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躋身“萬億”俱樂部 溫州這場新聞發布會信息量很大

潮新聞 記者 周琳子

過去五年,溫州經濟總量連續跨越8千億、9千億元兩個台階,今年預計可以突破1萬億元,“十四五”經濟增量接近3千億元;佔全省份額提升至10.8%左右,2024年經濟總量排名躍升至全國城市第28位,排名提升2位;常住人口達到985.2萬人……11月26日上午,溫州市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的首場發布會正式舉行。會上發布了溫州五年發展成就。

即將躋身“萬億”俱樂部 溫州這場新聞發布會信息量很大 -

鄭鵬 攝

推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大孵化器集群突破1000萬方

這五年,溫州以高水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牽引,推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新質生產力煥發強勁動能。市委市政府聚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深化教科人一體化改革,率先成立人工智能局,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着力開闢新賽道、催生新動能。

持續推動創新發展動能增強。國家創新型城市進入全國前30%,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提升至2.76%,超過全國平均。高能級平台加速崛起,大孵化器集群突破1000萬方。“一港五穀”積蓄成勢,中國數安港獲全國唯一6項國家基礎設施“大滿貫”。習近平總書記複信肯定溫州肯恩大學辦學成效。連續七年成功舉辦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溫州城市人才吸引力從全國第28位上升到第20位、科技創新競爭力排名從全國第32位上升到第26位。

穩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5+5+N”產業加快培育,製造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培育形成電氣、新能源兩個3千億級產業集群,電氣產業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新能源產業“核風光水蓄氫儲”全鏈條加快構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2020年的5963家擴容至9357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772家,工業增加值突破30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進一步提升。開工全國首個深遠海風電示範項目和浙江(華東)深遠海風電母港項目。

實施“強城行動”

“強城”項目完成投資超3500億元

這五年,溫州部署實施“強城行動”,全面鋪開“五城三園”建設,城市品質能級蝶變躍升。市委市政府堅持推進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快市域一體化發展,聚力做大做強都市區主中心,提升發展溫州都市圈。

省委常委會會議專題研究溫州工作,賦予溫州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極”的新使命新定位。溫州加快構建“一主一副兩城多點”城鎮空間結構,中心城區規劃控制範圍從980平方公里擴容至2622平方公里。謀劃實施“強城行動”項目1674個,建成662個,完成投資超3500億元。綜合立體交通網提檔升級,全市公路總里程已突破1.5萬公里,躍居全省第二。杭溫高鐵、市域鐵路S2線、甌江北口大橋等建成通車,溫福高鐵、市域鐵路S3線相繼開工,機場三期項目前期取得突破。

打造共同富裕示範區市域樣板

平陽、永嘉、蒼南調出山區26縣

這五年,溫州以“千萬工程”牽引城鄉融合發展縮小“三大差距”,幸福溫州更加可感可及。市委市政府始終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核心發展目標,開展共同富裕市域樣板攻堅行動,切實解民憂、惠民生、暖民心。

溫州穩紮穩打促共富,城鄉區域更加協調均衡。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20年的54025元提升至2024年70829元,城鄉收入倍差從1.96縮小至1.84。聚力打造山海協作升級版,山區5縣GDP年均增速高於全省平均,平陽、永嘉、蒼南調出山區26縣。

溫州系統推進全齡友好型社會建設,連續6年蟬聯“最具幸福感城市”。深入實施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率全省之先啟動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累計實施十個方面民生實事共258項,打造了“明眸皓齒”等全國品牌,首創百姓健身房模式全國推廣。尤其是大家都關心的“一老一小”方面,實現全市養老機構醫療服務全覆蓋,建成老年助餐服務點1000多家;連續四年將托育建設列入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托位數達到4.5萬個。紮實推進“職業友好型城市”建設,“十四五”累計城鎮新增就業超55萬人。

打造高能級開放強市

溫州港貨物吞吐量有望突破1億噸

這五年,溫州堅定不移扛起改革開放“探路者”使命擔當,發展活力持續迸發。市委市政府堅持先行先試、系統集成,再造“深化改革看溫州、內外融通數溫州”新景象。

溫州奮力爭當新時代改革先鋒。新時代“兩個健康”先行示範經驗全國推廣,完成全國“兩個健康”的首次立法探索,入選首批全國民營經濟示範創建城市,“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排名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創新實施“數據得地365”預評審機制,做法入選全國營商環境創新實踐十大案例。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獲國務院批複同意。

溫州推進開放格局系統性重塑。聚焦“平台提能級、樞紐建強、模式創新”三件大事,着力打造高能級開放強市。金麗溫開放大通道納入全國優化區域開放布局,溫州口岸樂清灣港區正式實現擴大開放。積極打造近洋航運中心,累計開行近洋航線18條,溫州港貨物吞吐量有望突破1億噸。中歐班列開行超400列,浙江首條TIR線路在溫首發。航空、海港口岸實施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成為全省唯一擁有2個過境免簽口岸的城市。推動外貿提質擴量,對外貿易夥伴拓展至222個國家和地區。

傳承城市千年文脈

榮獲“東亞文化之都”

這五年,溫州切實擔負起新時代文化使命,加快建設高水平文化強市,甌越文化新魅力進一步彰顯。市委市政府堅定實施“文化+”戰略,提升城市文化辨識度,推動人文精神與城市氣質相得益彰。

溫州傳承城市千年文脈,持續推出《溫州大典》等一批標誌性成果,溫州學研究相關著作出版達到700餘部。榮獲“東亞文化之都”、獲評全國第三座“中國工藝美術之都”,朔門古港遺址、泰順廊橋、礬礦遺迹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海絲城市大會、世界溫州人大會、央視戲曲春晚吸引全球目光,戲曲春晚的報道海外閱讀量突破1.4億人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參與、支持下,辦賽、興城交出高分答卷,舉辦足球、龍舟等重大賽事超500場。溫州健兒在巴黎奧運斬獲3金2銀1銅、杭州亞運勇奪18金5銀2銅,金牌數全國地級市領先。

打造“美麗中國”溫州樣板

去年累計發電量首超全社會用電量

這五年,溫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奮力打造“美麗中國”溫州樣板,美麗溫州新境界進一步提升。市委市政府堅持打好生態牌、走好綠色路,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

溫州全面開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綠色發展底色更加亮眼。獲評“國際濕地城市”,奪得“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無廢城市”建設經驗全國推廣,城市水質指數排名位列全省第3,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全省前列。發展方式加快向綠色轉型,單位GDP能耗水平穩居全省第2位。可再生能源裝機快速攀升,佔比從23%提升到41%;去年溫州累計發電量達665億度,首次超過了全社會用電量,實現了從電力輸入到輸出的歷史性轉變。經過五年努力,“水更清了,天更藍了”成為越來越多溫州人的真實感受。

“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