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11月18日,2025OceanBase年度發布會在北京召開,OceanBase CEO楊冰透露:自2020年商業化以來,OceanBase全球客戶數已突破4000家,連續五年年均增速超100%。其技術已深入金融、政務、通信、零售、製造、互聯網等十餘領域,服務覆蓋16個國家和地區、60多個地域、240多個可用區。
這一增長源於“專有雲+公有雲”雙輪驅動,更根植於15年技術深耕與工程化能力實踐。“做基礎設施,是良心活。我們的目標始終明確,打造一款世界級數據庫。”楊冰表示。
專有雲客戶數增長50%,“百行計劃”全面落地
過去一年,OceanBase專有雲客戶數增長50%,增長主力來自對穩定性、一致性要求最嚴苛的核心系統,而非邊緣應用。
據了解,OceanBase長期深耕金融核心,並正加速拓展至政務、電信、交通、能源、醫療等政企領域。IDC報告顯示,OceanBase在中國市場產品能力與本地部署分布式數據庫份額均居第一,並連續三年蟬聯墨天輪中國數據庫流行榜榜首。
在金融領域,“百行計劃”於2025年取得里程碑進展:服務全部政策性銀行、5/6國有大行,覆蓋超100家資產規模千億級以上銀行,支撐190餘個核心系統、1000多個關鍵業務。更實現全球化突破,滙豐、澳門大豐、老中銀行、三井住友等國際金融機構相繼採用。非銀領域滲透深化,75%頭部保險集團、80%頭部券商、60%頭部基金公司已部署OceanBase,其中超半數用於核心系統。IDC報告顯示,OceanBase連續兩年穩居中國分布式金融本地部署市場第一。
多個標杆案例印證其高可靠。平安集團實現銀行、保險、基金全棧部署,平安人壽今年順利完成關鍵業務系統平滑切換;國泰海通證券將百餘套系統(含首個集中清算系統)升級至OceanBase,批量處理性能顯著提升;老中銀行在老撾上線新一代核心系統,性能提升20倍、批量處理縮至30分鐘,成本僅為同類方案20%,實現中國自研數據庫海外銀行核心系統的首單落地。
政企領域全面提速。人社方面,江西率先試點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系統升級,獲人社部肯定,海南、重慶、浙江等十餘省份跟進,OceanBase現已服務全國1/3 省級人社系統。通信領域深度覆蓋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1/3省級公司、中國聯通超300套核心系統、中國電信翼支付全鏈路均已部署,如廣東移動六大區域核心CRM/計費系統實現從集中式向分布式架構升級打造“廣東樣板”。
在交通、能源、醫療等高可靠場景,OceanBase同樣站穩腳跟:中航信、南航、川航等航空單位遷移穩態核心系統;12123交管平台及北上廣深等地鐵系統廣泛部署;聯合東軟和仁科技等共建三甲醫院HIS系統,推動醫療數據底座升級。
“這一切的背後,是一體化架構的強大適配力。”楊冰表示,OceanBase憑藉單機分布式一體化、低成本、高兼容等優勢,靈活支持從分布式到單機、TP到AP等多樣化場景的客戶需求。例如,中車時代通過OceanBase單機版提升軌道車輛的安全性與運維效率;江蘇移動則基於其HTAP能力構建分布式數據倉庫新架構,顯著提升分析實效。“OceanBase正為更廣闊的集中式與實時分析市場提供一條可行路徑。”
公有雲營收佔比達30%,多雲原生成中國企業出海支點
如果說專有雲是“壓艙石”,公有雲(OB Cloud)則是“第二增長曲線”。近三年,OB Cloud客戶數年均增長115%,營收佔比已達30%。
OB Cloud的核心優勢在於“多雲原生”:基於對象存儲實現OLTP存算分離,通過共享日誌支持跨可用區容災,主備自動切換、跨雲雙向同步等能力保障業務連續性。目前,它已穩定運行於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百度智能雲、AWS、Azure、GCP七大主流雲基礎設施,應用無需改造即可“一套架構、全球運行”。
