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閉店潮”大反轉,賈國龍真急了!

西貝的救贖之道

封面I 新聞媒體

作者I 李東陽

報導I 李東陽朋友圈

如若評選2025年最火餐飲品牌,西貝躺著就能奪冠。

緣起於羅永浩和西貝的肥皂劇,從一開始的是否為預製菜、價格昂貴之爭,到後來引發餐飲圈集體回應反思,創始人退網風波,西貝都完成了現象級的流量暴漲。

然而潑天流量的饋贈是一體兩面的,西貝的輿論危機一直在其胸腔震盪。

近日,西貝頻繁閉店的消息在社交媒體持續發酵,進入10月,蘇州、南京、汕頭等地均傳來西貝閉店消息,位於深圳的西麗万科雲城西貝店在11月也貼出了“閉店通知”。

圖源:小紅書網友

人們疑惑的是,這個曾深陷預製菜質疑的企業是否自救失敗,壯士斷腕是為了更好的歸來,還是從此一蹶不振?

西貝在與羅永浩的輿論戰中無疑是受傷的一方,憤怒的網友已經讓這場輿論戰的輸贏高下立判。

為了再度挽回消費者,西貝前段時間擺出的是一副痛改前非的姿態。

如國慶前夕,西貝主動朝著消費者詬病最多的高價開槍,宣布全線大幅降價,並同步推出100元無門檻代金券。

圖源:小紅書截圖

這個力度的價格調整,在西貝身上已經屬於“違背祖訓”了。

但效果立竿見影,那段時間社交媒體上不再是針對西貝的質疑,而是各種安利貼和薅羊毛教程,西貝的客流量也有所回升,一些門店還出現了高峰期需要排隊的現象。

那麼為何西貝還是避免不了關店潮的爆發?

首先是西貝的戰略失誤,本質是對效率與體驗的失衡把握,以及對擴張節奏的失控。

2023 年西貝新開40 多家門店,資金主要依賴儲值金而非經營利潤,這種“寅吃卯糧” 的擴張模式缺乏抗風險能力。

當信任危機導致儲值金流入停滯,單店月虧損達十幾萬元,閉店成為必然選擇。

而且西貝價格昂貴等問題,早就是網絡上盛傳的勸退消費者的一段佳話,西貝創始人賈國龍也公開承認,西貝在過去幾年的定價策略中確實存在失誤,是導致公眾形成“西貝貴”這一刻板印象的部分原因。

不過需要明確一個事實,西貝的困境是整個餐飲行業寒冬的縮影,2023年餐飲行業51%的倒閉率,全年354萬家門店關停,2025年,這種趨勢仍在延續。全國餐飲收入達3.6萬億元,同比增長3.6%,但這一增速較2024年同期下降3個百分點。

圖源:小紅書@三森三思

同時閉店並不意味著一蹶不振,相反去舊迎新、輕裝上陣會更加自如,及時關閉這些”失血點”,可以直接節約寶貴的現金流,將資源投入到更具潛力的門店。

更直白一點說,一些閉店只是因為物業合同到期,是再正常不過的商業更迭。

餐飲行業的寒氣,疊加西貝爆發的信任危機,西貝極其希望的是先穩住基本盤:

近年來,西貝在快餐等副業上進行了大量嘗試,但多數子品牌都已關停。這些探索消耗了企業大量資源和精力。如今果斷”做減法”,大幅收窄快餐副業,正是為了聚焦於西貝這個核心主品牌。

