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頂級的社交方式:無相

《老子》中說:“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忽恍。”

我們做什麼事情,都希望“有”,卻很少想到,“無”才是最好的結果。

比方說,一路上,無暴風雨,無意外發生;工作中,無煩惱;夫妻相處,無爭吵。

如果我們在社交時,堅持“無相”,那就特別輕鬆。

一個人頂級的社交方式:無相 -

無阿諛相,自如。

三國時期,有一個叫鍾會的人。

他出生在士族潁川鍾氏,父親是太傅鍾繇,哥哥是青州刺史鍾毓。

帶着金鑰匙出生的他,從小就是孩子王,大家都心知肚明,此刻和他交好,未來可能有一些好處。

從小就被大家吹捧,鍾會很是得意。

當年,鍾會聽說嵇康很有才華,也很洒脫,還長得很帥。就特意去拜訪。

鍾會走到嵇康的住處,看其在打鐵。

嵇康見門口有人站立,完全當做沒有看到,繼續打鐵。

坐了冷板凳的鐘會,拂袖而去。

就在鍾會離開時,嵇康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聞而去?”

鍾會說:“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後來,嵇康為朋友的官司辯護,鍾會在官場上施威,問斬嵇康。

面對鍾會的咄咄逼人,嵇康撫琴一曲,慷慨赴死。

多年後,鍾會想起嵇康,自愧不如:“嵇康,卧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

為什麼面對一個有權有勢,有巨大發展潛力的人,嵇康還是我行我素的樣子。其根本就是“無阿諛奉承”的態度。

俗話說:“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一個人也許混得不太好,但是你不去討好誰,那也就輕鬆自如了。

一直都只有在地活,那麼你愛搭理誰,就搭理誰,不想搭理誰,就不搭理誰。不是會委屈自己,讓人高興。

一輩子,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被周圍的人干擾。你的個性會很突出,但也有和你志趣相投的人,會和你交往。交往的過程,是很愉悅的。

一個人頂級的社交方式:無相 -

無共利相,自立。

很多人,去參與社交,就是想從中得到什麼利益。

大家在一起圈子裡混,也是為了獲得利益。有人為此,勾心鬥角,各種算計。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你自己沒有本事,那麼混什麼圈子,都沒有用,還被人排擠。

劉伯溫,一個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

他年輕的時候,想盡辦法參與科考,做官。

元朝末年,兵荒馬亂,對於進士,也沒有好 的工作安排。劉伯溫就在家,閑置了三年。

在至元二年,他被安排做了江西高安縣丞,協助縣長工作。

工作勤勤懇懇,就希望得到提拔的機會。他剛正不阿,奮力而為的樣子,不僅沒有打動上級,反而引起了上級的忌恨。地方鄉紳,對他也是各種誣陷,迫使他辭官。

過了幾年,他出任江浙儒副提舉,兼任行省考試官。工作期間,還是被各種刁難,再次被迫辭職。

連續幾次做官,都失敗了。他索性放棄做官的念頭,專心讀書。還寫了《郁離子》等書。

起義軍的領袖朱元璋,慕名邀請劉伯溫輔佐自己。從而,劉伯溫成為了明朝的開國功臣。

《菜根譚》里寫道:“心虛則性現,不息心而求見性,如撥波覓月;意凈則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鏡增塵。”

當一個人的心靈深處,沾染了利益,就會被利誘。人與人的關係,就充滿了銅臭味。

利益就像一根繩索,隨時牽動你的神經,也控制了你的言行舉止。

聰明的人,也會獲取利益,不過不是對他人求,而是對自己求。自己努力讀書,學技能,掌握謀生的技巧。但自己灼灼發光的時候,賞識金子的高人,就來了。

排空心靈里的雜念,一個人真的是無欲則剛。平淡中,透出積極向上的光芒。

一個人頂級的社交方式:無相 -

無等級相,自信。

見過太多的職場人,他們見到上司,立馬圍過去,要表現一番。

遇到比自己高一級的人,都會特別有禮貌。

他們知道,唯有向上社交,才能夠讓自己多一些提拔的機會。也就是這樣的想法,讓自己很是卑微,也總是順着上司的想法去做,失去了自己。

人應該有級別觀念,下級服從上級。但是人不要有等級相。人與人,本是平等的。不同的位置,其根本都是為了促進工作,或者促進社會發展。

戰國時,惠子和莊子是好朋友,一起釣魚聊天。

惠子出道,去魏國做了相國,權傾一時。

莊子以朋友的身份,去魏國拜訪惠子。惠子怕莊子來爭奪位置,就派人阻擋。

莊子見到惠子之後,毫不客氣地把惠子的位置,比喻成一隻死老鼠。

惠子聽了莊子的話,羞愧不已,面紅耳赤。

一個人看誰,都是普通人,那麼他的格局就特別大,不會在任何人面前,畏畏縮縮;也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父母和孩子,在孩子長大後,也是朋友一樣相處;職場人,到頭來都會退休,都是老人……這樣看,哪有什麼人,總是被你仰視很久。

一個人頂級的社交方式:無相 -

你社交的動機是什麼?如果是為了討好一個人,服從一個人,算計一個人,那就自然理虧了。

你應該想一想,社交的底氣在哪裡?應該是自己很厲害,可以給人提供價值,自己的態度很端正,把自己當人看。

不管什麼社交場合,你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相”。

心無雜念,人無畏懼。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