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奧迪今年導入了以品牌全新 PPE 純電平台打造的 Q6 E-Tron SUV 展現其對電動車市場的企圖心,作為品牌首款採用新一代電子架構(E3 1.2)的量產車型,其科技配備自然是堆好堆滿。但對於車輛工藝基礎的駕馭感受,能夠滿足現在口味愈來愈重的消費者嗎?這次我們就找來了車系性能當家 SQ6 e-tron 來探索 奧迪 S性能車系在新平台下的本質。

SQ6 e-tron作為 S 車系的底蘊
綜觀 SQ6 e-tron 的基礎數據,前軸非同步式 275 Nm、後軸同步式馬達 580 Nm 一共能輸出 489 ps 馬力,以一輛掛上了「S」性能代號的車款,並沒有刻意追求「電動車」唾手可得的誇張數據。而是在整體配套、駕駛節奏與日常使用感之間,找到一個平衡的中間值。

在進入駕駛座,將駕駛模式切換至 Dynamic 一腳油門(電門)下去的同時,有著雙馬達組成的 quattro 電子智慧四輪驅動,也牢牢地將輪胎抓住地面,車輛隨即以「線性」的速度提升彈射出去,4.4 秒就能完成零百加速。
不過實際體驗後不難發現,有別於 同平台的 Porsche Macan,SQ6 e-tron 在體感上的刺激仍舊是稍微友善一點。

其實我心中始終有個疑問「電動性能SUV到底誰要買?」需要空間載人的情況下還得怕踩踏太過用力,亦或是車輛重量慣性、車身懸吊導致乘客不舒服,選一般版本的車型就好了吧?

但在試駕完 SQ6 e-tron 後這樣的信念卻開始動搖了,除了強大且線性又順暢的動力輸出外,能夠有平穩且安定的動態更是令人驚豔,在 SQ6 e-tron 標配的氣壓懸吊在不同模式下能夠主動調整高度,在高速移動的同時穩如泰山,低速時的回饋反應也相當柔和。

這套氣壓懸吊雖然是掛上 S 銘牌,但若要與同平台的 Macan 相比,其在回彈的處理、以及整體車輛在多彎上的重心轉移,確實沒有那麼的「運動感」。不過這也回歸到 Q6 e-tron 車系的原生目標,並不是將操駕擺上第一,而是在一輛闔家適宜的 SUV 上多了那份「性能味」,不會為了操控而犧牲舒適性。

轉向手感方面,SQ6 e-tron 的轉向比例與車速連動,低速時轉向輕盈,高速則提供較佳回饋,配合車寬與重心設定,能夠在市區或山路提供不錯的車身控制感。特別是在連續彎道中,車頭反應雖不至於靈敏,但整體動態協調,重心轉移過程順暢,不會有笨重或延遲的感受。,在2,350 kg的車重驅使下,SQ6 e-tron 的安定感還得歸功於 Audi 的調校功力。

動能回收系統採智慧調整,駕駛可依個人偏好使用方向盤後方播片暫時動能回收強度,整體收油時的拖曳感順暢,對日常駕駛較為友善。若要使用單踏板模式,就必須將檔位排至B檔即可。

而 SQ6 e-tron 搭載總容量 100 kWh(可用94.9 kWh) 的電池組,WLTP 最高續航里程 598 km。並支援最高 270 kW 的快速充電。為了充電便利,車身左右兩側都設有電動開闔充電孔,駕駛座側支援 CCS2 快充,副駕駛座側則為交流電慢充插孔。


新世代數位座艙 科技滿點
這組數位座艙從先前本站試駕的 Q6 e-tron 以及近期上市的 A5 上皆是相同概念,包括整組的OLED 11.9 吋數位儀表與14.5 吋中央觸控螢幕,另外還標配副駕LCD 10.9 吋駛娛樂螢幕。貫穿儀表台的 1.1 公尺氣氛燈(Interaction Light)也可提供光訊提醒。


