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沉默3天后,鬧上聯合國告狀,對中方不服氣,想廢除敵國條款

11月21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致信聯合國秘書長,內容掛在日本身邊,掛在“台灣問題”和“行使自衛權”上,暗示日本可能軍事干預台灣,中國要求其撤軍。

日本方面最初保持沉默,但三天后突然反擊,並將矛頭對準《聯合國憲章》中的“敵國條款”,聲稱中方引用該條款“不可接受”,還提出想推動這一條款的廢除。

其實這背後涉及的是中日之間對聯合國規則以及歷史定位的深層次博弈。

台海問題不是日本可以隨意談的

11月21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信件內容直指日方近期關於“台灣有事”可能觸發日本行使自衛權的言論。

信中特別提到,如果日本執意介入,中國將依據《聯合國憲章》第51條行使自衛權。

這封信是在台海局勢持續緊張的背景下,中國在國際場合傳達的一個清晰信號。

中方不僅強調台灣台灣人的“核心利益”,更是在聯合國平台上,更多地通過正式信函,要求其他國家在言行上暫停,特別是歷史上曾有過侵略歷史的日本。

傅聰大使的信無疑是在提醒國際社會,台海不是誰都可以拿來說事的。倘若任何國家試圖借“自衛權”之名干預台海局勢,不只是政治挑釁,更可能觸及更大的風險。

中方此舉的關鍵,是通過聯合國這一多邊平台,向外界劃定一條不可逾越的界限。

聯合國是全球規則的製定場,中方選擇在這裡表明立場,說明這是對日本在亞太安全事務中頻頻試探中國底線的系統性應對。

尤其在日本不斷強化防衛政策、公開提出應對“台灣有事”的情況下,中國此番通過正式信函表達警告,具有明顯的意味。

日本遲到的回信,表面澄清實則心虛

中方發出信件後,日本並未立即做出反應。

直到三天后,也就是11月24日,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山崎和之才致函古特雷斯作出回應,內容以“澄清”和“解釋”為主,態度上顯得較為克制。

日本在信中主要表達了兩個意思,一是堅持“專守防衛”的立場,不會主動動武。二是強調對台灣問題的立場沒有改變,仍然尊重1972年簽署的《中日聯合聲明》,支持和平解決爭議。

聽上去似乎在降溫,但問題在於這番說法和高市早苗此前的表態並不一致。

高市早苗此前明確提出若是台海出現衝突,可能觸發日本軍事介入,這種說法本身就已經超出“專守防衛”的範疇。

日本這封回信的真實目的,更多是為了解除外界對其“軍事介入台海”的擔憂。

畢竟,如果高市早苗一直不撤回言論,日本在國際舞台上的形象勢必受損,尤其是在中美博弈加劇、亞太局勢緊張的當下。

但日本並沒有就高市早苗的具體言論作出解釋,也沒有對其是否代表官方立場進行澄清。

從外交操作上看,日本並不想就此事擴大爭端,但它也不願讓中方在聯合國場合佔據話語權。於是,除了回信“澄清”,日本還另闢蹊徑,翻出了一個長期未被提及的老問題,敵國條款。

敵國條款成為爭議焦點,日本想廢但難度極大

中方提到《聯合國憲章》第107條,即“敵國條款”。如果這些二戰中的戰敗國家再度發動侵略,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可以不經安理會授權,直接採取軍事行動。

中方在信中引用這一條款,是面對日本頻繁在台海問題上挑釁時,中方要通過現有國際法框架,明確告知日方,規則依然存在。

日本對此極為敏感,回信中雖然沒有正面回應這條內容,但日本外務省在23日公開表示,敵國條款“早已失去現實意義”。

日本為何急於擺脫這個條款?簡單說就是擔心它在關鍵時刻被重新“激活”。

隨著日本近年來在防務政策上不斷“鬆綁”,尤其是將“反擊能力”寫入新安保戰略後,外界對日本是否還遵守戰後和平憲法、是否會再次走向軍事擴張的疑慮加深。

其實,日本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推動廢除敵國條款,但始終未果。因為要修改《聯合國憲章》,不僅需要三分之二的會員國支持,還必須獲得五大常任理事國的一致同意。

這在現實操作中幾乎不可能完成,日本想靠外交手段“摘掉這頂帽子”,基本沒有可行空間。

所以,日本這次借中方提及敵國條款之機,再次把這個問題擺上檯面,更多是一種政治表態,而非真的指望能推動改革。

他們想通過“製造話題”,來淡化自身在台海問題上的敏感言論,同時向國際社會爭取同情和支持。

但問題在於,敵國條款之所以至今未廢,是信任問題。日本在二戰後的和平承諾,是否真的牢靠,國際社會並非毫無疑慮。

規則還在,日本的“告狀”終究難改現實

中國在聯合國明確劃線,日本表面澄清實則試探,敵國條款則成為舊賬新算的焦點。

中方通過聯合國平台發聲,不僅是在現在局勢中的一次外交博弈,更是在為未來可能發生的區域安全挑戰提前立下規則。

而日本的反應,既是對國內右翼勢力的安撫,也是對外部壓力的回應。至於那條“敵國條款”,說到底,它不是歷史遺留問題,而是一面鏡子,照出的是日本在國際秩序中的真實角色。

如今的亞太局勢越來越緊張,日本想藉“自衛權”概念擴大影響,試圖淡化侵略歷史包袱,甚至推動修改聯合國規則,但結果終究要看國際社會是否買賬。

規則不是誰說廢就能廢的,現實和歷史的約束,也不是靠一封回信就能抹去的。

日本的不服氣,更多是一種姿態,但真正決定局勢走向的,仍然是規則和實力在聯合國這個講規則的地方,誰越界,誰付代價,這一點,始終沒有改變。

參考信息:日本代表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就高市早苗涉台言論反駁中方——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5-11-25 09:35中方重申“敵國條款”,日本外務省曲解事實被“打臉”——觀察者網2025-11-25 07:57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