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滬某高校病態的“三朵桂花”事件:新型垃圾,逼瘋中國年輕人

01

前段時間,小某書上有這樣一則帖子熱度特別高,被點讚了7.7萬。

一位江甦的老師發帖稱,自己在一個連三朵桂花都容不下的地方工作。

事情起因是,學校評選“流動紅旗”,有個班級的值日區域被扣分了。

老師收到扣分原因後,簡直難以置信:就因為台階上掉落了三朵金黃的桂花。

在負責檢查的學校人員眼裡,秋天的香氣是無用的垃圾,孩子那好奇而爛漫的心也是垃圾。

發帖的老師感受到了從教十三年來從未有過的荒謬和羞恥,但還是安慰了班裡那群沒能評上流動紅旗而傷心的學生們:

“確實扣分了,但桂花不是垃圾,遲開的花更香。”

這則帖子引起了所有慘遭過魔幻荒誕應試教育傷害的學生的強烈共鳴,評論區裡,大家都曬出了自己的類似經歷:

“學校要求把庭院裡所有的落葉都掃乾淨,否則扣分。

且不說落葉美不美,風一直在吹,葉子一直在掉,這是一個根本完不成的任務。 ”

“上學的時候查寢,因為床上有被子,桌子上有東西,垃圾桶裡有垃圾而被扣分。”

“我們學校進校門有一條線,學生必須走直線,拐彎的時候必須拐直角,從樓上望下去,就像流水線上的機器人。”

真的很離譜,培養祖國花朵的地方,卻不允許有花的存在。

所有與學習無關的美好事物,所有不整齊的、不方便管理的,都變成了垃圾,是需要被清理掉的。

02

你會發現,當下很多地方,對“整齊”、“服從”的執念,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

比如,前幾天掛在熱搜上的“學校強製女生剪斜面短髮”事件。

三明有中學生髮帖稱,新學期,學校要求所有女生都必須統一髮型:

剪短頭髮,而且後腦勺的頭髮要一刀切成斜面,不能遮住耳朵。

這難看至極的髮型,實在很難不讓人懷疑,制定這個校規的人是不是和女學生們有仇。

在青春期最愛美的年紀,女生們卻只能頂著這樣醜陋的“朵拉頭”,影響自尊而且日常打理反而更不方便。

比如,山河四省的很多學校,喜歡猛抓學生的“抬頭率”。

什麼意思呢,就是要求學生在自習的時候,一個都不能抬頭,不然就是沒有認真寫作業。

有的教導主任還會特意在巡查的時候,在門口弄出點聲響,看有沒有學生抬頭。

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是生物的本能。

但在有些校領導眼裡,學生必須強行壓制住這種本能,兩耳不聞窗外事,頭必須焊死在課桌上。

你以為出了校園就沒人管了吧?並不是。

很多時候,社會就是一個巨大的薯片桶,要求每個奇形怪狀的土豆都必須被壓成土豆泥,再被塑造成一模一樣的薯片。

03

比如,之前河北某地,蜜雪冰城原本紅底白字的招牌,就被強制要求改成綠底白字。

為啥?因為當地城管要求,街道上所有的門頭牌匾,不能用紅、藍、黑三種顏色,理由是:

“打造的是學院風和國際化,紅代表火,比較火熱,人到裡面就會比較亢奮……”

於是,那些原本五顏六色、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品牌,都不得不把自己的牌匾刷成了綠色,連鎮上兒童醫院的紅十字標誌,都改成了“綠十字”。

這種現像還不是個例,之前就有很多地方,要求街道上所有招牌,都必須統一改成黑色。

就為了方便管理、看上去整齊,硬是讓原本生機勃勃的街道,變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喪葬一條街”。

強行統一的招牌,就像給城市戴上了痛苦面具,沒有一點人間煙火氣,有的只是被一刀切死氣沉沉。

你不被允許有個性,不能破壞整齊劃一,甚至連在自己店門口貼張A4紙都不行。

之前內蒙古呼和浩特,一位店主不過是用A4紙打印了一張招聘啟事,貼在了自己店門口的玻璃上。

那麼大的玻璃,那麼小一張紙,就被城管的火眼金睛發現了,打電話給她:

要她拿著身份證,去城管局接受處罰,否則她的手機號就要被封了。

店主委屈地哭訴:“我為什麼要接受處罰?我影響到誰了?”

但就像多甫拉托夫的名言:“最難溝通的不是沒有文化的人,而是被灌輸了標準答案的人。

那些喜歡矯枉過正、熱衷於服從性測試的人,從來不懂得尊重,滿腦子只有規訓。

04

而這種現象的危險之處就在,當“去個性化”成為常態,每個具體的人都會化為烏有,完全隨波逐流,受環境和群體的支配。

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曾在1952年提出過“去個性化”這個概念:

當具體的注意力投向群體時,他對自己的注意力便失活了。

對群體的注意使個體失了個性環境,把個體淹沒在了群體之中。

因此,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呼籲:

不要允許其他人將你去個性化,不要讓他們把你放入某個分類、某個盒子、某個自動販賣機裡。

不要讓他們把你變成一個客體,一樣東西,請堅持你的個體性。 ”

是啊,每次默許桂花扣分,都在助長反智管理;

每次統一丑陋髮型,都在馴化審美降級;

每次要求招牌變色,都在閹割城市靈魂。

我們的社會,本應允許台階有落花,課桌有抬頭,街道五顏六色,青春有棱角。

因為那麼多偉大的創造,都誕生於標準之外的餘裕。

要知道,整齊劃一是工廠流水線的需求,參差百態才是生命活力本身。

當我們能容下三朵桂花的存在,才能真正擁有孕育整片森林的胸懷。

共勉。

作者:小椰子,個人成長領域作家,全網粉絲量破200萬。關注我,用獨特視角解讀社會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認知升級。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