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小女兒孫婉晚年在澳門走投無路,鄧小平得知下令:予以照顧

一代偉人孫中山臨終前,拼著最後一口氣囑咐宋慶齡,務必將自己的照片轉交給小女兒孫婉——可這位父親心心念念的女兒,卻連他最後一面都不願見,連這份念想也未曾好好收下。

更讓人唏噓的是,這位孫中山的親女兒,晚年竟蜷縮在澳門的小公寓裡,靠著變賣丈夫留下的舊家具和零碎古董勉強糊口。一邊是對父親“絕情”的女兒,一邊是窮困潦倒的偉人後代,她的人生里到底藏著怎樣的糾葛?又是誰在她走投無路時出手相助?

時間倒回1912年,15歲的孫婉獨自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留學。那時她的姐姐孫娫剛因病從美國回國,遠在大洋彼岸的孫中山放心不下小女兒,恰好聽說國民黨內有位叫王伯秋的青年才俊,也要赴同一所學校留學。孫中山當即寫了封信,附上孫婉的地址,託付王伯秋到美國後多照看女兒。

孫中山沒料到,自己這番護女心意,竟成了父女反目的開端。王伯秋抵達美國後,第一次按地址找孫婉時,她恰巧外出,兩人直到一場留學生滑雪活動才真正相識。當時孫婉18歲,活潑大方,滑雪技術在同齡人里格外出色;王伯秋30歲,看著主動教自己滑雪的小姑娘,心裡漸漸生出了超出“照顧”的情愫。

還是王伯秋的室友提醒他“男女有別,該注意距離”,他才猛然醒悟,趕緊找孫婉劃清界限:“我只是受你父親所託照看你,別的心思你就別想了。”孫婉追問之下,才知道王伯秋在國內已有一樁父母包辦的婚姻。

可孫婉沒打算放棄。她覺得王伯秋和他的原配,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受害者,自己若妥協,只會多一個犧牲者。她主動靠近王伯秋,最終兩人還是走到了一起。王伯秋本想寫信把這事告訴孫中山,卻被孫婉攔住:“這事我自己跟父親說。”可她跟孫中山提起時,壓根沒提王伯秋已婚的事實。

孫中山起初為女兒找到“幸福”高興,可沒過多久就查到了王伯秋已婚的真相。 1912年他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就明確倡導“一夫一妻”制,怎麼也接受不了女兒捲入這樣的關係,當即勒令兩人分手。孫婉覺得父親只講原則、不顧自己的感受,父女倆大吵一架,徹底斷了​​聯繫。

1914年,孫婉還是堅持跟王伯秋在美國登記結婚,後來陸續生下一兒一女。 1919年兩人回國,王家老太太卻堅決不接受孫婉,最後乾脆用“去母留子”的辦法,把孩子和王伯秋留在家裡,把孫婉一個人趕到了上海。走投無路的孫婉,只能去澳門投奔已經和孫中山和平離婚的母親盧慕貞。

在澳門的日子裡,孫婉慢慢走出了婚姻失敗的陰影。哥哥孫科給她介紹了剛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的戴恩賽,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就辦了婚禮。孫中山得知後很支持,還托宋慶齡給孫婉寄了四千元作為嫁妝。孫婉沒收下這筆錢,轉交給了母親,但對父親的態度,悄悄軟了下來。

後來孫婉生下一女一子,孫中山親自給兩個外孫取名“戴成功”“戴永豐”,孫婉沒有拒絕。可就在父女關係快要緩和時,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病逝了。直到最後,兩人也沒能解開心裡的疙瘩。

日子一天天過,1929年戴恩賽被任命為國民政府駐巴西公使,孫婉想帶所有孩子一起赴任,卻因為前夫那邊的撫養權問題沒辦成,只能把孩子託付給母親,獨自隨丈夫去了巴西。幾年後兩人回國,又遇上抗日戰爭,戴恩賽丟了海關的工作,全家徹底沒了收入來源。

孫婉沒辦法,只能給蔣介石寫信求助,希望能撥點錢讓戴恩賽出國療養。可信寄出去後,就像石沉大海,連一點回音都沒有。 1949年,她跟著戴恩賽、女兒戴成功移居澳門,兒子戴永豐執意留在大陸工作,沒跟他們一起走。

命運卻沒打算善待她。沒多久,戴永豐病逝的消息傳到澳門,戴恩賽和戴成功怕孫婉承受不住,一直瞞著她,只說兒子還在大陸教書。緊接著,母親盧慕貞去世;1952年,戴恩賽也因病離世,最後只剩孫婉和戴成功母女倆相依為命。

母女倆的日子越來越難,只能靠變賣戴恩賽留下的小房產、舊古董度日。 1968年,蔣介石曾邀請孫婉去台灣安度晚年,她一口拒絕了。直到實在走投無路,戴成功想起了遠在北京的廖承志——他是廖仲愷的兒子,跟戴家是遠親,也是孫中山生前看重的後輩。戴成功給廖承志和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寫了封信,希望國家能給點補貼。

鄧小平得知孫中山的小女兒在澳門過得如此艱難,當即下令:應予以照顧。

從那以後,新華社澳門分社就定期給孫婉母女送生活接濟。周恩來總理也通過宋慶齡,一直關注著孫婉的身體和生活。

1971年,孫婉在客廳不小心摔了一跤,疼了一夜沒敢聲張,病情很快加重。北京方面得知後,立刻協調專家去澳門給她醫治。躺在病床上的孫婉心裡清楚,這些來自祖國的關懷,終究離不開父親孫中山一生為之奮鬥的事業。

從1971年到1979年,孫婉一直在醫院休養,北京方面一次性繳清了她這8年所有的醫療費用。 1979年,83歲的孫婉走完了一生。她這輩子,跟父親鬧過彆扭,經歷過兩段婚姻的起落,嚐過窮困潦倒的滋味,但好在最後,祖國給了她最安穩的依靠。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