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闢謠(2025年11月6日)

今日闢謠(2025年11月6日) -

2025年11月6日

今日闢謠(2025年11月6日) -

謠 言 河南、安徽等地中小學今年放秋假?

今日闢謠(2025年11月6日) -

真相:近日,河南、安徽部分自媒體平台發布關於中小學春秋放假的信息,聲稱“許昌市已被確定為河南中小學春秋假試點城市之一”“周口市中小學2025年秋假時間安排如下”“蕪湖市中小學將在11月12日至14日放首個秋假,連周末共5天”,引發關注。對此,河南許昌、周口及安徽蕪湖教育部門作出回應:並無放秋假的安排,網傳消息均為謠言。中小學放假安排需嚴格遵循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及當地教育部門的統一部署,結合本地教育教學實際統籌規劃。如需了解相關安排,請通過屬地教育部門官方網站,切勿輕信、傳播未經官方確認的“小道消息”。(來源:“清朗河南”微信公眾號、@大河網、安徽網絡闢謠平台)

今日闢謠(2025年11月6日) -

科 普 熬夜到什麼程度可能會猝死?醫生划出4條紅線

詳情:熬夜本身不會直接導致猝死,但會讓猝死風險飆升。熬夜引發的心源性猝死不是突然發生的,如果出現以下4種情況,必須立刻停下手中的事,趕緊休息。

1.連續3天以上,每天睡不足4小時

這相當於讓心跳在高速檔連續運轉72小時,心臟每跳一次,心肌細胞就會經歷一次收縮與舒張的磨損。正常睡眠時,心肌細胞能得到40%的修復,而當人體缺覺時,修復幾乎停滯。有研究顯示,這種狀態下心肌耗氧會增加3倍、血管痙攣的概率提升至平時的5倍。

2.通宵24小時後不補覺

曾有實驗記錄,健康成年人通宵後血壓會劇烈升高15~20毫米汞柱、血液黏稠度增加20%。此時哪怕只爬一層樓,都可能讓心臟的負荷突破極限。

3.長期每天睡不夠6小時

熬夜會讓血壓中的炎性因子增多,如果再疊加高血壓、糖尿病等會損傷血管內皮的慢性病,會加速斑塊形成。更危險的是,肥胖、抽煙,飲食重鹽、重辣等因素會讓斑塊變得更脆弱,隨時可能破裂堵塞血管。

4.熬夜+白天高壓工作/運動

熬夜後交感神經本身處於亢奮的狀態,若再被工作的壓力、崩潰的情緒、劇烈的運動等刺激,去甲腎上腺素會瞬間飆升。

如果熬夜後累到起床都費勁,休息12小時後仍沒有緩解,胸口像被巨石壓住般悶痛,有時還會放射到左肩、下巴,莫名冒冷汗、手腳冰涼,伴隨噁心想吐,走幾步路就喘得厲害,感覺空氣都不夠用,這些都可能是心梗的前兆,此時坐下來休息,立刻撥打120,或許能救命。(來源:“生命時報”微信公眾號)

今日闢謠(2025年11月6日) -

通 報 陳某編造充“劣質電”致車輛自燃謠言,被北京警方抓獲!

詳情:近日,北京順義警方接報,有人在網上編造謠言,稱某品牌新能源汽車充“劣質電”,引發一起車輛自燃。警方立即開展調查,將編造謠言的陳某抓獲。據陳某交代,他為了惡搞,利用網傳某品牌汽車自燃圖片,杜撰車輛充“劣質電”導致自燃,編排後在某短視頻平台上發布,引發眾多網友關注討論。最終,陳某被順義警方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來源:北京網絡舉報、北京日報微信公眾號)

通 報 四川公布5起涉企網絡謠言典型案例

詳情:近期,網上出現以“斷章取義”“嫁接拼湊”“標題黨”等方式炮製虛假消息,抹黑造謠詆毀企業和企業家的謠言信息,擾亂網絡秩序。四川省網信部門持續加大監測和處置曝光力度,現通報5起典型案例:

案例1:片面解讀企業公告,詆毀企業形象聲譽

某財經微信公眾號在四川省一商業銀行即將上市的關鍵階段,發布不實文章,片面解讀該銀行招股說明書數據,使用錯誤的數據統計口徑得出錯誤結果,詆毀企業形象,嚴重侵犯其合法權益。

案例2:發布“標題黨”文章,抹黑企業品牌形象

四川省兩大國營企業依法依規推進戰略重組,某財經自媒體曲解新聞原意,以國企併購重組為噱頭,錯誤解讀其經營方式及收購政策,以《四川能源“巨無霸”合併後“首購”,9.29億買風電企業!》為標題發布不實信息,誤解企業經營策略,對企業正常經營造成負面影響。

案例3:惡意斷章取義,抹黑企業科技創新

一些水軍抖音賬號將四川省一大型民營企業領導接受採訪時提及的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等表述,惡意篡改、斷章取義,批量製作內容高度相似、嚴重失實的文章和視頻在多個平台發布,抹黑企業家形象和企業科技創新。

案例4:誇大企業家薪酬,詆毀企業家聲譽

某財經微信公眾號採用斷章取義、片面解讀、虛構數據等手法,對四川省一航天與人工智能科技企業招股說明書披露內容進行歪曲性解讀,誇大該公司董事長薪酬,對企業家個人聲譽及企業上市造成不良影響。

案例5:歪曲解讀企業經營策略,嚴重影響企業出海發展

某主流財經媒體持續發布多篇報道,唱衰四川省一鋰礦企業在海外投資遇挫,片面解讀企業經營策略,主觀臆斷企業家決策,憑空捏造企業家對鋰行業無濃厚興趣、中國企業阻止外國公司國有化進程等諸多不實。經查,文中諸多表述與事實不符,嚴重侵犯企業合法權益。

上述網絡謠言已被相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理。(來源:四川互聯網舉報闢謠平台)

來源: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台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