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了近40天的“安世之亂”,以中國當機立斷拆分安世,搶先接上全球供應鏈贏得了首局的勝利。荷蘭政府在拉鋸戰期間終於意識到他們的騷操作丟失了,全球最有活力的半壁市場,還重創了荷蘭的經濟。
11月6日荷蘭經濟大臣卡雷曼斯喊話中方,可以暫停奪取安世荷蘭的控制權,但中方需答應兩個條件
1、中國同意恢復出口安世芯片,
2、安世荷蘭和安世中國的財務問題必須得到
11月7日荷蘭首相斯霍夫在參加巴西舉行的氣候峰會場上表態,稱中國同意安世在華工廠恢復晶片外銷。稱恢復出口將為荷蘭放棄對安世的控制鋪路。
![]()
兩人的表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又蔫又壞”,爛攤子收拾不了了想找中方,但是卻閉口不提自己搶奪中國企業犯的錯誤,還打算將矛盾轉移到中方身上,是因為中方停止供貨而導致供應鏈紊亂。除此之外,荷蘭方面還正計劃著擴大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封測工廠。
再加上,中美的50%穿透性規則暫停期為一年,所以荷蘭的這個“喊停”很明顯就是在和中方打一個時間差,先穩住供應鏈確保歐洲以及美國車企不受影響,等到荷蘭將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封測工廠擴大完成之後,再配合美方的50%的穿透性政策,隨時和中方翻臉。
![]()
而針對於荷蘭的野心,中方心裡跟明鏡似的,拆分後的安世中國,靠著國內市場份額,以及聞泰旗下的上海晶圓廠來維持供貨,之後有接上了全球汽車供應鏈確保供貨,穩住了大局,毫不誇張地說離開安世荷蘭,安世中國活得更好。
所以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你說現在荷蘭拿什麼跟我們談?中方提的要求荷蘭承擔全面責任,恢復CEO職責,解凍資產,荷蘭政府不得插手安世經營一個都沒有達到,就僅僅因為荷蘭挺不住了,你說喊停就要停嗎?搶奪中國企業那一會兒乾啥去了?
![]()
不過為了中荷關係和中歐關係考慮,中方商務部在11月8日的時候表示,荷蘭需要為供應鏈紊亂事件負全責,荷方表態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應該提出實際性的解決方案,為了推動安世事件的解決,中方同意荷蘭請求來京面談的請求
主場完全變了,中方現在是手握底牌的一方,如果荷蘭想要獲得中國的滿意,最起碼要把侵吞安世利益的政府高層一擼到底,還要將搶奪荷蘭安市高管的人判刑,同時恢復CEO職位,賠償安世在這一段時間的損失,這才是向中方表達誠意的方式。接下來就讓我們繼續關注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