這樣華麗的組合頗具水準,整體介面操作流暢,UI (使用者介面)設計較過往 MMI 系統更直覺,與現今主流消費者使用習慣更為貼近。觸控回饋與功能分層邏輯也較過去 Audi 系統更明確。但未來還是希望 Audi 能把一些實體按鈕加回去,操作上也更為便利。

而不得不說,在中控螢幕眾多選單中,最吸引我的莫過於能夠自由設定多達8種個人化燈光樣式。尤其在 SQ6 e-tron 標配OLED 2.0尾燈後,與 Matrix LED矩陣式頭燈都能有 8 組樣式可選,每天輪流換一組也可以換個心情。

而副駕螢幕則可觀看YouTube以及使用MMI系統認可的App,當然玩個遊戲也是OK的,只是要注意在行駛時會不會出現頭暈的狀況。


SQ6 e-tron 標配的 AR HUD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則是科技力的展現,高互動性 AR 功能,如前方車輛指示、導航方向箭頭及隨車速調整顯示大小,還會跟著車速做視距變化等。不過這樣華麗的顯示模式,對於我來說在某些方面就會顯得太過於干擾,譬如安全車距的顯示,在平日易塞車路段就建議在選單裡單項取消。


即便有了這樣如電玩遊戲體驗般的 HUD ,可惜的是 Audi 原廠目前程未開放亞太地區的車道置中功能,僅有車道偏離警示。在使用ACC 主動式定速巡航不免有些遺憾。


在配備層面,車內搭載 Bang & Olufsen 音響系統,提供沉穩細緻的音場表現,適合長途旅程使用。中控台下方也有無線充電板與兩組Type C充電孔。

座椅則為 S 專屬運動化設計,材質使用 Dinamica 麂皮混搭真皮,加上菱格紋設計,提供良好包覆性與支撐性。此外,標配雙前座電動調整,並附有駕駛座記憶功能。更升級搭載雙前座電動腰靠與側翼支撐氣動調整,並內建表現相當出色的按摩功能。


後座空間對成年人仍屬充裕,並配有獨立空調出風口與座椅加熱功能,提升整體乘坐舒適度。試駕車還選配了要價62,000元的全景天窗,增加車艙視野開闊度。


運動化外觀吸睛 黑化更顯對比
從外觀來看,SQ6 e-tron 搭載多項專屬的 S 外觀套件,即便輪廓與 Q6 e-tron 相近,但透過細部飾材的變化營造出明顯的性能辨識。包括 B 柱上的 SQ6 車型徽飾、車尾 S 銘牌,以及足下配置的 21 吋 Audi Sport鋁圈,皆是 SQ6 e-tron 的專屬識別特徵。



一般來說,配備的鋁合金車頂架與 S 專屬霧銀色車側後視鏡蓋,水箱護罩外框與下氣壩等處都會以霧銀飾條點綴,但此次試駕車則加選33,000元的進階黑化套件,包含黑色高光澤處理的車頂架、後視鏡蓋與四環廠徽,車身下包圍亦全面黑化,整體視覺感更趨銳利,與標配車型在氣質上有所區隔。


SQ6 e-tron 標配 Digital OLED 尾燈與 Matrix LED 矩陣式極光頭燈,具備數位光型變化功能,前後總共可設定多達八種光型動畫。整體而言,SQ6 e-tron 在外觀與燈光配置上展現出應有的旗艦定位,且綜觀同級競品,並沒有如此運動化外觀的車型。

駕馭與日常的平衡點
當電動化浪潮席捲而來,駕駛樂趣與性能表現似乎逐漸讓位給科技與效率,但 SQ6 e-tron 的出現,則像是 Audi 給出的答案,在不犧牲實用與舒適的前提下,仍然保留了一輛性能 SUV 該有的駕馭感。它或許不是最激進、最狂放的電動性能代表,但卻是最貼近日常、最能兼顧家庭需求與個人駕馭樂趣的選擇之一。未來若你想在科技感與駕馭感之間找到平衡,SQ6 e-tron 值得被納入考量。這是一輛讓你願意每天開著出門、也能在假日放縱一下右腳的電動 SUV。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