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遭“伏擊”!下週一被”踢出”倫敦金交所,背後再現美國身影

下週一,人民幣就要被倫敦金屬交易所“請”出期貨合約了。

單看這事兒,可能覺得沒啥。但你把它和美國12月要啟動的量化寬鬆、那個剛成立的十國關鍵礦產聯盟放一塊兒看——這就是一場針對人民幣定價權的精準狙擊戰。

而且,時間點卡得死死的。

1.美國12月印鈔,倫敦突然“踢人”?

現在美國政府都停擺了,3000多萬老百姓領不到救濟,華爾街和矽谷裁了10萬多人。財政部賬戶見底,銀行保證金賬戶也缺錢,這種時候不印鈔能咋辦?

量化寬鬆一來,全球大宗商品必然重新定價。

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倫敦金屬交易所突然宣布:下週一起,停掉人民幣等非美貨幣的期貨交易。理由?說是“流動性不足、沒人交易”。

你信嗎?

2024年,光銅的人民幣期貨交易每天就有35.7萬手,2025年上半年直接飆到48.2萬手。這叫沒流動性?

更魔幻的是,倫敦金屬交易所本質上是香港交易所的全資子公司。這盤棋到底誰在執棋,細品一下,味道可太濃了。

2.美元想幹啥?重新鎖死礦產定價權

美國這波操作的核心目的很明確:

趁著印鈔推高全球金屬價格的時候,把人民幣計價體系踢出局,重新奪回美元對關鍵礦產的絕對定價權。

再加上那個剛組建的十國關鍵礦產聯盟(含G7),他們大概率是想搞一個全新的礦產定價體系——一個把人民幣排除在外的體系。

如果這事兒成了,全球會形成兩套定價體系:一套是上海期貨交易所的人民幣體系,另一套是倫敦、芝加哥的美元金屬結算體系。

這就是明擺著要和咱們切割。

3.人民幣結算推進太快,美國急了

今年咱們和澳大利亞談鐵礦石合同,要求人民幣支付。現在已經有超過30%的鐵礦石實現了人民幣結算。

這速度,美國能不急嗎?

如果12月美元大放水,全球金屬的美元定價暴漲,而上海的人民幣定價不跟漲,那像必和必拓這樣用人民幣結算的企業就會虧本。

到時候,人民幣結算很可能會被階段性按下暫停鍵。

這就是美國想要的效果——用印鈔+倫敦交易所關停人民幣期貨+礦產聯盟,三箭齊發,逼咱們回到美元體系。

4.但危機裡藏著更大的機遇

短期看,美國確實佔了點優勢。

但長期來說,誰是最大買方,誰才有定價權。

經濟好的時候,賣家說了算。經濟不好的時候?對不起,誰能掏錢買貨,誰才是大爺。

咱們是全球最大的商品購買國。

前兩天香港發行40億美元主權債,全球認購直接飆到1000億美元。這就是人民幣信用的真實體現。

如果倫敦金屬交易所停了人民幣結算,咱們的金屬交易必然轉到滬期所,再加上香港和迪拜的離岸市場,會形成境內+離岸的雙重交易網絡。

到時候,全球價格會進入倫敦、上海雙軌制定價時代。

而咱們手裡握著“最大買方”這張王牌。

5.12月金磚會議,人民幣購買礦產會是核心議題

過去咱們可能還藏著掖著,現在是對方先動手了,咱們完全沒必要客氣。

12月金磚會議馬上就要開了,用人民幣購買全球關鍵礦產,肯定會是這次會議的重要議題。

美國越想限制人民幣定價權外溢,咱們越該加速用人民幣換全球核心礦產。

過去美國靠美元錨定石油,現在想讓咱們因為要進口礦產,被迫用美元做期貨交割,把資產錨定美元。

但他們忘了一件事:咱們是買方,咱們有主動權。

美元想通過倫敦期貨交易所剔除人民幣結算、組建關鍵礦產聯盟、12月印鈔,搞一場和人民幣的切割阻擊戰。

但這背後是局中局。

最終誰能掌握定價權,還是要看誰能抓住“最大買方”這個核心優勢。

短期看,美國占了點便宜。

長期來說?咱們手裡的牌,可比他們硬多了。

下週一,人民幣被踢出倫敦金屬交易所。

但這不是結束,這只是新戰場的開始。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