一個有趣現像是,網上輿論場被反复處刑的西貝,在線上門店消費者卻熱鬧的大排長龍,二者形成了一幅極為割裂的餐飲名畫。

不可否認,降價和發送消費券為西貝挽回了不少客流量,有網友曬圖表示,第一次去吃西貝,店里大多都是家長帶孩子的組合,服務員對孩子的態度很好,體驗感在線。

其實咱們普通食客心知肚明,預製菜已經無法避免,而且並非不能接受,只是不接受之前西貝又貴又預製還不透明的做法。

有的老食客看得更開,表示稱“餐飲行業想要口味統一、出品穩定,預製菜不可避免”。

而那些以往西貝的常客消費者,在風波之後大多數人還是選擇了支持西貝,理由多為體驗才是硬道理,且找不到更合適的代餐。

圖源:西貝官網

這一點是有跡可循的,西貝幾十年深耕的家庭餐廳定位,特別是其構築的“兒童餐”壁壘十分牢固。

首先是吃得放心,西貝兒童餐承諾“五大不添加” (不添加雞精、香精、味精、人工色素、防腐劑),並公開主要食材卡。這對於尋求安全、放心就餐選擇的父母來說,具有極強的吸引力。

其次是海底撈般的服務,從15分鐘優先上齊兒童餐,到提供專屬餐具、寶寶圍兜、消毒寶寶椅等,西貝提供了一整套讓帶娃家庭倍感省心的服務。這種體驗形成了很高的替代門檻,讓許多家庭將其視為“遛娃基礎設施”。

網絡與現實消費的割裂整體來看是合理的,在網絡上高聲批評西貝的,多是持“應然邏輯” 的網友,他們關注品牌態度、性價比和預製菜標識等問題,渴望通過西貝這個窗口去映照整個餐飲行業。

而西貝的核心客群帶娃家庭,則更多是“實然邏輯” 的驅動者。他們的核心訴求是解決今晚帶孩子去哪吃飯這個具體問題,只要這個種根植於實際功能價值的信任未被輿論徹底擊穿時,核心客群的消費行為便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但要想實現口碑翻盤,西貝要走的路還很遠。

詭異的是,雖然西貝長期活躍在打工人避雷榜單上,但卻活得越來越風生水起。 2024年,西貝的門店數量接近400家,人均消費達到98元。

在不少人看來,西貝令人著迷的魔力在於拿捏了小孩們。

走進西貝的人都有相同感知,平均每桌一個小孩,兒童套餐平等硬控每一個小孩,甚至有家長表示,帶著孩子逛商場看見西貝就開始繞著走。

正如海底撈是大人的遊樂園一樣,西貝成功把自己包裝成了小朋友的遊樂園,從門口的氣球,到風車,樂高,點心,還有冰淇淋機,沒有小朋友能抵擋住西貝的誘惑。

圖源:小紅書@米花

但問題在於,西貝近年來的經營思路始終在高端化與大眾化之間搖擺不定:一邊標榜“好吃承諾,退菜賠錢”,一邊卻讓消費者為普通菜品支付溢價;一邊想當“家庭歡聚餐廳”,一邊又讓家長對著菜單望而卻步。

這種依賴兒童體驗維繫的消費黏性,在家長對菜品品質、價格透明度產生質疑時,就會變得非常脆弱。

不過西貝在“預製菜”這條路上,仍舊信心十足。

企查查顯示,由內蒙古西貝餐飲集團有限公司控股95%的“深圳市玉華美好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註冊資本100萬元,其經營範圍明確指向了“預包裝食品銷售”與“食品互聯網銷售”等核心領域。

不少網友嘲諷西貝好了傷疤忘了疼,還想在預製菜上做文章,這樣無疑是自尋死路。

需求明確的是,這次西貝涉足的是零售領域,站在西貝的立場來看,把單一的門店生意拓展到線上電商以及線下商超,是尋找新利潤增長點的好機會,同樣是給西貝的未來拓寬道路的手段。

西貝表示:該註冊行為不代表西貝將開展涉及預製菜的新業務。西貝將持續進行菜品調改,為每一位顧客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說到底,不管是企業還是輿論場,最終都要落到解決問題上。企業守住合規的底線,更要捧著信任的真心;輿論保持監督的清醒,也給改進的空間。

對於整個市場而言,所有公司公關都應該感謝西貝上的這堂生動的教學課,而其若能完成從群嘲到透明真誠的蛻變,更將成為餐飲行業信任重建的示範樣本。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