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肺炎日:肺炎球菌疫苗為何被列為嬰幼兒必打疫苗?

兒科診室外的長隊、深夜孩子急促的咳嗽聲、體溫計上居高不下……這些“揪心”時刻的背後,潛藏着一個需要高度警惕的“隱形刺客”——肺炎球菌

正因這一健康威脅,“消滅兒童肺炎聯盟”將每年11月12日定為“世界肺炎日”,呼籲全球共同防治肺炎。令人欣慰的是,隨着科技迅猛發展,肺炎球菌疫苗已成為守護兒童健康的堅實盾牌。今天正值第17個世界肺炎日,讓我們一起回顧肺炎球菌疫苗的進化史,看它如何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守護全球數億孩子的健康。

世界肺炎日:肺炎球菌疫苗為何被列為嬰幼兒必打疫苗? -

進化長路:從“看見”細菌到“教會”免疫

1881年,科學家巴斯德與施特恩伯格分別成功分離出“肺炎球菌”。次年,巴斯德團隊提出了疫苗接種的設想。科研之路並非坦途,直到1911年,首支全菌體肺炎疫苗才問世。

隨後,科學家們發現肺炎球菌的莢膜多醣是致病的關鍵,多糖疫苗自此登上歷史舞台。但新問題接踵而來:多糖疫苗對2歲以下嬰幼兒幾乎無效。如何才能保護免疫力未發育成熟的嬰幼兒群體?隨着科學家們發現將莢膜多糖與蛋白質載體結合,能顯著增強免疫應答,結合疫苗由此誕生。這一難題也得以突破。

簡單來說,多糖疫苗雖能激發抗體,但效果短暫,嬰幼兒的免疫系統“記不住”病菌,難以形成有效防護。而結合疫苗,則像配備了“導航系統”,能精準激活嬰幼兒免疫應答,形成強大的“免疫記憶”。這一突破,讓肺炎球菌結合疫苗真正成為嬰幼兒健康的守護者。

2000年,全球首款肺炎球菌結合疫苗PCV7獲批上市,嬰幼兒肺炎預防進入新紀元。數據顯示,在美國引入PCV7疫苗5年後,1歲以下兒童的侵襲性肺炎球菌疾病的發病率降低了77%,1歲兒童降低了83%,2歲兒童降低了73%。可見,疫苗技術的升級對於生命的守護帶來了質的飛躍。

中國力量:從追趕到引領的逆襲之路

在我國,肺炎球菌疫苗的普及同樣是一部精彩的奮鬥史。

過去,國內廣泛使用的23價多糖疫苗僅適用於2歲以上人群。家長若想為孩子選擇更好保護的疫苗,只能依賴價格較高的進口疫苗。

經過數十年科研攻堅,國產肺炎球菌結合疫苗也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並不斷迭代更新。如今,新型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苗優佩欣®(PCV13)更完成了“從有到優”的跨越。它首創*以白喉毒素無毒突變體(CRM197)為主、破傷風類毒素(TT)為輔的雙載體蛋白組合策略,成為結合疫苗載體發展3.0時代趨勢引領者。與以往以DT載體蛋白為代表的1.0時代,以及以TT、CRM197等單一載體蛋白為標誌的2.0時代相比,展現出卓越的進步和質的改變。

優佩欣®(PCV13)由我國創新細菌性疫苗的領軍企業康希諾生物自主研發。CRM197為主+TT為輔助的這一創新設計有效降低了免疫干擾,提升免疫效果,是技術上的重要突破。此外,研發團隊基於中國流行病學數據,對19F、19A、7F和3型這四種中國兒童肺炎球菌病疾病負擔最重的血清型進行重點優化。試驗數據顯示,優佩欣®(PCV13)可針對這四種血清型提供更優保護。康希諾生物首席科學官朱濤博士曾在肺炎球菌病預防科普活動上表示,這款疫苗的研發完全基於中國人群肺炎球菌流行病學數據,真正做到了“中國定製”。

目前,優佩欣®已在全國陸續開啟接種,為中國6周齡-5歲的寶寶帶來更安心、更優質的保護選擇。

主動防護:給寶寶一件“健康鎧甲”

隨着抗生素廣泛使用,肺炎球菌的耐藥性問題日益嚴峻。國內監測顯示,其多重耐葯比例已高達83.3%。“預防優於治療”已成為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界的共識。北京大學公眾健康與重大疫情防控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郝元濤教授強調,應進一步強化肺炎結合疫苗的接種,響應國家“從治療為主轉向預防為主”的健康發展戰略。

我們呼籲,家長主動了解肺炎球菌病的危害和疫苗的防護價值,為寶寶構築起堅實的“健康鎧甲”。接種疫苗,始終是預防肺炎球菌性疾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在選擇疫苗時,可優先選擇技術更新、保護更優的疫苗。

瀟湘晨報記者夏盛

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

分享你的喜愛