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估值百億,英偉達、AMD大佬,搶奪“國產GPU第一股”

文|數讀社

2020年,上市公司和而泰參與投資了一家初創公司。

懂技術的劉建偉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和而泰只參與了早期的兩輪就沒再跟投。

讓和而泰沒想到的是,這筆投資在5年後,給公司的股價打了”雞血”。 4天3個漲停板,促使股價一年上漲接近兩倍。

這家公司名為摩爾線程,目前已完成上市輔導,有望成為”國產GPU第一股”。

摩爾線程之外,沐曦股份同樣完成過會,燧原科技和壁仞科技也已在路上,國產GPU熱潮襲來。

中國版英偉達、AMD

2022年,在摩爾線程的發布會上,創始人張建中的身著一身黑色皮衣登場,這一幕讓人很難不聯想到英偉達CEO黃仁勳

張建中的身著一身黑色皮衣登場

事實上,張建中與英偉達有著深厚的淵源。

畢業於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的張建中,曾在戴爾、惠普等IT巨頭任職。 2006年,張建中加入英偉達,一待就是14年。

張建中擔任英偉達全球副總裁和大中華區總經理,主要職責是開拓英偉達GPU的中國市場。

在他的參與下,英偉達在國內的市佔率從2008年的不到50%,提升到了2020年的80%。他是英偉達的”封疆大吏”,也是黃仁勳十分倚仗的高管之一。

2019年,國內掀起了芯片創業的第一輪浪潮。張建中離開英偉達創立摩爾線程。如此高級別的高管離職,並且成為競爭對手,黃仁勳”放虎歸山”。

另一邊,幾乎是同一時期,陳維良告別了老東家AMD。

在AMD,陳維良主要負責GPU設計及產品研發,主導並完成15款高性能GPU產品的流片與量產,離職時擔任AMD上海公司高級總監,已在AMD工作了十餘年。

與在英偉達、AMD”十年磨一劍”的狀態不一樣,張建中、陳維良創立摩爾線程、沐曦股份後幾乎是”跑步”往前趕。

2020年6月創立的摩爾線程,12月拿到天使輪融資。百天長成獨角獸,Pre-A輪融資額數十億元。不到300天誕生首款GPU芯片。

6月,摩爾線程IPO申請受理,短短88天完成過會,跑步進入科創板。

沐曦股份成立僅2個月就完成近億元天使輪融資,在短短兩年半時間,經曆七次增資、八次股權轉讓。

從誕生之日起,這兩家公司就是眾星捧月的焦點。究其根本,與英偉達、AMD密切關聯的團隊是關鍵原因。

在摩爾線程,除了張建中,整個高管團隊都與英偉達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聯合創始人周苑,曾任英偉達市場生態高級總監。

聯合創始人、董事、副總經理張鈺勃,在英偉達任GPU架構師,工作了4年。

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王東,在英偉達任銷售總監。

副總經理宋學軍,在英偉達任高級銷售經理,工作了近7年。

副總經理楊上山,在英偉達擔任了8年的GPU架構師。

在沐曦股份,陳維良創業時帶走了AMD兩位高管——彭莉、楊建。

彭莉是AMD全球首位華人女科學家,歷任AMD首席SOC架構師、系統架構師、GFXIP架構師等職務。

楊建則是AMD大中華區第一位科學家,後來在華為技術和華為海思擔任架構師。

可以說,摩爾線程與英偉達,沐曦股份與AMD有著強關聯關係。這個關係,在當前階段的確充滿了誘惑力。

在上市前,不少機構為押注上市後的流動性溢價,不惜高價向原有股東收購老股。

2025年1月至2月,摩爾線程發生了9筆股權轉讓,包含厚雪資本、深創投、溫州科信等。其中,溫州科信與海松資本的股權轉讓價格達到了74元。

沐曦股份IPO申報前的12個月裡,沐曦股份新增了近百位股東。其中,在今年2月和3月的增資中,沐曦股份新增超80個股東。

IPO發行前,摩爾線程融資估值達298.45億元,股東數量多達82家。沐曦股份股東124個,估值高達210.71億元。

作為創始人,張建中和陳維良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其中,張建中直接和間接控股比例合計為36.36%。按照持股比例推算,其身價已經超過百億。

除了创始人,早期的投资人也将赚得盆满钵满。摩尔线程的天使轮股东”沛县乾曜”,上市前持有月1700万股,起初只对摩尔线程投资了190万元,按照目前的估值,其持有的股份已经达到12.68亿元,翻了667倍。

可以料想,這將又是一場資本盛宴。

情緒價值

“國產GPU”的故事充滿著吸引力。

沐曦股份主打AI訓練和推理、通用計算與圖形渲染領域。產品矩陣包括用於智算推理的曦思N系列GPU產品,用於訓推一體和通用計算的曦雲C系列GPU產品,以及用於圖形渲染的曦彩G系列GPU產品。

摩爾線程走的是全功能GPU發展路線。不僅擁有面向消費類的GPU顯卡,也有面向企業級的專業圖形加速卡、面向服務器的智算卡和圖形加速卡,以及SoC產品(系統級芯片)。

摩爾線程每年推出一代GPU架構芯片,至今已推出”蘇堤””春曉””曲院””平湖”四代芯片。是國內為數不多在B端和C端均有佈局的國產GPU企業。可以說,摩爾線程就是致力於成為”中國版英偉達”。

