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剛剛,證監會發布重磅指示,明天,週四將迎來新變化?

    今日A股再度上演”指数维稳、个股失血”的戏码:大盘仅微跌0.07%,看似波澜不惊,实则超3500只个股收跌,分时图上代表中小盘的黄线全天压制于白线之下。涨幅超5%的个股不足200家,市场活力显著疲软,这种”指数好看、账户难受”的行情,正成为当下多数投资者的真实写照——就像市场调侃的那样,”每靠近一次4000点,就默默扣一次费”,指数没跌多少,个人亏损却在悄悄扩大。

  

若要拆解當前市場的核心邏輯,繞不開兩個關鍵詞:區間震盪與政策穩市。自9月以來,大盤便脫離了七八月份的單邊上漲,進入”上下拉鋸”的震盪模式:既無大級別持續下跌,也無連貫的波段上升,指數在區間內反复穿梭。而這一走勢,恰恰與監管層釋放的信號高度契合。

在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國際投資者大會上,證監會明確提出”堅決防止市場大起大落、急漲急跌”。這一表述直白且清晰:當前市場的核心訴求是”穩”——既不能複刻七八月份的快速拉升,避免行情透支;也不能放任大幅下跌,防止恐慌情緒蔓延,破壞慢牛長牛的培育基礎。可以說,當前的震盪格局,是技術面調整需求與政策面穩市要求共同作用的結果。

  

但在這種格局下,不少投資者的認知仍停留在過去,陷入了兩大誤區:

一是對”4000點”的過度敏感。即便指數多次穿越4000點區域,仍有投資者帶著熊市思維,認為”漲高了就該大幅回調”,只要指數從4000點上方回落,就盲目恐慌,擔心持續大跌。但從實際走勢看,指數反複測試4000點後,並未出現恐慌式下跌——這背後,大主力的意圖很明確:通過反复穿越,讓市場對4000點”脫敏”,讓散戶將其視為普通點位,而非”風險警戒線”。

二是對”震盪久了必跌”的路徑依賴。有投資者依據過去經驗,認為”區間震盪越久,越容易向下突破”。但此次情況已不同:大盤此前已突破大級別箱體,且近幾個月大主力始終處於控盤狀態——七八月份漲幅到位後,並未選擇急速殺跌,而是用橫向整理的方式消化壓力。這種”以時間換空間”的策略,既符合政策對”穩定”的要求,也能逐步修復趨勢,與過去的震盪邏輯有本質區別。

當然,”以時間換空間”的代價是調整週期拉長——它不像急速殺跌那樣能快速完成調整,但勝在避免了劇烈波動對市場的衝擊。這意味著,投資者必須拿出足夠的耐心,等待調整充分到位,不能急於求成。

  

從操作層面看,當前市場有三個明確特徵需要警惕:

其一,指數級行情短期難現。既然政策導向是”穩”,權重股就難有持續性機會,指望通過權重拉動指數突破的可能性較低。

其二,板塊輪動加速。近期每日領漲板塊各不相同,今日採掘行業逆勢走強,但這類滯漲板塊並非多數投資者的配置方向,導致”看著行情走,卻賺不到錢”的情況普遍。不過從健康度看,震盪期恰好給了滯漲板塊補漲的機會,也算對市場結構的一種修復。

其三,科技主線需等待。本輪行情的核心驅動力是科技板塊,尤其是機構抱團的科技標的,但前期漲幅已大,在指數震盪階段,這類個股需要時間整理,短期難有好的介入時機。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當下最關鍵的是”守好籌碼、盯緊點位”:

滬指方面,今日勉強收在白色進攻線上方,週四能否站穩3999點是關鍵——若站不穩,短期趨勢將走弱,短線倉位較重的投資者需及時調整;若繼續縮量,指數大概率進一步震盪向下。此外,3980區域是短期趨勢線所在,守住則短期趨勢未破,若跌破,需關注下方3928區域的紫線支撐,該支撐近幾個月已多次驗證有效。

創業板風險更高,週四需重點關注3100點支撐位——若跌破,需做好進一步向下調整的準備,相比滬指,創業板的波動會更劇烈,需更謹慎應對。

  

總體而言,當前市場不是”熊市”,也不是”單邊牛市”,而是”政策護航下的震盪蓄力期”。投資者要擺脫過去的思維定式,對4000點脫敏,對震盪有耐心,在趨勢未破的前提下守好底部籌碼,對科技主線保持關注但不急於入場——等待調整到位、信號明確,才是當前最穩妥的策略。

分享你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