鏡頭掃過台下,少年身姿挺拔,眼神里滿是篤定。王寶強轉過身,對著兒子的方向深深鞠躬,眼眶泛紅。這一幕被鏡頭記錄下來,迅速傳遍網絡。對他而言,這句認可遠比獎盃更重 —— 它為自己 9 年的心酸跋涉,畫上了最溫暖的註腳。
“若你人生是低谷,步步都是上坡路”,這句話成了王寶強這段歲月最貼切的寫照。從農家子弟到一線演員,從婚姻破裂到事業翻盤,他用 9 年時間證明,困境從不是終點。
草根逆襲:從少林武僧到銀幕標杆
王寶強的人生起點,寫滿了 “逆襲” 的底色。他出生在河北邢台一個普通村莊,童年記憶里全是哥哥姐姐穿過的舊衣服,母親總說 “能穿暖就不錯了”。這個沉默寡言的男孩,人生的轉折點出現在看了電影《少林寺》之後。
6 歲那年,他主動提出去少林寺學武。家人拗不過他,最終送他踏上了前往嵩山的路。在少林寺的六年,是比苦行僧還要嚴苛的修行:每天凌晨 4 點半,天還沒亮就起床晨跑,周一和周二要完成從少林寺到登封市區的往返跑,二十多公里的路程磨破了無數雙布鞋。白天的訓練從扎馬步、練拳腳開始,汗水浸透粗布練功服,結痂的傷口在動作幅度大時會再次裂開;下午的文化課上,他還要補學落下的課本知識,晚上則對着木樁反覆練習招式。這六年里,只有春節能回家待三天,其餘時間都在寺院的晨鐘暮鼓中度過。
16 歲那年,王寶強揣着幾十塊錢來到北京,成了北影廠門口的 “橫漂”。在師兄的介紹下,他做起了武術替身,摔過跟頭、被道具砸傷過,最窘迫時只能睡在橋洞下。直到 2002 年,導演李楊注意到了這個特別的年輕人 —— 憨厚的長相里藏着倔強,等待工作時眼神里的期待與迷茫,恰好契合《盲井》中唐朝陽的角色特質。
這部未能在國內院線公映的電影,成了他的敲門磚。憑藉這個角色,他一舉拿下法國杜威爾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台灣金馬獎最佳新人、曼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三項大獎,正式踏入演藝圈。此後,《士兵突擊》里執拗的許三多、《人在囧途》里樸實的牛耿、《唐人街探案》裡狡黠的唐仁,一個個鮮活的角色讓他從武行替身,躍升至票房號召力極強的一線演員。
婚姻崩塌:事業巔峰突遭致命一擊
2016 年 8 月 14 日,王寶強的一條微博打破了娛樂圈的平靜。他用沉重的筆觸發布離婚聲明,直指前妻馬蓉存在出軌行為,且涉嫌轉移夫妻共同財產。此時距離他帶着小女兒錄製《爸爸去哪兒》剛過去一年,節目里他給女兒梳辮子、講故事的溫情畫面還歷歷在目;不久前的劇組探班中,馬蓉的冷淡態度曾引發觀眾猜測,如今所有疑點都有了答案。
離婚事件迅速發酵成全民熱議的焦點。馬蓉一方隨即反擊,拋出 “家暴”“出軌” 等指控,雙方的爭執變成了公開的鬧劇。更傷人的是,有網友拿出孩子的照片與王寶強對比,質疑孩子並非他親生。彼時的他,賬戶被凍結,多年積蓄幾乎歸零,連支付律師費都要向朋友借錢。
即便身處絕境,王寶強仍守住了底線。借來錢的第一件事,是補繳此前未結清的稅款。這個舉動讓不少網友改觀:“在泥沼里還想着遵紀守法,這人品沒得說。” 但輿論的重壓、事業的停擺,還是讓他跌入了人生的谷底。
谷底堅守:領獎與帶娃的雙重修行
為了重新站起來,王寶強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導自演的電影《大鬧天竺》中。這部承載着他翻身希望的作品,最終卻口碑票房雙輸。2018 年的金掃帚獎上,該片斬獲 “最令人失望影片”“最令人失望導演”“最令人失望編劇” 三項 “大獎”。
