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態電池多年來一直是電動車領域的一大承諾。車迷和專家都曾預測,它將使目前的電池化學技術,如磷酸鐵鋰(LFP)和鎳鈷錳(NMC)電池,變得幾乎過時。只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仍在等待這項突破性技術的實現。
儘管如此,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們並未放棄。來自外媒Carscoops的消息,BMW、Mercedes-Benz和Stellantis等公司繼續投入資源開發固態電池技術,被單次充電可續航超過1,000公里(621英里)的電動車前景所吸引。
BMW最近開始在慕尼黑測試一款特別改裝的i7原型車,該車搭載了來自美國公司Solid Power的大尺寸固態電池芯。這些電池芯使用硫化物基電解質,未來將應用於BMW的Neue Klasse車型。然而,這些車輛的量產要到2030年代才會開始。

BMW的同城競爭對手Mercedes-Benz也在開發自己的固態電動車。他們於二月開始對一輛改裝後的EQS進行實際道路測試,該車搭載來自Factorial Energy的電池,Mercedes與這家公司已合作多年。
根據外媒Auto News報導,這款新電池的能量密度將比目前的電池組高出25%。它也將更輕、更緊湊。根據Mercedes電池開發主管Uwe Keller的說法,這也將影響未來配備固態電池組的Mercedes車型設計。
「這些好處不僅能帶來更長的續航里程,還會影響車輛設計,例如車身架構。固態電池芯也不太容易過熱。」Uwe Keller表示。

Stellantis也在積極推動固態電池上市。與Mercedes一樣,他們也與Factorial Energy合作,並將於2026年開始測試。Stellantis技術研究高級副總裁Anne Laliron表示:「固態電池是電池化學領域的北極星」,它讓汽車品牌可以在「更長續航里程或更少材料之間做出選擇,而兩者都能降低成本和碳足跡」。

雖然Stellantis何時會將這項技術應用於量產車型尚不清楚,但Toyota和Nissan都相信他們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將固態電池商業化。Toyota的目標是2027年量產,而Nissan則表示可以在2028年推出固態電池。然而,考慮到Nissan目前面臨的困境,被延遲推出應該是意料中的事。

原文轉載來自:源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