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拉尼最近又想出新招了。
這位敘利亞的“新總統”,一個從恐怖組織頭目搖身一變的政治玩家,居然放出風聲——準備訪華求和。
就在上個月,他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合法化闖關”計劃,被中國一票否決。
那一刻,全球都看懵了:連俄羅斯都投了贊成票,唯獨中國說了“不”。
可真懂這場遊戲的人都明白,中方這一票,其實是整個國際秩序的一次“防腐處理”。因為這不僅是敘利亞的問題,更是世界的規則問題。
這不是針對朱拉尼個人,而是針對一種危險的先例:如果恐怖分子能靠外交洗白,那反恐還有什麼意義?
![]()
朱拉尼自以為算盤打得響。
他前腳飛去莫斯科,給俄羅斯保證塔爾圖斯軍港安全;後腳跑去利雅得,向美國與沙特承諾開放油氣田;還暗中和以色列簽了邊境安全備忘錄。
那架勢像極了一個推銷員,誰出價高就往誰懷裡靠。他信心滿滿地認為,國際社會只要有利益可圖,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事實卻狠狠打了他的臉。
![]()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在表決前發言說得很清楚:“同情不能凌駕於安全原則之上。”這句話不是外交辭令,而是一記定音錘。
聯合國製裁監測組在今年最新報告中指出,朱拉尼掌控下的伊德利卜地區,仍存在“突厥斯坦伊斯蘭黨”(TIP)訓練營,而且“規模較2024年有所擴建”。
這支組織在中國被定性為“東伊運”暴恐勢力,其骨幹參與過2014年雲南昆明火車站暴恐案——那起事件造成29人遇難、141人受傷。
所以這不是政治問題,而是血的記憶。
![]()
美俄為什麼放行?因為蛋糕太香。
敘利亞戰後重建規模高達1.2萬億美元,油氣、基建、港口、重工業,全是現金流。
俄羅斯只想保住塔爾圖斯港,美國則盯著哈薩克和敘北部的能源走廊。英國、法國也默認,只要不惹麻煩,就算過關。
可中國的邏輯不一樣。對北京來說,敘利亞不只是投資標的,更是反恐防火牆。
誰要敢讓“東伊運”活躍在中亞、敘北、阿富汗三角區,那就等於在中國西部點火。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
![]()
這次否決票,其實埋著三層信號。
第一,中國在告訴世界:反恐不做交易。美國當年為了打蘇聯扶持了本·拉登,後來釀成“9·11”。今天若再讓朱拉尼洗白,明天就會有更多極端分子照貓畫虎。
第二,中國在提醒聯合國:規則不能被隨意修改。名單不是草稿紙,不是誰說“改就改”。
第三,中國在給自己設一道防線——任何涉及中國公民安全的威脅,都不能以政治妥協的形式被忽視。
這三點合在一起,就是中方那句最硬的外交邏輯:“國家安全不是談判籌碼。”
![]()
你再看朱拉尼的反應,就能看出他的慌。被否決後,他急忙向外界放風,說要派外長希巴尼來北京“緩和關係”。
可中方並不急著接招,只回應一句:“合作要建立在誠信與安全基礎上。”外交語言的含義很明確——先做事,再談話。換句話說,先拿出剿滅“東伊運”的證據,否則別提訪華。
這態度一出,整個安理會都安靜了。連美方代表都沒再強硬追問。因為大家都清楚,中國這次不是唱“反調”,而是在捍衛國際秩序的底線。
2019年,中國就在安理會同樣否決過一項由西方提出的敘利亞人道決議,理由是“不能把恐怖組織從清單中移除”。
六年過去,邏輯一脈相承——人道可以談,安全不能妥協。原則不變,立場更硬。
![]()
而這,正是中國外交越來越“有肌肉”的表現。
過去,中國在中東事務多半低調參與;如今不同了。自“一帶一路”倡議覆蓋敘伊以南線後,中國對地區安全穩定的參與是“利益+責任”的複合型。
亞洲開發銀行的數據表明,截至2025年,中國在中東和北非累計投資已超過1.1萬億美元,其中能源與基礎設施佔比超過60%。
這些投資要想安全運轉,反恐和秩序就必須穩。
所以那一票否決,不只是一次外交動作,更是一次戰略自衛。
中國在聯合國那一刻,不只是說“不”,而是在說“夠了”。
![]()
朱拉尼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
更大的考題是:當世界陷入“以利益換合法性”的邏輯時,誰還在守住基本的底線?
中國的回答是——守規則,不怕孤獨。
傅聰在發言裡提到一句話:“任何短期的政治便利,都會成為長期的不安全。”這句話的分量,比表決本身更重。
未來幾個月,朱拉尼可能還會繼續求和,但那沒用。因為中方要的,不是他的一封信,而是一份清單——剿滅東伊運營地、終止資助極端組織的留學項目、推動真正包容性的政治進程。
![]()
只要他做不到這三條,再多的外交秀都白搭。
國際政治正在變:不是誰胳膊粗誰贏,而是誰底線硬誰有話語權。
這正是這次風波的意義。
朱拉尼賭的是人性——以為世界終將原諒成功者;而中國堅持的是規則——再強大的人也要受制於秩序。
一個靠投機生存,一個靠底線立身。最後誰會贏,其實已經很清楚。
在一個投機橫行的時代,堅持原則的人,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
你怎麼看?當利益與安全衝突時,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該怎麼選? #優質圖文扶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