金掃帚獎創辦以來,從未有一線明星敢親自領獎。但王寶強去了。他穿着深色西裝,身形略顯單薄但站姿筆直,接過獎盃時平靜地說:“這是很不光彩的獎項,但能鞭策我進步。第一次當導演確實欠缺經驗,我欠觀眾一聲對不起。這是第一次領,希望也是最後一次。” 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人們這才發現,這個看似憨厚的男人,骨子裡藏着常人沒有的堅韌。
事業停滯的日子裡,兒子成了他最大的精神支柱。官司結束後,兒子跟着他生活,女兒則由前妻撫養。他開始學着 “既當爹又當媽”:每天早上 6 點起床,熬小米粥、煎荷包蛋,把兒子的書包整理好,親自送到學校門口;晚上收工再晚,也要陪兒子寫作業,聽他講學校里的趣事。哪怕自己再疲憊,也從不在孩子面前抱怨,更不會說前妻一句壞話。
這份耐心換來了回報。在香港讀書的兒子成績穩居年級前列,還練得一手好擊劍,鋼琴考級也達到了專業水平。去年的擊劍比賽頒獎禮上,少年穿着擊劍服,舉起獎牌的模樣,眉眼間竟有了年輕時王寶強的倔強。
事業翻盤:22 億票房改寫命運
王寶強的事業轉機,始於《一出好戲》。這部 2018 年上映的電影,最終拿下 13.5 億票房,他在片中飾演的馬進,從底層小人物到權力博弈者的轉變,被觀眾評價為 “演技炸裂”。此後,《唐人街探案》系列電影成為春節檔常客,穩定的票房成績讓他重新回到大眾視野中心。
2023 年,他帶着籌備多年的《八角籃》回歸導演崗位。這部講述山區孩子通過格鬥改變命運的電影,幾乎是他人生的縮影 —— 那些在泥地里摸爬滾打的少年,像極了當年在少林寺練功的自己。由於前作的失利,影院最初只給了該片不足 10% 的排片。
但好作品從不缺觀眾。看過的觀眾自發在社交平台推薦,“王寶強拍出了最真實的底層力量”“哭着看完,想起他自己的經歷”,口碑發酵讓排片率一路飆升。最終,《八角籠中》票房突破 22 億,豆瓣評分穩定在 7.6 分。影院里,不少觀眾看完後對着銀幕鼓掌,這一次,掌聲屬於導演王寶強。
2024 年,他的個人累計票房突破 200 億,成為首位達成這一成就的 80 後男演員。從 “爛片導演” 到 “200 億票房先生”,他用五年時間兌現了當年在金掃帚獎上的承諾。
兒女正名:細節里藏着最好的答案
當年關於 “孩子身世” 的質疑,早已被兒女的言行擊碎。兒子跟着王寶強進出片場時,從不會吵鬧,總是安靜地坐在角落寫作業,看到工作人員搬器材,會主動上前幫忙遞水、拿劇本。有次拍攝遇到暴雨,他還撐着傘站在棚外,等爸爸拍完戲出來。
跟着媽媽生活的女兒,同樣懂事貼心。王寶強每周都會固定和女兒視頻,聽她講學校的趣事,叮囑她按時吃飯。女兒喜歡畫畫,每次視頻後都會把畫好的作品寄給爸爸。其中一幅畫里,她畫了個戴着安全帽的小人,旁邊寫着 “爸爸工作要小心”,還特意貼了張黃色的護身符貼紙。這幅畫被王寶強貼在劇本封面上,走到哪帶到哪。
曾經在《爸爸去哪兒》里還需要爸爸喂飯的嬌小姑娘,如今已經長成會心疼人的小棉襖。兒女的懂事,成了對那些惡意揣測最有力的回應。
現狀向好:新作與新生活同行
今年 3 月,王寶強主演並監製的犯罪懸疑劇《將棋手》開播。劇中他飾演一名追查真相的刑警,眼神里的銳利與沉穩,讓觀眾看到了他演技的新維度。該劇開播首日播放量破億,豆瓣評分 7.8 分,再次證明了他的市場號召力。
事業之外,他的生活也重拾暖意。新女友馮清自 2018 年被拍到後,兩人感情一直穩定。不久前甄子丹的生日派對上,有人拍到他們同框的畫面:王寶強穿着休閑裝,臉上掛着久違的輕鬆笑容,馮清站在他身邊,兩人偶爾低聲交談,氛圍融洽。
頒獎禮上兒子的那句吶喊還在耳邊迴響,劇本上女兒的畫作依舊鮮艷。對王寶強而言,過去的 9 年是跋涉,是堅守,如今終於走到了陽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