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發會先前推估,台灣到二○三○年人力缺口將達到四十萬人,各行各業也大喊缺工。然而,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掀起關稅戰、匯率戰,專家反而示警,台灣就業情勢即將出現逆轉。
「台灣若被課以高關稅、台幣升值,傳產也撐不住,出口與內需都很不妙,人力需求端非常不樂觀,四十萬人力缺口就要大幅下修。」專家示警,從今年美國推出的關稅戰政策,以及台幣今年以來匯率變化,推演到二○二六、二○二七年,人才流動會有很大變化,如果科技業供應鏈要挪到美國,在自動化、AI化興起,產業外移等情勢下,台灣也許人力會過剩。
台灣人力資本市場公司執行長晉麗明說,之前討論勞動力缺口時,還沒有匯率、關稅問題,但短短不到兩年,無論是產業關稅、匯率變化,到半導體供應鏈去向,都出現驚天動地變化。
晉麗明舉例,如果台幣對美元匯率出現廿八元,有些產業競爭力就不見了,此時就會釋放勞動力,例如精密機械、紡織業,目前都面臨放無薪假困境。
其次,美國要求半導體到美國投資,加上地緣政治考慮,半導體供應鏈可能都得被迫到美國投資,而輝達來台設廠,搞不好會帶一批美國外派人力來台灣,在產業外移,又有外籍人士來台情況下,加上人工智慧(AI)興起,企業加強自動化,勞動力缺口會不會有變化?
台積電相關供應鏈全部跟著一起去美國,人才出現挪移。晉麗明建議,政府要關注未來二、三年科技人才流向,「會不會是高科技很缺才、但傳產人才過剩?」
觀察就業市場廿年以上的就業雜誌顧問臧聲遠也直言,對台灣就業前景看法也轉趨悲觀,「因為前提已經完全改變」。
美國總統川普要求企業到美國本土投資,如果留在母國就會被課高關稅,會造成很多產業為達規模效應前往美國投資。
臧聲遠表示,更嚴重的問題是,台灣半導體已不只個別大廠去美國設廠,現在是五大AI伺服器廠商、供應鏈也都一起帶過去,等於台灣AI伺服器及半導體兩大重點產業都外移,幾乎等同台灣第三次大規模產業外移,若未來沒有接續的產業,對台灣非常不利。
好消息是,之前很多企業移到東南亞,但這波川普因認定東南亞各國為中國大陸洗產地,課以高關稅,如果台灣最後關稅比東南亞各國低,台商就有可能再回流。
標題:關稅、匯率戰衝擊 專家示警:缺工情況將逆轉
聲明: 本文版權屬原作者。轉載內容僅供資訊傳遞,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儘速處理。感謝您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