AI智算領域,摩爾線程的誇娥(KUAE)千卡智算集群,已能支撐千億參數大模型訓練。

圖形加速產品方面,專業級包含MTT S3000/S2000/S1000等系列,以及一體機等解決方案。

桌面級則是MTT S80/S70/S50/S30/S10/X300/X100等系列顯卡。 2022年,摩爾線程推出了第一款國產遊戲顯卡MTT S80,成為首款支持DirectX 12的國產顯卡,可流暢運行《黑神話:悟空》等3A大作。

SoC產品方面,2024年,摩爾線程推出了智能SoC芯片”長江”。

最重要的,摩爾線程也推出了自己的”CUDA”架構,命名為MUSA架構,集成AI計算、圖形渲染、科學計算、視頻編解碼四大引擎。

兩家公司都處在高速增長期。

2022年-2024年,沐曦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42.64萬元、5302.12萬元、7.43億元,今年一季度,其營收3.2億元,僅一個季度就逼近了去年營收的一半。

摩尔股份增长更加显著。2022年至2024年,摩尔线程营业收入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和4.38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8.44%。

今年上半年,摩爾線程實現營收7.02億元,半年營收超過了此前三年。可以確定,摩爾線程正處於快速增長期。

隨著營收增長,各項指標都在逐漸變好。

2024年,摩爾線程AI智算產品毛利率達90.7%,公司總毛利率從2023的26%上升到2024的71%。已經初步具備了英偉達的毛利水平。

公司的盈利模型非常清晰,其淨虧損從2022年的18.40億元,縮減至2023年的16.73億元,2024年進一步收窄至14.92億元,2025年上半年為2.71億元。

兩家公司給出了非常積極的預期。沐曦股份預計今年1-9月,營收將同比增長437.36%至464.23%,預期到2026年實現盈虧平衡。

摩爾線程的招股書披露,2025年6月底已在洽談訂單合計超20億元。預計2027年可實現較高幅度業績增長,並且最早可於2027年實現合併報表盈利。

在這些積極因素與當前AI火熱行情的共同作用下,摩爾線程與沐曦股份所獲得的高度關注,很大程度上源於市場情緒與未來預期。

在情緒價值之外,國產GPU公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想辦法,活下來

現階段將摩爾線程、沐曦股份與英偉達、AMD對比是不公平的。

以MTT S80顯卡為例,摩爾線程號稱對標英偉達3060系列,這是英偉達2021年的產品。

即便如此,相比於英偉達成熟的產品,MTT S80在明暗表現、光線追踪、畫面幀率上,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MUSA短期內也沒有挑戰英偉達CUDA的能力,因此,摩爾線程選擇曲線救國。

MUSA與英偉達CUDA生態兼容,能自動轉換英偉達的CUDA代碼,大幅降低用戶切換成本。這些說到底還是為了CUDA做出的妥協。

畢竟,摩爾線程剛剛成立5年,相比於”滿級村大佬”,現階段更多應該考慮如何活下來。

在回復問詢時,摩爾線程表示,在國內GPU市場中的份額佔比則低於1%。摩爾線程還沒有太多受追捧的產品,也沒有那麼多客戶。

沐曦股份同樣如此,其僅有訓推一體芯片曦雲C500系列單一產品能夠形成規模收入。

兩家公司都處在高投入、高虧損、波動性大的階段。

2024年,摩爾線程AI智算業務從無到有,拔地而起貢獻收入3.36億元,佔比77.63%。今年上半年,AI智算創造營收6.65億元,佔比進一步增加到94.85%。

這同時也凸顯出摩爾線程營收結構還很單一的問題。 To C市場並未得到檢驗,是AI風口讓摩爾線程的”平地一聲雷”。

大客戶依賴度較高,並且集中度是一直在加深。上半年,摩爾線程前5大客戶貢獻營收98.29%,其中第一大客戶貢獻56.63%,半壁江山靠一家客戶維繫。今年1-3月,沐曦股份前五大客戶佔比達到88%。

GPU是一個高投入、技術壁壘清晰的賽道,對研發投入度要求極高。

2024年,摩爾線程研發費用率高達310%,沐曦股份為121%。也就是說,兩家公司營收完全無法覆蓋研發投入,處於純燒錢狀態。

隨著營收增長,情況會有所好轉,但摩爾股份的研發費用率依然高達79%,沐曦股份則降至68%。短期內,兩家都很難達到自負盈虧的狀態。

即便跑步前進,摩爾線程、沐曦股份前方依然需要中國產業鏈的支持。

摩爾線程、沐曦股份採用業界通用的Fabless,即無晶圓廠模式,只負責研發和設計,生產製造環節交給專門的晶圓廠代工。

可預見的未來,摩爾線程、沐曦股份真要講成”中國英偉達、AMD”的故事,不但需要自身技術突破,還要等待中國產業鏈的技術突破。

當然,摩爾線程、沐曦股份並不一定非要去跟英偉達、AMD掰手腕。事實上,搶到”國產自主可替代”的市場機遇已經足夠。

AI產業仍然處於發展早期,GPU芯片處於明顯的供不應求。 1-3月,沐曦股份的產銷率達到132%。這個機遇不是虎口奪食,而是吃肉喝湯的關係。

這也是現階段衝刺上市的關鍵。趁著行情火爆,上市可以補充資金、擴大影響力,一旦市場追捧,可以獲得更多樣的融資渠道,有更多的機會搶占客戶。

目前,”國產GPU四小龍”都在加緊IPO進程。燧原科技、壁仞科技於去年8月和9月發布了輔導備案報告;沐曦股份、摩爾線程正在努力爭搶”第一股”。相比挑戰巨頭,摩爾線程、沐曦股份要與客戶的需求賽跑,與同一水平線的同行賽跑。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