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反水了! ASML、荷蘭光刻機供應商相繼宣布,外媒:事情鬧大了!

美國國會2025年10月甩出一份報告,直指ASML等企業2024年向中國賣了380億美元的半導體設備,說這幫了中國的軍工大忙。報告呼籲全面封堵深紫外光刻機出口,結果ASML和荷蘭供應商沒買賬,公開表態要按本地法規繼續供貨,外媒一看,趕緊發文說局面徹底失控。

中國市場對他們來說就是塊大蛋糕,佔了ASML三季度銷售額的42%,誰敢輕易扔了?這波操作也暴露了美歐在供應鏈上的分歧,美國想一刀切,歐洲企業卻得顧自家飯碗。

美國施壓ASML對華出口禁令

美國國會這份報告來得不是時候,正好趕上全球芯片需求回暖。報告里數據擺得明明白白,2024年ASML向中國出口的深紫外浸沒式光刻機佔其總銷量的70%,比2022年的26%翻了好幾倍。他們把這事兒上升到國家安全高度,說這些設備最終流向中國軍工企業,呼籲歐盟聯手全面禁售。

華盛頓的議員們顯然是鐵了心要卡脖子,報告一出,ASML股價當天就跌了4%,從650歐元滑到620歐元左右。這不光是衝著ASML去的,還點名了東京電子和Lam Research這些盟友企業,說他們也賺了中國的大頭,2024年東京電子對中國營收佔比44%,Lam Research 42%,KLA 41%。

美國總愛用出口管制當武器,從2018年的華為事件到現在的芯片戰,層層加碼。可問題是,供應鏈不是他們一家說了算。 ASML總部在荷蘭,審批權掌握在荷蘭政府手裡,早從2023年9月起,荷蘭就推出了數據豁免機制,讓出口細節模糊處理,官方統計對華出口才2.53億歐元,實際營收卻高達89億歐元。

報告還挖了供應鏈的牆腳,說非美企業管制鬆散,ASML的深紫外系統賣得飛起。中國企業從中芯國際到華為,都在用這些設備推進28納米甚至更先進的製程。美國這是在逼歐洲選邊站,可歐洲經濟正靠中國拉動,2024年中國成了歐盟最大貿易夥伴,半導體進口更離不開東方訂單。 ASML高管彼得·溫寧克在回應中直言,公司會遵守荷蘭法律,現合同照舊執行,不會因外部壓力中斷對華交付。

態度明擺著是給美國下馬威,外媒如路透社和彭博社跟進報導,說歐洲巨頭集體轉向,美歐協調機制面臨考驗。

荷蘭供應商堅持繼續供貨中國

ASML不是孤軍奮戰,它的供應商鏈條才是關鍵。德國蔡司作為光學鏡片大頭,2025年財報會上直接攤牌,說會持續為ASML深紫外系統供貨,首要準則是遵守德國法律。面對美國報告的施壓,蔡司沒退縮,早2024年美國啟動供應鏈調查時就公開聲明,不受外部影響,繼續履約。

荷蘭本土中小企業更接地氣,這些給ASML做精密軸承和機械部件的廠商,表面上點頭管制,實際玩兒轉了合規邊緣球。物流路線改道,先運東南亞中轉倉庫換包裝,再發中國,合同里加商業保密條款,交貨細節不外洩。

優先級也調了,本來給歐洲客戶的部件,先緊著中國訂單走。中國市場是他們的生存根基,內部人士直言,丟了中國客戶就得破產。

荷蘭政府自己也搖擺不定。 2023年9月數據豁免幫ASML隱身,2024年收緊部分機型許可,2025年9月底又凍結中資控股的安世半導體。安世70%產能在中國,荷蘭以國家安全為由凍結運營一年,中國商務部10月14日立刻反制,限制安世及其分包商芯片出口。

這下歐洲車企慌了,大眾和寶馬芯片供應斷檔,交付週期拉長一個月。荷蘭這操作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剛凍結完中資企業,ASML業績就靠中國反彈,本土車企卻哭著要芯片。

外媒炸鍋了,《金融時報》說供應商鏈條集體反水,封鎖努力泡湯;CNN直播間直呼事情規模超預期。 ASML股價雖反彈到630歐元,但交易量激增,市場動盪明顯。荷蘭外交部發言人回應美方,說維護本土企業是底線。

中國反制稀土管制影響全球鏈

中國反制來得快準狠。 2025年10月9日,商務部出台稀土出口審批新機制,含中國稀土成分超0.1%的磁體都要審批。光刻機的光源、鏡頭、雙工件台三大核心部件,尤其是高NA極紫外系統,全靠高純度稀土。

荷蘭企業急忙去東南亞、日本找替代,可提取技術跟中國差一截,純度更別提。 ASML嘴上說庫存充足,實際設備交付已延遲,供應鏈成本漲了不少,長期斷供風險擺在那。

安世事件是導火索。荷蘭10月13日用冷戰時代法律接管中資安世,確保歐洲芯片供應。中國這邊10月14日追加措施,禁安世中國子公司和分包商出口芯片。這直接卡了歐洲脖子,大眾、寶馬生產線卡殼,供應商忙著找備用。荷蘭政府和安世趕緊說會和中國談判求豁免,可局面已變。美國一看不對勁,追加100%關稅和軟件出口管制,回應中國稀土限令。貿易戰升級,全球鏈條繃得更緊。

中國技術突圍讓這事更有看頭。華為和中科院聯手搞的極紫外原型Hyperion-1已進試產,用LDP技術繞傳統路徑,效率提升一倍多。中芯國際靠多重曝光試產先進芯片,華為自主芯片裝上新手機,沒極紫外也往前走。上海微電子的量產機型成本低、交付快,已搶了ASML不少份額。稀土管制是維護國家資源安全的必要舉措,中國占全球稀土供應80%以上,早該管嚴了。

格局變了,半導體不再是美歐控技術、中國當市場的老路子。荷蘭政府左右為難,不敢得罪美國,又怕丟中國市場,還得靠稀土續命。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