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平台:冷眼奢華觀察站
時尚媒體訊:當時間不僅能被看見,還能被聽見,甚至能預知未來的日月輪轉,這本身就是一種近乎魔法的技藝。如果這份魔法還深深植根於延續千年的中華文明,那它所承載的,就遠不止於齒輪與彈簧的精密運轉了。在瑞士品牌長期佔據聚光燈中心的復雜制表領域,一個來自中國的名字——海鷗表,正以其近七十載的探索積澱,悄然奏響一曲融合東方智慧與頂尖技藝的“龍首磬音”。這不僅僅是一款集陀飛輪、萬年歷、三問三大復雜功能於一身的腕表,更像是一份寫給中國制表歷史,乃至中華文明的深情長信。
故事的开端,總伴隨着突破的勇氣。回望世紀之交,高端復雜機械機芯技術幾乎被少數幾個國家牢牢掌握。海鷗表,這個自1955年便开始書寫中國腕表歷史的品牌,並未安於現狀。從2005年啓動兩問機芯設計,到次年首枚兩問表問世;從2007年攻克三問技術壁壘,到2008年將三問與萬年歷巧妙疊加;直至2009年立項挑战“三合一”超復雜功能,最終誕生出震驚業界的ST9250機芯——這枚擁有435個精細零件的“中國心”,不僅讓陀飛輪的旋轉之美、萬年歷的恆久之序、三問報時的清脆之音在方寸間和諧共存,更一舉打破了國外品牌在這一領域的長期壟斷。這不僅是海鷗表的技術裏程碑,更是中國制表業向世界高級殿堂邁出的堅實一步。
然而,“龍首磬音”的魅力,遠不止於其令人驚嘆的復雜內核。它更是一次對中華文化美學的深度挖掘與現代表達。腕表設計的核心靈感,源自一種古老的禮樂之器——“磬”。這種遠古時期的石制樂器,不僅用於奏樂,更是等級與禮制的象徵,與鐘鼎合鳴,構成莊重肅穆的“金石之音”。《詩經》中“既和且平,依我磬聲”的記載,印證了其在古代禮樂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海鷗表巧妙地將“磬”的意象與腕表的三問功能相連。當你推動表殼側緣的撥杆,腕表便會以三種不同音調的清脆聲響,依次報出時、刻、分,如同遠古磬音穿越時空而來,在腕間奏響時間的樂章。這不僅是功能的實現,更是一種意境的營造,一次對“禮樂上國”古老文明的致敬。
展開全文
目光流轉至表盤,更深層次的文化印記徐徐展开。盤面獨特的紋理,其靈感汲取自四川金沙遺址出土的商周時期“銅龍首形器”。這種造型簡練又略帶誇張的青銅龍首,圓眼張口,據信是古蜀國祭祀禮儀中的重要器物。在中國古代,青銅器本就是禮制的載體,而“龍首”造型更是象徵着至高的權力和等級。將這份來自三千年前的威嚴與神祕,轉化爲表盤上細膩的肌理,無疑爲腕表增添了濃厚的歷史底蕴。
時間的記錄方式,同樣充滿了東方智慧。表盤上所有的時間指示,包括月份、日期、星期乃至月相盤上的“新月、滿月、殘月”,均採用了“小篆”字體。這種由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推行的文字,不僅是中國文字發展史上的裏程碑,其勻稱優美的线條本身就極具美學價值。12點位的閏年與月份盤,3點位以小篆數字標記單數的日期盤,9點位的星期指示,以及6點位那輪飾有北鬥七星、標注着篆書月相的迷人月相盤——它們共同構成了萬年歷功能的可視界面。這意味着腕表能自動區分大小月、識別閏年,在無需手動調校的情況下精准顯示日期信息,直至遙遠的未來,真正體現“萬年”之意。陀飛輪裝置則在表盤下方優雅旋轉,以其精密的機械之舞,抵消地心引力對走時精度的影響。
從機芯的自主突破,到設計語言的文化尋根,“龍首磬音”陀飛輪、萬年歷、三問三合一機械腕表,無疑是海鷗表在其70周年之際,獻上的一份厚禮。它不僅展示了品牌作爲“中國機械腕表集大成者”的技術實力,更體現了將千年中華文明智慧融入現代時計的探索雄心。它證明了,頂尖的制表工藝並非遙不可及,東方的美學意境同樣可以在腕間的微觀世界裏綻放異彩。
當清脆的報時聲在耳畔響起,當小篆字符在眼前流轉,當陀飛輪不知疲倦地旋轉,這枚腕表所承載的,早已超越了計時本身。它是一枚“時間信物”,連接着過去與現在,東方與世界,技藝與文化。一枚腕表,究竟能承載多少歷史的厚度與創新的勇氣?或許,當你細細品味這枚“龍首磬音”時,心中已有了答案。這份獨特的東方韻味與匠心獨運,或許值得我們靜心欣賞,並分享這份來自東方的時計之美。而那穿越千年的磬音,又是否在你心中敲響了回響?
撰文/時尚媒體 實習編輯 蘇曉瑩
校對/時尚媒體 實習編輯 彭晴
冷眼奢華觀察站 | iLuxureport
唯物質主義精神家園,中國第一個用谷歌眼鏡採訪的自媒體
在微信上搜索 iLuxureport, 與主頁君一起冷眼奢華
標題:時尚媒體|海鷗表龍首磬音:國表三合一巔峰|廣州時尚媒體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