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重返白宮後,仍以“讓美國再次偉大” 為目標,重拾加關稅、打貿易戰的老路子。
他發現歐盟、日本、韓國等盟友紛紛妥協,關稅收入飆升。
但當對手換成中國,這份順風順水戛然而止。
這究竟是美國實力強勁,還是其他國家選擇妥協?
![]()
關稅大棒下的“盟友投降秀”
特朗普的關稅魔法,在盟友身上簡直“好用到哭”,2018 年他第一次揮棒時,歐盟還嘴硬過,當時鋼鋁關稅剛落地,歐洲議會立刻宣布對美國牛仔褲、威士忌加稅報復,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放話“要讓美國付出代價”。
可一年後,歐盟代表灰溜溜跑到華盛頓簽協議,不僅取消報復性關稅,還承諾每年多買500 萬噸美國天然氣。
到了2025 年,特朗普二進宮,連“演戲” 都省了—— 歐盟直接把機械、化工製品關稅降到15%,還附帶條件:未來五年對美直接投資不低於800 億美元。
![]()
日本的“投降” 更徹底,2019 年被強逼開放農產品市場時,安倍政府還敢討價還價,到2025 年,岸田文雄直接揣著5500 億美元支票上門。
這筆錢要投在美國鐵鏽地帶的公路、橋樑和5G 基站上,相當於給特朗普的票倉“發紅包”,有日本媒體算過賬:為了讓特朗普暫停對豐田、本田的關稅威脅,日本每年要多花120 億美元“保護費”。
韓國更慘,原本對美汽車零部件關稅25%,特朗普一句“再不降稅就退出韓美自貿協定”,韓國立馬降到15%。
![]()
至於柬埔寨、越南這些小國,更是被“一嚇就軟”,越南紡織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美國是其最大出口市場,佔比35%,特朗普剛放話要加稅,越南立刻把關稅壓到5%,還承諾“優先採購美國棉花”。
特朗普以為自己手握“關稅霸權密碼”,卻沒意識到:這些“勝利” 的背後,是盟友的“被迫妥協”—— 歐盟怕能源斷供,日韓怕市場丟失,小國怕經濟崩潰。
可當這根大棒砸向中國時,他才發現:這不是“軟柿子”,而是塊“硬骨頭”。
![]()
中國反殺
2018 年特朗普第一次對中國動手時,中國的反擊簡單直接:你加我500 億,我就加你500 億,大豆、玉米、飛機一個不落,可2025 年,中國換了打法—— 不跟你“硬碰硬”,直接“斷你後路”。
特朗普揚言“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25% 關稅”,還逼中國“每年買8000 萬噸大豆”,中國商務部卻宣布暫停對美大豆、玉米的報復性關稅。
特朗普團隊還沒來得及慶祝“勝利”,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就潑了盆冷水:10 月中國大豆進口量暴跌92%,從往年的每月800 萬噸,直接掉到60 萬噸。
![]()
更要命的是,巴西、阿根廷的大豆正通過金磚國家本幣結算體系,以人民幣定價賣到中國—— 美國農民手裡的大豆,突然沒人要了。
當美國的豆農聽到消息,氣得摔了手機,它們倉庫裡堆著3000 噸大豆,原本指望中國訂單,現在價格從每噸500 美元跌到380 美元。
中國的“釜底抽薪” 不止於此,在金磚國家峰會上,中國、印度、巴西等12 國宣布,將加快本幣結算,減少美元依賴,這意味著,以後中國從巴西買鐵礦、從南非買黃金,直接用人民幣或雷亞爾結算,繞開美元體系。
![]()
清華大學經濟教授李稻葵表示,美國關稅只能影響貿易,可本幣結算動的是美元霸權的根基,2024 年美國國債突破36 萬億美元,全靠美元儲備貨幣地位撐著,一旦各國開始’去美元化’,美國拿什麼印鈔還債?
於是,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緊急訪華,簽了個“臨時協議”:美國把關稅降到10%,中國“象徵性” 買33.2 萬噸大豆—— 連特朗普要求的零頭都不到。
![]()
為啥中國敢這麼硬?底氣藏在兩個數字裡:14 億人口的內需市場,佔全球20% 的消費增量;41 個工業大類、207 個中類、666 個小類的完整產業鏈,從芯片到襪子都能自己造。
美國的“甜蜜陷阱”特朗普總吹噓“關稅讓美國賺翻了”,可翻開賬本才發現:這是筆“賠本買賣”。
2025 年美國關稅收入確實創了紀錄—— 突破1200 億美元,比2020 年漲了40%。
但另一邊,美國出口額同比下降8.3%,汽車、飛機、農產品賣不動了;進口商品價格飆升,沃爾瑪的中國產T 卹從15 美元漲到22 美元,Target 的家電價格漲了30%。
![]()
2018-2020 年貿易戰讓美國每個家庭每年多花831 美元,2025 年這個數字可能突破1200 美元。
更糟的是通脹:11 月美國CPI 同比上漲6.2%,遠超美聯儲2% 的目標,加油站的汽油價格飆到4.5 美元/ 加侖,超市貨架上的牛奶、雞蛋都在漲價。
老百姓怨聲載道,企業也扛不住,對中國電池加稅,導緻美國汽車企業的電動車成本漲了15%,銷量跌了20%,這不是’讓美國偉大’,是’讓美國企業破產’! ”
![]()
全球供應鏈也被攪成一鍋粥。 WTO 最新報告顯示,2025 年全球貿易增速掉到1.2%,是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歐洲製造業PMI 連續6 個月低於榮枯線,墨西哥對美貿易赤字擴大到GDP 的5%,連印度都抱怨“美國關稅讓我們的藥品原料漲價40%”。
全球秩序的“裂痕”
2025 年的這場貿易戰,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兩個真相:美國的“霸權” 正在透支、中國的“穩健” 成了榜樣。
![]()
特朗普的“關稅外交” 本質是“恃強凌弱”—— 對盟友用“市場威脅”,對小國用“經濟制裁”,可遇到中國這樣有完整產業鏈、龐大內需的對手,就只能“乾瞪眼”。
更要命的是,各國開始抱團反抗:東盟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非洲推進“非洲大陸自貿區”,連歐盟都在偷偷和中國談“中歐投資協定”。
沒有硬碰硬的“關稅大戰”,而是用“本幣結算”“擴大內需”“產業鏈升級” 慢慢化解壓力,2025 年中國出口額逆勢增長5.6%,對金磚國家出口增速更是高達18%,新能源汽車、光伏組件、智能手機在全球市場份額再創新高。
![]()
特朗普可能到現在都沒明白:他以為的“世紀漏洞”,其實是“霸權陷阱”—— 當你習慣用威脅和脅迫解決問題,就再也學不會平等合作。
而中國的應對,恰恰給世界指了條路:合作不是“你輸我贏”,而是“各取所需”;強大不是“欺負別人”,而是“自己站穩”。
信息來源:澎湃新聞——特朗普:不想與中國發生任何潛在戰爭觀察者網——美民主黨議員急了,但“特朗普希望與中國實現戰略穩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