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大家好,我是小李。

我不知道大家在用車得過程中有沒有想過這樣得問題:萬一爆胎了怎麼辦?

我昨天跑高速回鄉下辦事得過程中,腦子裡突然閃過這個念頭,瞬間我就鬱悶了。

因為我最近忙於工作,已經疏於檢查車輛很久了。

更可怕是,我是在車輛狀態不明的情況下就上的高速。

萬一此時發生了爆胎怎麼辦?

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

我並不覺我有能力在車輛爆胎後還能百分百全身而退。

因為我曾經看到過《爆胎與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相關性分析》這篇論文。

論文中說到了交管部門曾經做過的數據統計顯示:在統計了廣深高速1998年-2000年3年內的事故,其中爆胎導致的交通事故佔到了34.14%,人員死亡率大約是22.55%。

而且更有實驗數據表明:當車速達到120公里/小時,發生爆胎後,車輛失控的概率高達90%;如果車速達到140公里/小時,由於車身穩定系統徹底失效,生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相信任何一個司機看到這樣的數據都不會忽視爆胎的問題。

但汽車在高速上發生爆胎這件事並不是什麼洪水猛獸。

咱們沒把握在爆胎髮生後全身而退,但我們可以做到防患於未然。

爆胎不是什麼“天災”,而是人禍。

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

我在開車第六個年頭的時候被老師傅狠狠教育了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

我們只要日常的必要檢查,不要為了省錢而忽視安全。

那就能很大程度上預防車輛在高速上發生爆胎的問題。

作為一個開車14年的車主,今天我用一套“輪胎體檢手冊”,幫你將風險降到最低。

內容都是乾貨,看一遍容易記不住,建議大家點贊收藏起來,方便以後查看。

第一,不要讓輪胎“帶病上崗”

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

就像人一樣,帶着病去上班,你的病可能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有猝死的風險。

其實很多爆胎的事故會發生,都不是一下子輪胎就崩潰掉的。

而是輪胎有了安全隱患,比如老化了啊、受傷了啊等等。

大家看這個圖。

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

受了這種傷得輪胎就要及時更換,不用可惜。

但很多車主可能檢查不到位,不能及時發現這種傷,或者是發現了但覺得不要緊,捨不得花錢換胎。

就讓輪胎帶着“小問題”上崗,結果就出事了。

在高速下,輪胎內部得壓力和氣密層壓力巨大,任何外傷都可能成為應力集中點,像撕信封一樣被瞬間撕裂。

研究表明,胎側劃傷深度超過1.5毫米或見到帘布層後,爆胎風險就會增加300%就這樣。

所以一定要定期檢查輪胎,並要養成習慣。

這裡順便跟大家說一下檢查輪胎得注意事項才行。

因為我發現很多新手檢查輪胎其實就是“繞車一圈,踢兩腳”就完事了。

你要是這樣檢查,還是中午出門吧,早晚會出事。

你就看一圈,踢兩腳有什麼用?

輪胎靠近車輛底盤得內側你看了嗎?內側難道咱們看不見就不會有隱患了?

下面這個圖是我自己車傷的輪胎被割傷的情況,這個傷很隱蔽的哦。

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

在內側的,我是趴下來看底盤的時候突然看見的。

像這種內側受傷的問題也是很常見的,但很少人能第一時間就發現。

所以檢查輪胎的正確做法就是:出門前,花點時間每個輪胎都仔細看一圈。

注意了!

包括輪胎內側,最好是趴到地板上多看幾眼,寧可看錯也不能看漏!

第二,輪胎老化了也要及時換掉,絕不要心疼錢

如果說一輛車日常使用中,除了油錢、保險以外,什麼地方花錢最多的話。

我覺得換輪胎就是花錢最多的。

我家那個車是19寸的輪胎,換一條輪胎哪怕是找熟人也要一千多。

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

所以很多人明知道輪胎出現老化情況了,還是不捨得換。

抱着僥倖心理,覺得“暫時還沒事”

但你有沒有想過啊?

爆胎要麼就不發生,一旦發生,造成的後果就是不可逆轉的。

甚至是我們不可接受的後果。

你自己的安全值多少錢?一條輪胎值多少錢?

你要拿一千幾百塊錢去賭你次次都走運嗎?

像下圖這樣的輪胎,大家看看。

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

來個老司機說說,還能不能用?

輪胎是橡膠做的,無論里程跑了多少,橡膠都會因為氧化、紫外線照射而變硬、失去彈性,抗衝擊能力急劇下降。

甚至會在胎面或者胎壁出現很多老化裂紋。

一旦老化了,就要及時換掉,不是你舍不捨得的問題,是必須的問題。

根據橡膠協會的數據顯示,輪胎出廠3年後,側壁抗撕裂強度就會下降15%-20%。

5年後,這個數字可能會達到30%-40%

這些冰冷的數字,實際上就是我們開車跑高速時的安全概率啊。

安全能賭概率的嗎?

