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這些年動作越來越大,從環太平洋演習到拉幫結派圍堵,而主戰場選在太平洋,解放軍可能得同時盯緊四條線。
美軍圍堵的太平洋布局
美軍在太平洋的動作,從來不是隨便練練手。拿2024年的環太平洋軍演來說,這玩意兒從6月27日拉開帷幕,一直拖到8月1日,足足一個月。29個國家摻和進來,40艘水面艦艇、3艘潛艇、100多架飛機,外加2.5萬官兵。美軍出動B-2隱形轟炸機和F/A-18超級大黃蜂,重點練“快速擊沉”模式,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展示對海上目標的精準打擊能力。
這背後,特朗普二度上任後,2025年1月20日剛簽的國防授權法案,就把中國列為頭號關注對象。法案里提到中國的詞兒超100次,亞太議題里三分之二都繞不開我們。美軍藉著這個,加大對台灣、香港和海軍的針對。同期,7月18日美澳“塔拉斯曼軍刀”聯合演習,美軍用LRASM反艦導彈模擬擊沉兩棲攻擊艦,正好趕上我們推進075型兩棲攻擊艦建造。
再看盟友拉攏上,歐洲的德國、意大利、丹麥都派人來湊熱鬧,雖說他們離亞太遠,但美軍用“中國威脅論”忽悠得他們點頭。亞洲這邊,日本、韓國、菲律賓更不用說,直接成前沿。日本在東海監視,韓國情報船在黃海晃蕩,菲律賓在南海港口跟美軍合作得熱火朝天。2024年4月23日,美菲“肩並肩”軍演創下好幾個首次,聯合用無人機群偵察,模擬島嶼防禦,直指南海局勢。
說到底,美軍這套路老一套,維護霸權就靠拉小弟、練軍演、賣武器。2024年11月,美日韓三邊多域軍演在日本九州搞起來,坦克炮火齊上,練的多域作戰,明顯想圍堵東北亞。整個布局,太平洋水域成焦點,關島基地擴建不停,跑道加長、倉庫堆滿彈藥。
四線作戰的嚴峻考驗
而解放軍面臨的局面,就是四線齊發,得同時應戰。台海一線最敏感,美國賣台武器一批接一批,2024年賴清德上台後,島內“去中國化”鬧得更凶,美台關係曖昧得像雙向奔赴。F-16戰機、愛國者導彈堆在高雄港,模擬演練直指登陸場景。美軍顧問上島指導,陣地布防得密不透風。
不過南海一線,菲律賓動作最大,2024年“肩並肩”後,他們的補給船在仁愛礁附近晃悠,美軍驅逐艦尾隨護航。水炮對峙、快艇逼近,摩擦不斷。美菲合作升級,港口共享、部隊互訓,意圖把南海變他們的後院。東海一線,日本自衛隊“出雲”號航母巡弋釣魚島周邊,雷達鎖定我們漁船,P-1巡邏機低飛偵察。韓國那邊,黃海情報船游弋,美日韓三邊演習後,聯合監視更緊。北部一線雖穩,但美通過日本在北海道增兵,運輸艦卸裝備,坦克上岸,間接施壓中俄邊境。
這些線頭連起來,太平洋就是核心,美軍想用盟友鏈條分散我們兵力。四線作戰考驗的不光是武器,更是戰略統籌。海軍得破海上封鎖,空軍對沖空中優勢,陸軍守住灘頭,電子部隊擾敵雷達。美軍拉29國下水,歐洲雖遠但也摻一腳,亞洲小弟直接上陣。菲律賓、日本、韓國這些,表面牆頭草,實際被美軍綁架,犧牲自家利益換“安全”。
從軍事上講,美軍空中力量強,B-2隱形機穿越防空網,海軍第三艦隊低成本清除威脅,但我們海軍規模世界最大,航母編隊巡航常態化,殲-20隱形機回擊不虛。四線雖多,但我們有主場優勢,地形熟、後勤穩定。美軍遠洋作戰,補給線長,盟友靠不住。
中國軍隊的戰略定力
而面對美軍圍堵,我們的回應從來不含糊。海軍航母群是硬骨頭,遼寧艦、山東艦巡南海,福建艦2024年5月海試,排水量超8萬噸,艦載機彈射起降順溜。055型驅逐艦主炮試射,聲吶探測精準,破封鎖不成問題。空軍殲系列戰鬥機升級,殲-20在珠海航展亮劍,電子戰吊艙干擾敵雷達,制空權我們爭得起。
除此之外,防空導彈是殺手鐧,東風-21D、東風-26機動部署,射程蓋關島,攔截高空目標穩當。2024年9月戈壁試射,成功率高,扼殺威脅在搖籃。電子對抗更先進,中俄聯合演習中,數據鏈共享,電磁干擾讓敵通信啞火。網絡部隊守住信息戰,防火牆層層,滲透難進。
戰略上,美軍想速戰速決,太平洋主戰場他們選,但持久戰我們不怕。盟友網廣但不牢固,歐洲國家淺嘗輒止,亞洲小國顧自家。解放軍四線作戰,統籌好就是優勢。未來走勢看博弈,但中國軍隊準備好了,任何挑釁都得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