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採訪,讓導演文晏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面對近日圍繞東京電影節獎項歸屬的種種猜測,她直接撇清與白百何及片方的關聯,一句“不認識”乾脆利落,卻讓這場關於影帝歸屬的爭議更加撲朔迷離。
據11月5日網友爆料,文晏在採訪中明確回應:“我沒有接觸過白百何,不認識她,也不認識《春樹》片方。”她解釋道,這並非刻意疏遠,而是嚴格遵守了電影節評委不得與入圍影片主創私下交流的規定。不過,她也並未否定白百何的演技,稱其在電影《春樹》中的表演“自然動人”,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然而,真正點燃輿論的,是王傳君憑藉《春樹》拿下東京影帝所引發的連鎖質疑。有網絡傳言稱,背後是“滬圈”施壓,要求將獎項給王傳君,否則就不再投資文晏的電影。對此,文晏的回應堪稱“硬核”:“我從未在上海找過投資,也無人聯繫我施壓。不知‘滬圈’為何物。”她強調,最終結果是由5名評委經過獨立討論決定的,不存在任何外部操控。
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兒?文晏隨後的一番解釋,直接觸及了評獎規則的核心。她指出,東京電影節的演員獎並不區分主角和配角,“戲份多少不影響評選”,唯一的硬標準就是“演技質量”。她更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在今年入圍影片中,“女演員競爭激烈,男演員選擇極少”。這一規則與現實情況的疊加,似乎為白百何的落選和王傳君的勝出,提供了一個官方的註腳。
但落選者一方,顯然並非全無波瀾。11月3日,白百何本人發布了一條意味深長的微博:“還能這麼操作…”加上一個捂眼表情,ip地址顯示在河北。此舉被網友廣泛推測為與《春樹》評獎風波有關。更有網傳其朋友圈發布了“得魚忘筌”(比喻成功後就忘了根本)的字句,以及一段視頻字幕“如果沒人邀請你,不要去”,種種跡象被解讀為一種隱晦的抗議。
與此同時,針對王傳君獲獎的質疑聲也並未停息。焦點主要集中在兩點:一是戲份爭議。有匿名爆料稱,王傳君在《春樹》中的戲份僅有40分鐘,遠低於白百何,且角色定位模糊,被戲稱為“掛件男主”——不過,這一說法目前並無任何官方數據支撐。二是行為異常。作為女主角的白百何提前回國,缺席了閉幕頒獎禮,網傳這是出於製片方的要求,被質疑是為了“給男主獲獎讓路”,避免同台尷尬。
總而言之,這場由一座影帝獎盃引發的風波,早已超出了簡單的恭喜或安慰。它既是一場關於電影節評獎規則透明性與合理性的公開討論,也是一次對業內人際關係與資本傳聞的集中審視。文晏的回應試圖以規則平息爭議,但演員的隱晦表達與網友的持續追問,卻讓“戲份與演技,究竟孰輕孰重”這個問題,繼續懸在空中。
編輯:文小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