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

但只要出現密集的老化裂紋,跑高速前就必須更換。

第三,輪胎的使用年限到了也要換

你一定要記得,輪胎要想安全使用的前提那就是:3年看、5年換。

5年就是輪胎的使用年限,這是它的日曆壽命。

很多人覺得5年就換太浪費了,但出於安全的考慮,寧可浪費掉,絕不留下隱患。

使用了5年的輪胎,即使花紋還很深也要注意了。

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

這種輪胎整體已經變硬了,輪胎的強度會大幅低於出廠時的設計強度。

可能你表面看一切正常,甚至看着還很新。

但就像保養不到位的發動機一樣,內部早就一塌糊塗了,一跑高速就拉缸。

所以,外表新有什麼用啊?

很多人糾結輪胎更換時,到底是“磨損優先”還是“時間優先”

我先給你一個明確的答覆:開得多就是磨損優先,但對於大部分家用車來說,都是時間優先。

因為大部分家用車的用車頻率不高,輪胎還沒磨損就老化到要換的程度了。

絕大多數輪胎製造商的建議是:從出廠日期算起,使用年限最長不超過8-10年,但基於安全冗餘,5-6年是更最穩妥的更換節點

而在我看來,輪胎和安全直接掛鈎。

我不允許有任何東西會威脅到我的行車安全,所以5年就換掉,這屬於是“寧可殺錯絕不放過”。

我知道大家可能對於怎麼看輪胎已經使用了多少年有疑問,別著急,我這就告訴大家。

先看下面這個圖。

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

圖中我圈出來的一串數字就是輪胎的生產日期。

所有的輪胎,在側壁都會有這串數字,仔細找一下就能找到。

這串數字怎麼看呢?比如上圖是0723對吧?

前面07就是輪胎生產的周數,23就是年份。

我這條輪胎是2023年第七個周生產的,現在是2025年了。

這條輪胎使用了接近2年的時間了。

其實,我覺得經常跑高速的話,5年必換。

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

原因就是這樣更安全!

那要是純市區代步,你其實是可以酌情延長到6年甚至7年的,但需更頻繁檢查了。

第四,胎壓過低比胎壓過高更容易爆胎

很多人經常看到網絡上哪些修車師傅補胎時把輪胎打氣過多,導致爆胎的視頻。

就覺得輪胎的胎壓高最容易爆胎,然後習慣性的在跑高速前放點氣。

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

覺得放了氣以後,跑高速輪胎一熱,胎壓升高就正常了。

這樣更安全。

我只能說:“兄弟啊,你是真不怕死啊”

咱們日常給輪胎打氣時,你不可能打到3.0的胎壓對吧?

一般情況下,修理工只會給咱們打到2.5而已。

就算你手欠,打到了2.7或者是2.8那又怎麼樣呢?

輪胎能承受的冷胎最高胎壓比你這個2.8甚至時2.9都要高!

看圖說話。

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

我這條輪胎能承受的冷胎最高胎壓是3.5的,只要在這個範圍內,都算安全。

但是!

胎壓低就不同了,胎壓低會導致輪胎和地面的接觸面積變大。

跑高速時輪胎積累的溫度會更高。

而且,胎壓低了以後,胎壁的彎折幅度會更大,跑高速時胎壁會異常升溫。

雙重升溫下,輪胎就會過熱,直接爆胎。

有數據顯示,低壓爆胎是高壓的2倍以上!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指出,保持標準胎壓可以將爆胎風險降低35%

所以想預防爆胎,你在跑高速時,就要根據B柱上得標籤把胎壓設置在標準值。

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

或者直接給輪胎得胎壓設置在2.5這個數值。

第五,輪胎磨損到極限了也容易爆胎

輪胎得花紋越深,抓地力越好。

花紋磨沒了,除了容易打滑以外,還容易爆胎。

因為有些人不捨得換輪胎,花紋磨平了還在用。

導致輪胎的整個胎面都變薄了。

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

這時候路上的一個小石頭都能壓穿孔。

我自己以前新手的時候就是不懂,結果輪胎磨損到帘布層了都沒換,被一個立起來的樹枝就給戳破了。

一定要注意啊。

看下圖。

開了6年車才知道:原來高速上爆胎是可以預防的,都是真心話 -

輪胎磨損到花紋內部的這個凸起時,就要換。

這是硬指標,沒有什麼商量的。

第六,不要貪便宜用了翻新輪胎

這個我覺得不用過多介紹了。

但凡是翻新的東西,那肯定都是沒有新的質量那麼好。

平時咱們買個翻新的車無所謂,但輪胎和安全掛鈎。

翻新輪胎一定要杜絕,而杜絕的方法很簡單:不要貪便宜!

最後

賺錢不易,能省則省這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優良傳統。

浪費可恥。

但這個習慣不適和用在車上。

把上面這6點都做好了,雖然不能百分百預防爆胎。

但能大大降低爆胎的概率,甚至一輩子也不會遇到爆胎的情況。

一條輪胎幾百到上千元,一次爆胎的修車費可能就過萬,而且生命無價啊。

這份投資,是你對家人最負責任的愛。

大家能明白小李的意思嗎?

如果覺得小李講的有用的話,不要忘了點贊轉發,讓更多的人看到這篇文章,謝謝大家了。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