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慶翔 TVBS「財經鈔能力」主持人兼財經記者面對台股指數屢創新高,許多個股表現卻不如預期,散戶普遍感受「賺指數賠價差」。資深分析師陳威良在《財經鈔能力》節目中指出,與其花30年慢慢存ETF,不如主動出擊,透過一套系統化方法,尋找能「飆漲三年就退休」的極上飆股。他獨家公開多年的投資心法—中醫的「望、聞、問、切」四步驟,協助投資人精準掌握市場脈動。
陳威良解釋,「望」是判斷市場多空,他提醒投資人可觀察「台灣出口年增率」與「CNN恐懼與貪婪指數」,前者是全球需求的領先指標,後者則能反映市場情緒,在極度恐懼時往往是佈局良機。接著「聞」是嗅出主流產業,鎖定「以前沒有,現在有,未來會更多」的趨勢,如當前的AI及其延伸的機器人、自駕車等領域。最核心的「問」,則是透過七大關鍵指標來篩選個股。陳威良將其彙整為:「產品漲價」、「公司併購」、「合約負債」、「資本支出」、「可轉債」、「大股東籌碼」與「投信籌碼」。他特別強調,如「可轉債」發行常在股價相對低檔,是公司派做多的訊號之一;而「合約負債」的增加,則預示著公司未來營收動能。針對當前盤勢,陳威良以「併購」、「可轉債」及「產品漲價」三大題材舉例。他點評鴻海與東元的換股合作案具備雙贏綜效,並提及偉訓、精成科等因併購而帶來營運轉機。在漲價題材上,AI趨勢帶動PCB產業鏈需求,從銅箔基板到ABF載板供不應求,點名南亞、欣興等指標股後市值得關注。最後,「切」是建立買賣紀律。陳威良強調「報酬率比勝率更重要」,投資應勇敢停損,將資金集中在強勢主流股。他勉勵投資人,錯過過去的漲幅不需懊悔,「投資最好的時機,一個是當初,另一個就是現在」,應積極學習,參與市場的未來。所有資訊內容僅供參考用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標題:告別佛系存股!陳威良揭「望聞問切」四心法找出極上飆股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