這一能力正成為企業高增長的關鍵支撐,已在零售、金融科技、消費電子和泛互聯網行業規模化落地。高德依託OceanBase為億級用戶提供穩定服務,性能提升25%、成本降低50%;安踏支撐併購後高速增長,性能提升2–3倍,開發周期減半;越來越多的中國千億級消費電子企業選擇OB Cloud出海,如高馳運動統一全球100多個國家技術棧,海外存儲成本直降70%。
在AI與實時分析場景,OB Cloud亦嶄露頭角:貨拉拉基於其向量能力搭建“貨損代碼識別與數倉AI答疑”系統;愛奇藝完成百億級卡券系統升級;零跑汽車商機響應速度提升20倍。
國際化成果顯著。OceanBase向量數據庫能力躋身DB-Engines全球前十,2025年16篇論文被ICDE、VLDB、SIGMOD等數據庫頂會收錄。在東南亞,OB Cloud已服務印尼DANA、Finnet、新加坡Atome等本地金融科技企業,助力GoTo風控引擎遷移,峰值承載能力提升10倍。目前,OceanBase 已為GCash、2C2P、PalmPay等50餘家海外客戶提供服務,並連續兩年獲評Gartner雲數據庫“榮譽提及”和亞太區“客戶之選”。
生態驅動增長,專有雲合作夥伴貢獻收入超70%
“OceanBase的增長,本質上是生態的增長。”楊冰強調。
在專有雲領域,合作夥伴貢獻收入超70%,年增速達80%。目前,OceanBase已與350多家ISV協作,共創900多個可複製的行業解決方案。金融領域聯合長亮科技、金證、頂點、中科軟等攻堅核心系統;政務領域攜手東軟、易聯眾複製人社標杆;醫療、能源、交通等領域亦形成標準化聯合方案。
公有雲生態同步擴大。合作夥伴收入佔比突破30%,年增速達300%。100餘家分銷夥伴構建全國DBaaS服務網絡,多雲業務佔比從5%躍升至30%,形成“雲廠商+ISV+分銷商”協同格局。
通用企業應用適配取得關鍵進展。發布會上,OceanBase宣布已深度適配用友YonBIP5數智商業創新平台,雙方戰略發布超融合HTAP數據庫聯合解決方案,以滿足企業數智化進程中日益多元的業務需求。
與此同時,OceanBase服務能力同步升級:2025年,原廠高級專家和服務生態專家分別增長30%與50%,覆蓋中國主要城市及15個港澳與海外區域,問題響應與解決效率提升20%。此外,OceanBase在馬來西亞、歐洲、北美設立三大服務中心,構建“Follow-the-sun”體系,實現全球客戶全生命周期支持。
邁向“Data×AI”,下一個十五年起點
站在十五年新起點,OceanBase正式開啟“Data×AI”新範式。
發布會上,OceanBase發布4.4一體化融合版本,首次將TP、AP與AI能力集成於單一內核,商用LTS版本將於2026年2月2日推出;同期開源了其首款AI原生混合搜索數據庫seekdb,支持向量、全文、標量、GIS數據統一檢索,兼容30+主流AI框架,開發者三行代碼即可構建知識庫、智能體等AI應用。這標誌着OceanBase從“存儲數據”邁向“理解數據”,正嘗試成為AI時代的智能數據入口。
回望來路,OceanBase誕生於一場極限壓力測試。展望未來,它正成長為全球智能化轉型的普惠底座。正如楊冰所言:“世界級數據庫,不只是技術領先,更要贏得全球主流市場和頂級客戶的信賴。”
楊冰表示:“十五年磨一劍,OceanBase將持續深化‘Data×AI’戰略,以‘一體化’理念推進架構、存儲與負載的全面融合——從單機分布式到多雲原生、從結構化到非結構化數據、從數據生產分析到AI混合搜索,打造面向未來的一體化數據底座;同時加大全球開源投入,融入本地生態,加速全球化,堅定邁向世界級數據庫。”
OceanBase自2010年從支付寶核心賬務系統起步,歷經“雙11”等極端高並發場景,15年秉持“正確性第一、穩定性第二、性能第三”工程準則,持續突破分布式數據庫邊界:先後刷新TPC-C與TPC-H兩項國際基準記錄,實現RPO=0、R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